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议程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强彬 《求实》2008,(1):70-75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公共政策议程犹如一支"漏斗",经它所过滤的政策问题才能进入政策决策的轨道,公共政策的"公共"规定性又表明政策议程的"过滤"根本不同于私人问题的解决,它不应为哪一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所操控,任何影响政策制定和受政策影响的组织和个人都应具有相应的机会和渠道参与公共政策议程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协商民主的引入有助于维护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的公共性、合法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为公共政策议程建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规避公共政策议程建构中的"隐蔽"、"垄断"和"不决策"等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品质并促使其得到顺利贯彻.  相似文献   

2.
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存在的逻辑起点,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则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只有首先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在现在中国的体制下,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置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的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公民和团体平等的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策议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攻坚阶段提出建设党的执政能力 ,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持续获得合法性资源。执政能力的提升和合法性的获得最终要落实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策议程作为政策制定的第一个步骤 ,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决定着什么问题将会进入决策领域并转化为政策输出。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公民走向非政治化以及全球的治理要求和趋势 ,促使我国的政策议程由原来的正式议程向公众议程转型。  相似文献   

4.
政策议程设置作为连接政策问题建构和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决定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能够成为政策问题,同样,政策问题的性质也彰显出了政策议程设置的价值诉求。反思我国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在价值和程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刻解读,不难发现二者在价值理念和程序设计上存在着一致性。通过对政策议程设置现存问题的剖析,探究协商民主对政策议程的借鉴意义,总结二者的契合点,以期对今后协商民主的价值回归及政策议程的研究起到理论上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隐蔽议程,这令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丧失公正性,从而侵害到劳动者正当权益。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中的具体隐蔽议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的具体过程、在具体条款中强化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能力以及增设救济条款等方面来完成相关劳动法抗制设计,规避隐蔽议程的非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议程设定(agenda setting)是公共政策的源头,也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它怎样设定,何时、何地设定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的政治生态下由于社会利益分化程度低,我国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权力精英控制下的体制内输入的特点,政治动力构成了议程形成的客观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其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和谐公平的理论特质对于重新定位政策取向,改进政策品质,实现我国政策议程建立模式的转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需要在政策议程建立模式转变的基础上实现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民众参与程度与议程提出者身份的二维分析法,重点解析了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外压模式"下的触发机制,对焦点事件、媒体和公众、利益团体以及政府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外压模式"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的优越性和弊端进行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8.
孙峰  魏淑艳 《求实》2017,(9):43-55
德罗尔将政策科学转变视为社会科学的范式革命和转向。政策议程设置是社会问题进入决策视野的首要环节,是根植于宏观政治发展和社会图景的重要命题。网络社会和现代化发展开启了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转型之窗。政策议程设置的新研究范式基于网络社会、现代化和政策议程设置的正向谐变逻辑,以网络社会和现代化为突破口,代表了政策议程设置研究的新趋向,本质上是对政治发展和社会流变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政策议程设置内嵌于政治系统,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特色。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也开始从政府主导式、内在创始型向精英发动、多元参与的混合模式转变。当前政策议程设置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网络化和复杂化特点,政策议程模式的发展需要突破非理性的政策替代、随机性的政策行为、被动式的政策创新等多方面问题,并在主体行为、程序正义和模式创新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在政策过程中的动态实践,也是实现实质性民主的关键环节。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为政策议题的多类型与全覆盖、互动方式与渠道的多维度与多形式、政策议程设置中的多主体与广参与、公众参与到政策议程设置的全过程乃至政策全过程。但是,不同类型的政策议题在其议程设置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实践也不同。根据政策议题利益牵涉范围与议题的知识属性,政策议题可分为三种:技术性议题、社会性议题与规划性议题。技术性议题政策议程由政府与技术专家主导,公众经验知识输入做出补充;社会性议题往往由公众触发议程设置,专家开展政策问题建构;规划性议题由上级政府做出理性规划,基层进行输入和反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程序和步骤,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议题和情境来做出选择和调整。在现实中,也只有通过多种形式才能在政策议程设置阶段实现真正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各个环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这方面。网络舆论快速性与资源整合性等特点对公共政策议程不仅产生了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信息分化、扩大非理性思想等负面影响。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网络舆论带给社会的问题,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政策议程设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政策制定者对外部众多要求进行考虑和选择,并将部分要求纳入行动计划的过程。豪利特(MichaelHowlett)和拉米什(MichaelRamesh)认为,如果要理解政策议程,“必须知晓个人或群体的政策需求是怎么形成的,以及政府是如何对政策需求做出反应的”。  相似文献   

