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首先就在于创立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说中国话。其路径主要有:一是与人民群众创造的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文化路径;二是与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路径;三是与人民群众的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传播路径。创立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内在动力,并在群众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这一理论。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利用人际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理论创新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精神动力。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用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开展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从理论创新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过程,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大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探讨了"大众化的概念、大众化的本质、大众化的范围、大众化的途径"等问题,从而具有了"内容通俗化、表述现象化、宣传普及化"等特点,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的历史时期,重温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对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如何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进其大众化进程始终是经典作家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经典作家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略主要有:以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国际组织为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时刻关注和维护广大工人群众的利益及其诉求为立足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交锋和斗争为手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报刊书籍等多种媒体为依托载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教育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应准确把握经典作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实质和科学方法,切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不能把三者混淆或等同。井冈山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及逻辑起点。这一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在根据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伟大的实践活动.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国内思想理论界和学术界迅速掀起了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化.然而,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包括: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把握历史方位,洞彻中国实际;摸准时代脉搏,凝练结合路径;立足本国实践,实现理论创新;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人民民主。这五个方面彼此关联、相互促进,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信念的科学精神。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探究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原则,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入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对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人"的解放价值旨归的进一步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初心"奋斗目标的新赋能,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治国理政价值追求的新诠释;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深化概念认知理解基础上,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探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加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交流,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年会拟于2012年11月2日至3日在河南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旨在回顾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经验及其世界历史意义,谋划和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和相关议题,积极为论坛  相似文献   

11.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使命.其关键点是:要清醒地认识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全面地把握"落后国家社会发展"这一列宁主义的内涵,真正地理解"讲求实际"这一列宁主义的灵魂,深刻地领悟"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列宁主义的主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科学"列...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肩负着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历史责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吸收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施“05新方案”的过程中,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崭新姿态,牢固树立政治理念、科学理念、时代理念和改革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具有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恩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不断地反映时代的要求、揭示时代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时代化是马...  相似文献   

14.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化既是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社会发展平稳有序的客观需要,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条件。要想使马克思主义普及化,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运用,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内容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对象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求用先进理论掌握大众;从理论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式看,注重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传统,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风格品质,更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现实要求,因此,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研究要突破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过时的观念,系统研究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理论和实践;应以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依据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体现中国社会进步的要求和中国人民实践的需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应在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当代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打开新的理论视野的指针.  相似文献   

18.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动尝试。它经过"体系化""通俗化"的创作,完整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批驳了杜林的庸俗理论,提高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运动水平,使其从险些分裂走向了团结统一。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将《反杜林论》编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通俗读本加以传播。《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多国的翻译和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之所以能深刻地改变世界是因为:它创立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方向和道路;其理论品质使其能够超越历史和地域局限,成为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是因为:它在解决中国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能够准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能够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引中国成功实现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转变是因为: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更重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把解决国际问题放在了突出地位,使中国为人类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这一性质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质,是超越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理论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具体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前一具体理论形态不仅是紧随其后形成的理论形态的基础,而且是其后形成的所有具体理论形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性特征,是这一有机整体性质的内在规定与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