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交叉询问是法庭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证人询问方式,发源于英美当事人主义下的交叉询问制度,力图通过对证人的轮流询问,从而达到发现事实真相的目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建立真正意义的交叉询问制度。鉴于交叉询问制度的重大辩护价值,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十分必要,我国刑事诉讼法急需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2.
证人证言作为八种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证人出庭难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顽症。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做出了完善,在明确证人出庭作证范围的基础上,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证人补偿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可预见的是,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证人出庭将成为常态,检察机关势必要在保证证人出庭、应对证人翻证、有效出庭支持公诉、公诉人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方能有效地履行指控犯罪职能,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给检察机关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交叉询问”制度引入我国刑事庭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濛 《法制与社会》2012,(5):136-137
交叉询问制度是英美法系刑事庭审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改革并引进交叉询问制度,对于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询问,交叉询问制度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完善我国证据调查方法,使我国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刑事庭审需要逐步强制证人出庭,同时保障证人权利,明确证人范围及刑事证据种类应当划分为人证、书证、物证三大类,以此逐步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其中对证人出庭作证作出了一定修改,增加了对特定案件的证人应当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出台对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强化程序正义,保障实体正义,从而实现新刑诉法确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的立法宗旨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新修改的刑诉法能否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证人出庭难的问题并实现刑诉法确定的证人作证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立法上的跟进,而且需要各项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结合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出庭证人的保护制度进行研讨,结合中国司法实务的现状,尝试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出庭证人保护制度,夯实和健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使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证人不出庭作证、证人出庭率低已成为证人出庭制度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顺利进行。对此,笔者将对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分别从立法、相关制度的层面以及证人个人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明确证人必须出庭,增加对证人不出庭的制裁措施;完善证人的权利保障制度以及提高证人的出庭作证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2012年)规定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于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促进我国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该制度不仅本身存在适用范围过窄,未出庭证人审前陈述证据效力未明确等缺憾,而且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还存在可能导致诉讼成本激增、控诉方取证难之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关键在于还法律制度功能性产物之本来面目,以一种整体性思维分析域外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完善我国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并建立诸如合理的证人出庭例外、规范的证人出庭变通措施、可行的刑事诉讼费用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颜飞  谭正 《法律适用》2012,(7):33-36
证人以出庭作证的方式提供证人证言,并由控辩双方以交叉询问的方式对其证言进行质证,这既是辨识证言真伪的有效方式,也是被告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对质诘问权的重要体现,并已成为法治国家刑事审判的通行做法。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尤其是控方证人)却几乎不出庭,对其证言的质证只能通过宣读证言笔录的方式进行。证人不出庭,自然无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对质制度,也将极大地影响刑事审判的质量。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在2012年3月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一方面,从"证据"的角度进一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8-129
证据是刑事诉讼中核心和灵魂,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核实证据以及正确的定罪量刑,但司法实践中证人、鉴定人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针对上述问题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规定强制出庭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本文结合我国刑事司法诉讼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刑诉法修正案的规定,进一步提出部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丹阳 《法制与社会》2013,(13):131-132
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公安司法机关准全查清案件事实、打击违法犯罪以及审案件公开、透明的有效保证。但是,由于民众自古以来的"以讼为耻"、担心打击报复等心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一直未能在我国得到有效的实行。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原有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在证人出庭与证人保护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本文从证人出庭和证人保护等方面,针对证人出庭制度在我国的实行难的情况,为进一步保证法律的事实和证人出庭制度的落实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证人出庭作证对查明案件事实,保证审判公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立法上也有明确规定证人在无特殊情况下应当出庭。但是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普遍偏低,证人出庭制度仅仅是停留在法条上,无法得到实施。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针对这一难题,构建了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的一系列制度。  相似文献   

11.
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其对于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证人保护制度,致使证人不愿出庭、不敢出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此次刑诉法的修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有所完善,但由于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还不甚具体,对证人保护的配套措施也尚不够完备,所以很难想象该法实施后能真正起到应有作用.因此,还亟需新刑诉法实施细则对此问题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证人出庭经济补偿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8月31日修改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建立了这一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这一制度在立法设计和实务运用中却存在众多问题,效果不太理想,并未达到立法目的。本文从证人出庭经济补偿制度实施现状入手,分析比较了导致现状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弊端,并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制度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经济补偿制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人怠于出庭作证有立法上的缺陷、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自身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立法上,要求排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作证证人的证言笔录的法律效力,赋予询问通知书和出庭通知书以强制效力,规定拒绝作证特别是拒绝出庭作证是一种妨害刑事诉讼秩序的违法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在司法实践中要建立和完善对证人及其家属的保护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等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对一国刑事司法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各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作证因其最能体现司法公正,有利于增加庭审的透明度,故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实践的必然要求,而证人证言是各国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对于搞清案件实情,惩治犯罪和保证人权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机关有保护证人安全的义务。但在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中证人往往回避出庭,造成当前出庭作证率极低。本文从我国目前立法、司法、社会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证人保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外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建设,试着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交叉询问制度作为一种询问规则起源于英美法系,是运用哲学上“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以证据为依托,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人的思维逻辑和经验,通过反复的“提问”与“回答”的方式对证人进行质询,以达到检验证人证言真实性从而查明事实真相的目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中已初步体现了交叉询问的端倪,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支撑规则还不存在完整的交叉询问制度,因而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对交叉询问制度进行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泽 《法制与社会》2014,(11):49+69-49,69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可谓开启了中国强制证人出庭制度的先河。此举意在保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标志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活动及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强制证人出庭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配套的具体制度、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导致这一制度极易被束之高阁而成一纸具文。本文通过对该制度的论证,并结合司法实务工作的具体做法,明确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分析该制度目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证人出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意义重大,关系着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但在我国,证人出庭率畸低的问题由来已久。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中,完善了刑事证人出庭的相关规定,但在该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上,仍需细化和完善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证人出庭的预期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建立交叉询问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  杨桂红 《法学杂志》2001,22(5):42-44
交叉询问制度是刑事庭审活动中对证人证言的法庭调查方式之一 ,也是我国目前刑事庭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确立的交叉询问 ,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询问 ,交叉询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等的研究 ,对于丰富我国证据调查方法 ,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健全、完善 ,保障诉讼公正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广泛运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证人证言由于证人处于对经济利益、人身安全等方面考虑所引发的脆弱性和易变性。提高证人的出庭意愿,保证出庭证人及其家属、与其关系密切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立完备的证人保护及证人补助制度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中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比较不完善的制度之一,且我国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证人不出庭现象极其普遍。本文从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几个典型视角对中美证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可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