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本·时间·阐释——新历史主义叙事阐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春慧 《求索》2008,(11):170-172
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以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为掌门大橐,是新历史主义历史叙事理论的集大成。本文通过对新历史主义尤其是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的研究,对历史叙事中历史阐释的可能性、阐释层面和阐释模式进行解析,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如历史小说,咏史诗,叙事散文等)的历史解释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舒眉  胡喜云 《前沿》2010,(3):184-187
本文以时间为序考察了中国学者对历史解释的认识,对先秦至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对"历史解释"的认识、探索及其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进而对中国史学尤其是当代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研究予以反思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代史家对于中国史学之理论的认识积累了丰厚的遗产.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包含两大部分:一个部分是人们对于历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性认识,我们称之为史学理论;另一个部分是人们对于客观历史发展的理论性认识,我们称之为历史理论.清代史学不仅在史学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历史理论方面也呈现出逐步深化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主要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问题,转移到在关心和研究客观历史的同时也关心和研究史学自身的问题.这是本世纪来史学研究的一大变化和特点.有关历史认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变化中产生的新课题之一.历史认识的主体性,通常是指历史认识主体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对历史认识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追求.认识主体对对象的自主选择和主体对对象的观念创造等.有关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史学界曾引起长久的探讨和争论,其中心问题是:主体性是否是历史  相似文献   

5.
张帅 《传承》2010,(30):108-109
心理史学是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有利于将历史研究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充分地认识心理史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史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中国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受到了强大的反思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为史学所处的危机而感到焦虑和不安。事实上这里所说的危机,其实是指中国史学方向面临着新的转机。我国不乏在危难中扭转乾坤的英豪,更不乏关心史学前途的前辈和后来者。他们撰文呼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讨论给沉闷的史学注入了新鲜空气,从而焕发了史学的青春,笔者也愿就建立我国历史评论学谈几点认识。历史评论学的功能在于沟通作者与读者,在于指出史学成果的优劣,在于督察史学工作者的研究得失,在于提高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认识水平、鉴  相似文献   

8.
刘璐 《理论月刊》2012,(3):88-91
作为史学性理论小说的典型代表,安伯托·埃柯的《傅科摆》通过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符号化水平上的处理,展现了文本和历史被结构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埃柯运用了多种实验性的手法,巧妙地运用构架和构架断裂来显示后现代矛盾,借此将历史的呈现力问题摆在读者面前.本文分析了作为符号化世界的《傅科摆》小说文本,试图探讨埃柯解构历史叙事的神圣化、揭秘历史与书写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了解埃柯本人的文学、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赵少峰  陈德正 《前沿》2012,(9):188-191
晚清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版的历史期刊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古典史学的内容。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批史学家及其著作被介绍过来,对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将古典史学译介过来,是为了证明西方也有可以和中国相媲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探讨古典史学译介的原因和内容,是认识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中国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女性主义史学"这一西方舶来的术语,同时又对其加以解读。然而,学者们对女性主义史学的内涵、方法、兴起的时间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女性主义史学与女性史学的比较,阐明了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主题、认识视角、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女性主义史学并非对传统史学的彻底否定,它更多地是史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立场。  相似文献   

11.
<正> 九月十八至二十一日,第七届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我省十堰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专家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围绕中西史学理论研究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一、搞好史学理论的普及工作,是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是每个历史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历史是认识现在、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大量纷繁的史实中得出规律,使人们弄清社会发展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懂得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道理,认清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所史发展趋势的事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二、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防止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观、价值观的影响。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思想混乱导  相似文献   

12.
王镇富 《长白学刊》2009,(1):137-140
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影像史学”在史学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应用。“影像史学”的出现,意味着变革传统的研究方法,这对拓宽传统史学的史料视野,延伸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普及历史学的大众应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史学工作者如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影像史学、书写史学、口述史学等治史方式进行整合,将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历史的真相。作为一门传统的老学科,历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许多新挑战,“影像史学”可能是应对这类挑战的一条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学术界对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和公布的滞后与当代史研究的日益深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历史的迫切需求等原因,使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口述历史发展中必须注意提高认识和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问题.新的史学革命终将由口述历史的充分发展而引发.  相似文献   

14.
许多史学论著都是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问世的,而且,历史学的未来发展,亦将受制于这二者结合的形式、结构和基础。为此,重新认识史学界讨论多年的史、论关系,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的演进是不无裨益的。一史论关系必须置入历史认识的主客体整体网络中。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史”实际上就是历史认识(史学研究)的对象即客体。它包涵两个层次:一是指有关历史的记载与描述,如文献、古物、碑刻等等;一是人类过去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前者总是后者的表现层次,后者却是人类可以不断地加以认识、阐述的潜在层次。从历史的表现层次来看,记述历史事实的文献文物资料,已渗入了许多那个  相似文献   

15.
史学研究者难以脱离理论视角来探讨历史事实.石仲泉近年就先后从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中共历史进行了宏观解读,为党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域,同时也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党史研究者若要有所前进和创新,必须善于关注党的最新认识,借鉴国内外新的史学理论与方法,不断发掘和运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詹姆逊后现代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姆逊的理论在西方后现代理论中独树一帜 :从意识形态分析入手 ,揭示了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扩张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坚持理解后现代文化的历史的和辩证的立场 ;反对对后现代文化进行道德上的评判。詹姆逊主要是在审美和文化、政治批判意义上来谈论后现代主义 ,由此导致了他对后现代文化的不恰当的理解和判断上的暧昧 ,具体的论证也出现了许多漏洞。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批评实践已经给我国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中国学界接受的情况看 ,介绍、翻译、照搬的较多 ,但缺乏价值判断和深入具体的分析 ,而且对其理论的局限性认识得也不够充分。我们应该结合特定历史、文化语境 ,清理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学 (文化 )的影响 ,强化问题意识 ,以促进我国文学 (文化 )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廖晓晴 《人民论坛》2010,(11):202-203
章学诚是清朝杰出的史学理论学家和方志学家,其史志理论的核心是史意之说。根据他的史学理论来观照当代的史学学风,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诸如:力戒浮躁学风,树立精品意识,史学旨在探索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撰史须成一家之言和为史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是清朝杰出的史学理论学家和方志学家,其史志理论的核心是史意之说。根据他的史学理论来观照当代的史学学风,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诸如:力戒浮躁学风,树立精品意识,史学旨在探索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撰史须成一家之言和为史学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19.
史学视野直接取决于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史学变迁的内在动力和依据。本文试图从“视野”的角度来把握史学史。 历史学的视野直接决定了历史思维,一定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变更直接取决于史学视野的拓宽程度,历史学每一次视野的扩大都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史学发展史上,历史视野已经完成了两次转变,并已开始第三次转变,即面临着从现实史到一切可能史的转变。1 人类早期文明的兴起是星星点点的,并且各自独立。作为人类较早叙述自已历史的史学的兴起以中国和希腊影响最大,也最早。远古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传说姑且不论,以文字形式流传的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史学及史学批评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伦理型文化基础上。其史学批评有政治标准,有学术标准。政治标准主要有:史学要为封建统治服务;合符封建伦理道德;合符经义;以君主的是非为标准等。在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关系上,总是以政治标准第一,学术标准第二。对于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关系的认识、处理,既要从历史、现实出发,也要从长远、未来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