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及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给其带来挑战,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并行不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对待"两者"的关系。全球化不仅形成国家认同的推动力量,也构成了削弱民族国家认同的力量。尽管伴随着全球化而兴起了超国家的区域认同和次国家的族裔认同,这两种认同都从某种程度上对国家认同造成了冲击,但它们不会取代民族国家认同而形成主要政治认同形式,民族国家认同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关系到各种社会制度以及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应当注重对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研究。这对于我们在2l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重视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全球化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具有生产结构全球化、分配结构全球化等特征,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趋利避害,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或者说,始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运动正在把人类引入后工业社会。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全新的社会变革运动,任何把全球化比作历史上的某些社会变革运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许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与近代社会早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化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变革运动。资本主义世界化是一场民族国家对世界征服的运动,其结果是导致了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而全球化的使命恰恰是要终结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的迹象,那就是与民族国家关联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社会设置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全球化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的生成,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的建立,也意味着一切在工业社会对人作出先验性规定的制度等的废止。在合作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动去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经济一体化"之上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不争的事实.从质底上说,这表征着人类历史经过血缘阶段(氏族社会)、地缘阶段(民族国家)而步入"世界历史"(全球化)的同质化高级发展进程.因而它必然引发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某种趋同性的价值认同:如对生产力价值的认同;对"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对"底线伦理"的认同;等等.然而,从另一角度审视,全球化也是一个异质化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     
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源头活水。所谓"世界历史"并不是各个民族历史的简单相加,而是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系统值。哲学意义上所讲的"世界历史",是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进入了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孟宏斌和任倚步的《马克思"世界历史"语境中全球化的发展脉络:缘起、困境与出路》一文以马克思思想为主要依据,揭示了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实践》2000,(6):5-8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的根本看法,这就是世界观。不过在不同的人身上,世界观的表现各有差异。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采取的态度就不同,甚至截然对立。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方式、目标选择、价值判断和人生追求,而且决定着一个党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从而最终影响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时人们常常谈论这个观那个观,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权力观、政绩观等等。“观”就是对某一问题总的根本的看法。我们党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这“三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所谓世界观,即宇宙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毛泽东特别重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他要求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Z2):124-126
<正>一、创新系新思维的诞生过程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对产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传  相似文献   

10.
魏海香 《新视野》2006,1(2):57-59
文化全球化既是各民族和国家文化日渐交融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定结果;从文化全球化产生的历史来看,文化全球化体现为主导文化向非主导文化的扩张及非主导文化向主导文化的反扩张;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并存的文化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说到与做到     
正天底下谁最睿智?人们回答是"善于自控者"。而"善于自控者"中谁最伟大?那就是能够自控好对人民不利的一面、发挥好对人民有利的一面的人。发挥,则不仅仅是说到,更重要的则是做到。如果一个人只是嘴上讲道理,事实上不按说的做,他的言行不统一,就会陷入虚伪的漩涡,成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伪人。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在新的世纪里,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将是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全球化的进程应该说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资本的本性就是要打破一切地理的疆界而无限地扩展下去。全球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国际金融寡头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摆脱本国政府干预并逐步打破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27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对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饶毅的专访。饶毅说,在中国,如果你想在社会上得到地位、得到荣誉,就应该"夹着尾巴",而西方鼓励个人堂堂正正地做好一件事情。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看似是个人问题,但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的文化问题,是社会各个方面都有问题。如果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文化,做科研的时候就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双重困境在全球化中,由于在经济上各个国家的相互需要和借重,各个国家在经济往来中可以利用比较优势相互获益,因而使经济成为全球化的第一步。政治上,为了使本国的经济在全球化中获益,有必要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运作模式,同时把一部分原属于国家的主权让渡给国际组织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全球化的最终阻力来自文化层面上,即民族国家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趋同或者认同。文化层面上的全球化所遇到的阻碍在不同民族国家都是一样的。美国作为全球化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问:近年来,"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全球化相伴随的还有另外一个潮流,那就是"本土化".请您从文化的角度来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艳娜 《发展论坛》2003,(8):68-68,7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也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推进文化的创新,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提升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能力。一、文化创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特征,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也意味着我国与世界要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伴随经济全球化而生的文化全球化趋势,使当代中国社会正经…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国家思想的重大创新。深化和谐世界思想的研究,要求进一步探讨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谐世界思想是唯物史观关于人类文明横向互动融合和民族国家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体现出社会主义价值的时代要求,由此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恐怖主义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全球化空前地改善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代的全球化浪潮为世界上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为一些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创造了极其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全球化也成为孕育恐怖主义的温床,恐怖主义的泛滥又使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20.
王妍 《先锋队》2015,(9):52
在巴黎,有一家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就是快乐的哲学。正如店老板所说:"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如果,有一天,你在所居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