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值此全省人民满怀豪情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刻,承载凝聚着辽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实践的厚重历史文化,辉煌发展过程和英勇豪迈气概的新时期“辽宁精神”应运诞生,这是辽宁振兴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内容的新时期“辽宁精神”,既是辽宁人民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和真实写照,更是全省人民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为提振全省人民士气、凝聚全省人民力量、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正"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是新时期"辽宁精神"的表述,辽宁大地上涌现出的各条战线上的先进典型人物无疑是对辽宁精神最好的注解和诠释。新的一年里,"时代先锋"栏目将继续着力宣传我省基层党员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人物,记录他们随时代前行的真实足迹,展现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  相似文献   

3.
<正>5月29日上午,以"天辽地宁"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活动周开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启动开幕装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天辽地宁的辽宁大地上,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题诗近百则,这是辽宁的光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的辽宁儿女,创造出300余项“全国第一”,这是辽宁的骄傲。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辽宁往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并践行新时期“辽宁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天辽地宁的辽宁大地,是一片美丽、神奇、膏腴的黑土地,见证了侵略与反抗、屈辱与崇高、失败与胜利、悲伤与喜悦同在的历史。因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里成为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因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三次侵华的焦点;因为三次战争包括伪满洲国的粉墨登场,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领土时间最长的地方;因为1956年特别军事法庭沈阳审判(同时还有太  相似文献   

6.
罗建华 《求实》2017,(5):4-12
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以及因这种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包容性使异域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涌入,是当今中国文化自信的多重保障机制。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与危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以全新的方式出场并对中国历史与文化加以否定与虚化。新一代领导人深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内在机理和理论形式背后的政治诉求,力图对其本质加以揭露并从根本上解构它,以构筑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石与政治共识。经过长期的理论酝酿与现实考察,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实现了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理论升华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准定位。  相似文献   

7.
5月29日上午,以"天辽地宁"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活动周开幕。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启动开幕装置——“辽亮世界”地图模型按钮。5月29日至6月2日“辽宁活动周”期间,除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宁旅游等三场重量级的推介会外,一系列具有辽宁特色的文艺演出也在世博园内上演。  相似文献   

8.
1949年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庄严宣布:"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这既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展望,也是对此前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的理念,既是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回应和文化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文化虚无主义的彻底否定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凝练升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一直着力建构区域性民族认同与定位区域性民族形象。沈阳锡伯家庙在"西迁"锡伯族民众的心中是精神圣地,同时它也是现代锡伯族建构过程中辽宁地区仅存的民族遗迹,因此成为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重点建构对象。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通过"书写"有关沈阳锡伯家庙的历史记忆、"复原"祭祀仪式等,以期重构辽宁锡伯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但是,“河洛居天下之中”,它又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所以,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文化。与我国其他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粤文化等不同,河洛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主导性,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升华,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润泽到全国大地。  相似文献   

11.
关注     
《当代贵州》2012,(23):8
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遵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有着“长征大逆转见证之地、700年古播州土司探奇之区、国酒百年辉煌览胜之市”美誉。  相似文献   

12.
杨芳权  谭勇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8):I0002-I0002
正自古被誉为"万古桃源"的石阡县,近600年的府治历史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积淀了深厚的古夜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散发着"山峡之幽、溪河之秀、温泉之古、文史之久、民俗之纯"的独特魅力。夜郎遗魂、茶香千古、温泉独绝,山川秀丽、文化芬芳、人杰地灵的石阡,宛如一朵奇葩。绽放在武陵深处。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是夜郎古国属地、古牂牁郡地,有历史记载最早的夜郎古县。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升华,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凝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抓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员干部要学习"四个全面"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激励引领大学的文化之魂与精神坐标,是大学价值观最直观、最凝练的表达。校训文化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内在相关性,又蕴含独特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铸魂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同目标、文化根基和思想追求方面与校训文化有着高度契合性。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需要虚实相生、新旧相通、知行相合、能效相应等方法的优化,更需要寓旧于新、价值整合、内化外现等路径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关注     
《当代贵州》2013,(16):8-8
毕节,地处贵州高原屋脊,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历史上曾是古彝文化、夜郎文化、水西文化的繁盛之地。如今,依托神奇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厚重的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毕节市被确定为贵州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先导区。2012年9月26日,毕节市被评选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十二五"期间,毕  相似文献   

16.
风水宝地,天辽地宁。山河带砺,久负盛名。溯历史之邈远,纳气象之峥嵘。红山文化之春韵秋声,探赜发奥;新乐遗址之穴居野处,族攒宗生。南毗山海雄关,居冲扼要;北接吉黑两省,踞虎蟠龙。熙熙焉片片城乡,初阳朗照;沸沸然座座商埠,生意兴隆。一方热土兮独揽形胜,万象更新兮毓秀钟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中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与"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相互联系、互相融合的结晶,既是面向未来的,也是继承传统的,是对中华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文化交流是海峡两岸交流的基础。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决定了河南的历史文化,具有“源头”、“缩影”与“朝圣”等其他地域文化所不具备的特点,以河南境内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原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以中原文化引领与提升两岸文化交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在新时代全面振兴中,必然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阵痛、历史遗留问题的长痛、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绞痛。社会稳定是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基本前提,也是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基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事关新时代辽宁振兴的全局性大事。辽宁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六位一体"的治理理念,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数据治理和文化治理,通过"六位一体"实现"四个结合",即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相结合、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相结合、事前治理与事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是中共党史上一位熟悉并广泛运用历史文化典故的卓越领导者,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髓,更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浙东文化,也多次出现在他的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