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使我了解到由于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这就要求我们把二者统一起来,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再用普遍性去指导特殊性。也就是说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我在政治课的学习中经常遇到甲乙两个概念相互关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捷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同志对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最卓越的贡献。这一理论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之一即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在哲学史上,矛盾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的分解,是指原子间结合的破坏,化合是原子间结合的形成。对分子来说,分解是指分子分解为原子,化合则是原子结合成分子。高中《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提到化学中的分解与化合的矛盾。在讲课中,如能结合中学生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对这一矛盾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相似文献   

5.
李校利 《岭南学刊》2005,(5):40-42,88
客观真理说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客观真理说违反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客观真理说不符合矛盾同一性原理;客观真理说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相抵触。  相似文献   

6.
郭强 《理论月刊》2008,(7):11-14
美国学者Allan Megill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在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排除了"市场"和"政治",是由于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坚持以追寻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必然性、可预测性和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理解事物的发展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坚持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来理解事物的发展,并试图以此发现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追求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并不是马克思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通过对这一政策实施中的人们的"无能为力、有所作为、不能为所欲为"的深入讨论,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通过对这一政策实施中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政策实施中的影响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讨论,提高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不求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来归纳、系统教材知识;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交流完成精选习题;通过有感情朗诵来实现情感升华。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整合时政材料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理论认为:矛盾作为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具有普遍性特点,而又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中,发展过程和阶段上表现出特殊性的特点。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关...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学会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深刻认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知道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学习、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过程中,应注意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一些基本关系,分清~些基本界限。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矛盾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总是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具体体制,通过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所走的具体道路体现出来的;而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体制和具体道路,无论怎样千差万别,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哲学常识》的学习中“,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准确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中学生培养哲学思维、理解哲学精神有重要的意义。一“、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区别首先,两者的内涵不同。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其次,两者的世界观依据不同。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它的世界观基础是物质与意…  相似文献   

13.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和矛盾的普遍存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程 《前沿》2006,1(3):19-21
本文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和矛盾的普遍存在性四个概念作了论述,同时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作了内在和外在之区分,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普遍存在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吉利 《前沿》2006,4(12):18-2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大举措。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文章首先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论述了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的前提:认识和处理好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这些普遍性、一般性规律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具体规律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然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主客体关系原理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指导、环境、根本、目的、方式、要求等方面揭示了执政主体与一系列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矛盾问题精髓理论新解李兰芬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掌握对矛盾个性认识,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活的灵魂的把握。但同时,毛泽东也反复指出,矛盾个性、特殊性的理解不是片面孤立的,一定要将其与矛盾共性、普遍性的理...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地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看作是共性和个性,并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59页)。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它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矛盾存  相似文献   

18.
有位政治教师在进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际意义的教学中出了下述四道思考题: 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有人说,说社会主义不好,不公道,说资本主义就是好,也不公道。应该说各有长处、各有短处。这就叫全面看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长短,因此,我们应该向资本主义制度学习,这叫取长补短。请你回答这个问题和分析一下这个观点。二、意大利但丁说过一句话:“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句话成了格言。这是一句关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以矛盾论视角探讨课程思政是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扎实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落实的认知前提。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明确其本真内涵,规避认知误区中科学定位,从全体与单体、供给与需求、理论与实践等具体矛盾中把准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等矛盾基本原理,以探赜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路向,切实解决专业课与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推动高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在政治课总复习阶段,要注意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学习,深入领会十二大文件中的以下几个问题。一、学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