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追随过孙中山的众多保镖中,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就是与秋瑾并称为近代中国“三女杰”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  相似文献   

2.
在晚清,有一对姐妹与“鉴湖女侠”秋瑾被时人共称为“中国近代史中女界之三杰”.她们就是尹锐志和尹维俊.这是一对亲姐妹,她们均有武功,格斗时姐妹俩皆可以一当十克敌制胜,堪称“绝代双骄”.她们曾担任孙中山的保镖,孙中山先生尊称尹氏姐妹为“革命女侠”,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说她们“十余次救过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3.
刘玉霞 《团结》2010,(3):58-59
宋氏三姐妹携手并肩,出现在同一个公开场合,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此之前,三姐妹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来,由于政治信仰的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宋庆龄是家族中唯一的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追随者,姐姐宋霭龄、妹妹宋美龄则支持蒋介石。  相似文献   

4.
冯昭奎 《求知》2010,(6):38-40
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目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2,(2):47-53
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行政学学科在中国大地恢复发展以来,中国特色政府理论话语建构取得了丰硕成果。检视既有的话语,学者更多的是揭示当下、规划未来,存在对历史向度重视不够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府理论话语创新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反思批判,在历史向度下对政府的基础理论、问题和概念进行解构与重构。历史地看,当前的政府理论话语创新首先需要科学认识“两个政府”的历史生成问题,防范西方现代性政府理论话语中蕴含的“西方中心主义”带来的危害,进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的意义上规划好“以中国为中心”的政府理论话语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书摊前,睹人们争购《宋氏家族》一书的情景,激起我读一读这本书的兴致。读了若干章节,就觉得兴味盎然,欲罢不能。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宋氏三姐妹及其家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名声显赫。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曾有这样的评论:「自从波吉亚家族以来,几乎没有哪个家族能象宋氏家族那样对人类的命运起过如此扰人心绪的作用。」由于它的特殊成员结构和政治地位,使这个家族的变迁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了解宋氏家族的发迹史,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及其人物,不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遨游历史 《各界》2010,(8):56-58
中国从来不缺少伟大的女性,但是常常,她们隐在男人的背后,没有自己独立天地的色彩。然而,一个女人却在3000多年后破土而出,以无价的历史瑰宝向人掀开了一角曾经辉煌而被忘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之后对中国近代社会有过一些直接的评论。发表这些评论的思想工具正是马克思当时业已形成的唯物史观,尤其是“世界历史”思想。梳理马克思从“世界历史”思想出发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所作出的基本结论,对于现代中国选择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1,(5):17-19
五大道至今完整保存有上世纪初设计建造的各式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洋楼近800多幢.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建筑230多幢,因此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五大道的近代历史名人故居多达200余幢,成为天津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近代中国历史缩影”,是中国百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情系老山     
我们来到杭州市肖公桥附近的一户姓刘的人家,见到誉满老山、受到前线将士崇仰的三个年轻美丽的姑娘。近年来,为了保卫祖国的南疆,她们毅然“斩断儿女情”,都把自己的心上人送到炮火纷飞的老山首线。那时,大姐芳芳正和男朋友处在热恋中,二姐丽丽怀孕刚满四个月,小妹玲玲结婚才二十天,蜜月还没度完。在战斗最激烈的关头,她们给战士送去了温暖和力量。她们的故事,在前沿阵地流传。 早在去年初夏我们就已经听到三姐妹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3.
汪晖 《党政论坛》2012,(18):1-1
一、离开时代发生的剧变很难理解文化自觉 “今天在谈到文化的时候,非常容易跃过20世纪特殊的政治传统去思考更久远的传统,而不是通过20世纪去重新理解历史传统……讨论变动秩序,乃至持续到今天的中国现代转型,离开20世纪几乎不可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14.
罗日荣 《党政论坛》2013,(22):30-30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儒。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的家书中,  相似文献   

15.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向全党发出的思想号令与政治动员。就历史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直接赓续承继和丰富拓展,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就理论逻辑而言,“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构成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就实践逻辑而言,将“三个务必”融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部环节和具体工作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就价值逻辑而言,“三个务必”着眼于党性,根源于人民性,而最终落脚于实践性。“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历史方位、辩证关系、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有助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更好领悟和践行,发挥其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创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江南”),横跨三个世纪,是中国民族工业和国防工业发祥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播火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厂。  相似文献   

17.
傅青元 《求知》2001,(2):4-7
社会主义在20世纪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痛苦的经历。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刻间便垮掉了,这对社会主义运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资产阶级为此欢呼雀跃,胡说什么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结束”,“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然而这不过是他们的阶级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18.
尚明轩 《团结》2009,(1):52-53,6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他站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起点.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剧变.开拓了中国社会前进之路。并在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回味与思考的历史遗产。他以丰功伟绩和杰出思想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其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相似文献   

19.
张复 《党政论坛》2012,(16):52-5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坛和学术界有三大冤案,即:文艺领域的“胡风案”,历史领域的“邓拓案”和哲学领域的“杨献珍案”。杨献珍一生历经三次牢狱之灾,十八年牢狱之灾中有十一年是因三次哲学大论战的“哲学罪案”而入狱。虽被千百篇文章口诛笔伐,但他直面“批斗”和“提审”,九死而不悔。  相似文献   

20.
热词     
《党政论坛》2013,(4):59-59
第三次移民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国际人才蓝皮书披露,在当下的中国,“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仅2011年,中国对外移民就超过了15万。所谓“第三次”,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的两波移民潮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