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型腐败的最核心属性是隐蔽性和复杂性,复杂性从属于隐蔽性,新型腐败的发生机制之所以变得更加复杂,是为了让其变得更加隐蔽。新型腐败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今天的新型腐败从手法和形式上来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明"。新型腐败的产生至少有三大根源:一是在与反腐败措施的相互博弈中逐渐演化出新的腐败类型;二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滋生新的腐败土壤;三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发明带来新的腐败手法。解决新型腐败的根本之策需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提升公权力监督的能级。  相似文献   

2.
警察腐败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腐败是警察权力的蜕变和异化,具有主体的特定性、逐利性、隐蔽性、集中性、关联性等特征。警察腐败主要有利益型、侵权型、渎职型三类。警察腐败生成的原因主要是价值错位、社会失范、社会角色失调、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警察腐败这一社会现象,必须抓教育,提高警察自身素质;抓好角色建设,使民警能够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要求;发挥制度控制的作用,优化环境,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韩菊芳 《群众》2010,(10):72-72
<正>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一种腐败现象,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显性腐败,隐性腐败不易察觉、难于监督、难以查处,由于其特有的隐蔽性,容易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盲区。最近,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随着腐败行为的日益隐蔽化,目前反腐败工作已经不再限于对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的查处,中国反腐工作进入了查处隐性腐败的深水区。  相似文献   

4.
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大力推进预防腐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这是党中央反腐倡廉方针的重大战略转变.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要求上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7)
政治生态理论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观点研究阐释政治体系的内在规律和运行状态。基于政治生态的视角,当前潜伏于基层的"苍蝇式"腐败具有扩散性、隐蔽性、全面性的特点,"苍蝇式"腐败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破坏党群关系,动摇执政之基。因此,要清除基层政治生态中的"苍蝇",构筑严密的制度屏障,筑牢坚固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6.
周义程 《人民论坛》2022,(16):78-81
近年来,金融腐败易发多发,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从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委监委查处的腐败案情来看,金融腐败呈现出隐蔽性增强、专业性提升、涉及面变广、潜伏期延长等新特征新趋势。金融腐败容易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严重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坚持金融领域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惩治金融腐败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贺利平 《人民论坛》2012,(23):37-39
期权腐败愈演愈烈,已成为当下的一个反腐难题,其治理之难关键在于腐败的隐蔽性强和时空跨度大,这往往会导致相关的制度、法律成为空中楼阁。道德具有的精神强制性等特点正好可以弥补法律与制度对期权腐败制衡的不足,具体制衡途径有重塑政治人格、建立责任信念、完善行政忠诚和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微腐败"隐蔽性强、危害性大、腐蚀党员干部,容易导致群众信任危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微腐败",从基础工作抓起,筑牢风气建设根基;扎紧制度笼子,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以纪律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党纪党规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陈潭  李松柏 《人民论坛》2012,(2):104-105
乱相频生的私人会所滋生了腐败的灰色空间,裹挟了诸多损害公共利益与破坏公共秩序的不良因子,其运行的隐蔽性与私密性,给监管带来新的难题。深究私人会所腐败的表征,探寻治理私人会所腐败的逻辑,是有效监管私人会所运行的关键所在。以建章立制、会费监管的有限公开、行业自律为逻辑起点,推进私人会所监管的规范化、公开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上期专题对如何看待领导干部"身边人"及"身边人"带给领导干部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犯罪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包括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形成窝案串案,涉及面广,影响恶劣。为此,国家通过修改刑法加大了对这类腐败犯罪的打击力度。《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在职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里人""身边人"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影响力索贿受贿,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身边人"参与腐败行为比起领导干部直接索贿受贿情况更复杂,更具隐蔽性,要真正做到有效打击,将刑法新规定落到实处,恐非易事。如何切实帮助领导干部成功突围"腐败包围圈",营造和形成"廉政包围圈"。这已是反腐新形势下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