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4年8月2日,柏林,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在此举行。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首次颁给亚洲翻译家,也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已经93岁的许渊冲老人没有去颁奖现场,他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小屋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读者有缘结识卡夫卡,要归功于翻译家叶廷芳,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正面将卡夫卡从德语文学译介过来的人。他被称为翻译界的"独臂将军"。专业之外,他还在建筑、戏剧、美术等领域多年跋涉并有不少收获。走进叶廷芳的书房,里面摆满了他游历各个国家带回来的艺术品,像是走进一个小型艺术馆。尽管已近80岁高龄,叶廷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晓畅多种外文,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著有小说《围城》、《人鬼兽》,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诗文评《谈艺录》,学术巨著《管锥编》等多部作...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2,(8):63-63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晓畅多种外文,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著有小说《围城》、《人鬼兽》,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诗文评《谈艺录》,学术巨著《管锥编》等多部作品,其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冠以"钱学"。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7,(1)
正乌雅泰,蒙古族,兴安盟科右前旗斯力很人,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国家一级作家、文学翻译家。曾任鄂尔多斯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汉文《鄂尔多斯文学》和蒙文《阿拉腾甘德尔》杂志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副主席。他用蒙文、汉文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事业50多年来,出版有《乌雅泰小说选》、蒙文长诗《小乌兰》、汉文长诗《成吉思汗和他的两匹骏马》、长篇小说《喇嘛哥  相似文献   

7.
铁凝 《党建》2015,(2):54-55
<正>他一生穿越语言的疆界,自由地运用多种语言进行文学创造。但不管用什么语言,他始终书写着他的土地和人民。2014年12月8日,是叶君健百年诞辰。我们深切怀念这位卓有成就的作家、翻译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读过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记住了作家的名字而忘记了译者,可是我们却不会忘记叶君健。他呕心沥血40年,从丹麦文翻译了全本168篇的《安徒生童话》,因此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他的名字与安徒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林国正 《党课》2011,(14):74-77
傅雷(1908-1966),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终身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傅聪19岁时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艺术比赛,获钢琴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赵进 《湘潮》2006,(5):33-35
与众不同的间断性思维写作法提起林家品,国内文学爱好者大多知道他是“湘军七小虎”之一。20世纪90年代,《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工人日报》、《理论与创作》、《湖南文学史》等几十家报刊、专著就对林家品及他的作品做过报道、评论、专题论述。迄今,他已有9部长篇、30部中篇、百余个短篇,总计6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还有20万字的译著。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学呈低迷状态的情况下,他却由花城出版社连续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以至于有评论家惊讶地说:“在经历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文艺创作各种美学思想的彼盛此衰、新世纪…  相似文献   

10.
明红 《党史文苑》2006,(3):44-46
杨绛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南沙沟.杨绛先生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翻译<唐·吉诃德>).200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文集>8卷本,计240余万字,分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翻译作品等卷.  相似文献   

11.
正我想就如何扩大文学作品影响力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见。从前,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发表或出版后,就可以拥有大量读者。如长篇小说《红岩》,1961年第1版,1963年第2版,1991年第34次印刷,累计总印数:308万册。又如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1979年在《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后,一纸风行,北京街头甚至出现读者在报刊亭前排长队的奇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就再  相似文献   

12.
正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歌词与当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来,受人污辱咒骂的!起来,  相似文献   

13.
郭晓勇 《党员文摘》2023,(15):35-37
在中国,提到纪伯伦,自然会想到冰心。因为文学,因为诗歌,因为翻译,纪伯伦和冰心两个人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了一起。冰心是纪伯伦的《先知》中文首译者,人们熟悉的纪伯伦的许多经典名句,都是经过她的翻译传递给中国读者的。纪伯伦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袁菁 《学习月刊》2011,(16):29-31
三楚图南(1899-1994)先生是中国著名外交家、教育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受到李大钊等先辈的启蒙,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终身为之奋斗。其作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历史、地理的专门论述,也有民族及民俗的研究,写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论文,翻译过国外的著名哲学著作。翻译出版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等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的作品;由他翻译的  相似文献   

15.
解非  晋娜 《支部生活》2014,(2):43-44
在重大场合,莫言总是西装笔挺,而私下里他还是喜欢穿中式唐装。他走路很急,风风火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显得很随和,十分配合地协助记者装上了微型麦克风,调整座位时还不忘把自己的茶整齐。"没有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品,也就谈不上具备一定价值的作家",这是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在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出版引言中写的第一句话。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一年,但他仍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莫言本人对很多看起来显然是"过度解读"的评论似乎并不介怀,他只是喜欢自己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5,(12):12-17
巴金档案盘点: 巴金,原名李尧棠,浙江嘉兴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世纪文学老人"、"中国文坛巨擘"、"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7.
正夏志清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生死的问题:"人是没有梦的,死掉了就死掉了。靠着我的书,我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这位曾以独到眼光发掘出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并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引进西方高等学府的老人,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在作品中声光永存。《围城》是最有趣的小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说  相似文献   

18.
赵纪萍 《理论学刊》2012,(8):122-126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精神的整合重塑至关重要,并在文体格局及艺术表现形式上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一位中原文化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当代文贤,一面新时期文学豫军的旗帜,一个中原优秀文学传统的奠基者,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践行者。他的《旗》,曾开一代先河;他的中篇小说《尾巴》,是中国作家当中最早走向探索的作品;他的《南丁文集》五卷本广受好评;他的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和大学、中学课本及课外教材,并被译介到国外;他创办了河南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莽原》,拉起了一支文学豫军的队伍……他就是何南丁。 一个初春的早上,我拨通了南丁先生的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了先生亲切的声音,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约稿要求,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南丁不是河南人,但他却是中原大地真正的儿子。他的创作经历就是河南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不仅使南丁的个人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期,更给河南的文学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跟随南丁先生的文字一起重温那“幸福的感觉与回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