13.
政策问题的界定和政策议程的设立甚至比政策决策和执行更为重要。政策问题认定和政策议程设置既是一个客观形成过程,更是一个主观构建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媒体在此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将媒体体制和权力体制纳入分析框架,才能更好地洞悉网络媒体对政策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网络媒体集声音、图像、视频与文字于一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体制,部分克服了传统媒介体制约束,具有跨时空特性和强大的交互性,消解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制作与消费的边界。网络媒体引发网络舆论并与传统媒体互动,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地方政府和官员基于形象、政绩、稳定等压力作出回应,采取政策行动,进而影响了政策议程设置,遵循的是压力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当前推行的新政策,在社会传播中知悉率总体较高,但不同人群的知悉程度有较大差异。政策传播通道的畅通关乎大局;政策传播不可忽视议程设置;保持良好发展局面需要审慎对待政策传播问题;媒体应自觉承担政策传播使命。  相似文献   

15.
汪家焰 《探索》2023,(1):78-8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治理实践的生动体现。就行动主义的实践旨趣而言,只有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有效运行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制度优势的实践价值。从公共政策过程来看,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即以人民需要为逻辑起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政策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当遵循“权利—协商—合作”的基本路径,即以人民合法权利为价值目标、以民主协商为关键环节、以合作治理为行动路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将人民需求有效地吸纳进国家治理的政策议程,并转化为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和政策产品。基于此,应系统构建人民利益表达机制、政策议题筛选机制、协商互动引导机制、政策效应反馈机制,从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政策议程研究是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群体性事件多发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成因.借鉴政策议程研究的理论范式,不仅可以为群体性事件提供新的解读视角,而且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治理机制提供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通常用于解释传媒政治的议程设置论有其先天的缺点,即传者中心,不强调交互.有必要在分析议程设置论的主要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议程交互论",因为,传媒政治的方法和目的统一于议程交互.因此,要重视和研究公众议程,培养公众表达自己议程、理解政府和媒介议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治理的话语体系下,政策议程设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展开,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人民利益表达、政策问题识别、决策共识凝聚等重要治理功能。作为一种“完成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升华的历史逻辑,从“人民同意”到“人民满意”的合法性构建的理论逻辑,从“局部”到“全过程”的人民主体地位确立的实践逻辑。作为一种“进行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还应当在治理话语层面,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建构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问题识别机制、政策共识达成机制和政策责任追究机制,更好地实现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范式构建“全面二孩”政策议程设置框架,从历时向度探讨“全面二孩”政策输入、输出、价值回归及其内在规律。梳理“全面二孩”政策过程发现:“全面二孩”政策议程设置受“‘全面二孩’何以被政府关注”的问题源流、“政策合法性依据及政治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政策源流及公意、意识形态与政治利益主体促成的政治源流等三大源流的影响,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政策之窗”实现耦合,“全面二孩”时代由此开启。多源流视域下“全面二孩”政策议程建构模式的探讨,力图在厘清“全面二孩”政策嬗变逻辑、凸显政策选择的价值规律及对“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性进行有力阐释。  相似文献   

20.
宫月 《世纪桥》2014,(10):84-85
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在行政管理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重大变革。在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总是以社会公众的政策偏好作为最主要的考量依据,尊重和实现民意也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但是网络民意不等于民意,它与现实民意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作为政策议程设置基础的可能性,并在政策议程设置视角下为切实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对网络民意进行调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