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敬然 《长白学刊》2008,(6):141-143
治理理论的兴起及在全球范围的迅速传播,使得政府角色与功能随之转变,在高等教育范围内推行治理,以建立新型的大学与政府间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成为大学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改革的全方位深入开展,在治理理论视角下建立新型的大学与政府关系成为能够达成且必须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实现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控制.是一个痛苦的嬗变和重构的过程,必须进一步对其本质和内涵加以科学理性的认识和把握。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结果,在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社会控制中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控制主体的一个重要部门,必须在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依托社会组织,进一步拓宽信息管控领域,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强化社会矛盾化解,改善对社会人的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控制能力,努力实现与社会组织在合作模式下对社会治安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4.
刘捷 《前沿》2011,(10)
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基石的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当时西方各国政府管理失效,面临众多管理危机时西方学者所探寻的理论出路。本文探讨了我国处于治理转型时期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之路,以治理-善治理论指导政府转型,试图以治理理念揭示和分析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治理视野中的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改革的有效工具,其效用反过来又受政府改革进程的影响。在政府管理实现由统治范式向治理范式的转化后,政府绩效评估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把善治理念引入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构建善治理念下的绩效评估体系并探讨其实现的基本路径,是治理视野中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国家与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湘莲 《湖湘论坛》2007,20(1):63-65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公民社会是善治的基础,没有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善治;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并推动了善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春 《今日浙江》2021,(3):60-61
浙江是诉讼大省,人均办案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近两年来,浙江省政法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有效实现诉讼增量明显下降、社会和谐程度明显上升的目标,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治理理论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最新科学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理解治理理论本质内涵,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现状,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善治是现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必经途径.社群主义提出的公益优先、均衡个人与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建设积极政府等主张,对创建服务型政府、实现善治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理理论是现代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最新科学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深入理解治理理论本质内涵,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现状,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中的复合治理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设想,从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制度路径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为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提供了方向;其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确立,把公共治理的理念同和谐社会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在公平正义理念的指引下,行政改革、社会自组织力的提升、责任机制的重构和公共服务的优化等都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本刊刊发一组青年学者的笔谈,以期引发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视阈下的我国政策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对政策文化有着无可置疑的影响。当社会置身于政府统制状态下,政策文化呈现出心理上的依附与服从、思想上的盲目崇拜、价值取向上的泛平均主义等特征。当市场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时,一些新的政策文化特征——民主、公正、绩效等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和国家治理理念影响下,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强政府与弱社会"关系和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的"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关系。在我国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还是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府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修复与建立,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与社会职能领域的合理区分等途径持续不断地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公共产品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公共产品能否有效优质地提供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全面实现,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有了它现实的意义。因此,建构有效优质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将是实现“和谐社会”宏伟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政府与传媒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府-新媒体关系,国内外就此转向问题从新媒体自治、议程设置、双向互动、舆情应对等多个视角进行了探讨。我国政府-新媒体关系中存在诸如舆情应对不力、包容性欠缺、机制不完善、市场逐利等问题,中国在疫情发生初期都有例证。有鉴于此,政府-新媒体关系需要构建一种善治模式,政府做到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能够自主、自觉、自律,政府与新媒体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服务社会公众,在完善的法治框架体系基础上走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有效的国家监管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鉴于监管问题日趋复杂,当前我国的国家监管体系应当从单一性政府监管体系向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转变。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由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市场监管共同构成。建立有效的整体性国家监管体系,需要做到三点:一是优化上下、左右、内外协同的有效政府监管体系,增强政府监管的现代化、法治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二是培育强大的社会监管体系,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体的有效参与,提高社会监管能力:三是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监管组织,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当然,必须明确监管有效并不代表社会有效,应以社会有效来衡量监管有效。  相似文献   

17.
黄昕 《理论月刊》2008,(1):82-84
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微观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管理真空现象,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微观经济领域的治理功能以弥补政府治理空白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借助多中心公共治理范式的框架,构建行业协会与政府及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型,多角度地界定了行业协会的角色内涵,必将有利于实现其对行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政府治理体系中包含着不可缺少的政府审计,政府审计在政府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根据"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的要求,政府审计必须向政府治理发力,政府治理的重点是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政府审计也就始终要跟进政府治理的这些重点领域。政府治理决定政府审计,政府审计服务政府治理。这种"决定"与"服务"的关系说明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发展好民生幸福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善治理念的必要前提和最终目的,是检验善治政府行政能力的试金石,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和现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因此,建设善治政府,发展好民生幸福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国策,"为民谋福"应成为善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