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岁末,韩国银行发表《1996年韩国经济展望》称,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7.4%,经常收支赤字为64亿美元,物价上涨率为7.5%,设备投资增长率为7.2%,建设投资增长率为7%左右,出口贸易增长率为16%,进口贸易增长率为12%,失业率为2.2%。但自进入1996年以来,韩国经济的发展有喜有忧,并未完全按韩国银行的预测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是否会持续下去?对这一课题的议论由来已久,但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自2004年第4季度以后,达到了对GDP比6%以上的水平。1991年美国的经常收支曾一时转为顺差,其后赤字便趋于扩大,2004年外债余额对GDP比达到了21%。在国际收支中,经常收支是国内外商品及服务的交易、收入的分配等种种相互经济活动的结果,与资本收支、外汇储备、误差遗漏的合计相一致。从其他角度来看,经常收支显示了国家的储蓄剩余或不足、即投资和储蓄的平衡。假如出现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调整,将意味着不仅美国,与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相关的其他国家的国际…  相似文献   

3.
前言 亚洲经济增长已出现阴影的论调正在蔓延。而被称为“四小龙”、“四小虎”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据说也出现了“奇迹中断”现象。就支撑着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出口来看,1993~95年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0.4%、15.3%、20.6%,显示出极高的数字。东南亚1995年也显示出22.8%的高增长率。但1996年似乎都降至一位数。 亚洲经济的增长真的受到阻碍了吗?与以往比较,的确出现了阴影。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其增长率却高出数倍。而且1997年景气大体上已经恢复。据亚洲开发银行对1996年和1997  相似文献   

4.
一.亚洲的景气趋于恢复 受到始于1997年7月的货币危机的影响,亚洲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在货币危机结束约两年后,该地区又通过出口主导实现了迅速的经济恢复。从1999年到2000年,亚洲区域内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5%。  相似文献   

5.
按经济增长率这项指标比较,亚洲经济可谓大起大落。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960—73年期间高达9.2%;在1973—89年期间为3.6%;1990—2000年为1.75%。经历“失去的10年”后,2001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9—200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回升,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5%以上,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世界经济衰退、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出口贸易萎缩、外债额增大的不利影响,已经导致国际经常收支状况的恶化。财政收入减少,外国援助停滞。因此经济开发计划进度已经缓慢下来,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8.
在1989—90年期间变得明显的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下降趋势在1991年继续下来,1992年预计将会进一步下降。在几年的特高经济增长之后。新加坡经济活动出现下降趋势对新加坡的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决不是一种不好的反映,但它却突出了新加坡经济对国外经济势力的过份开放与对国外市场、资本与劳动力的过份依赖。1991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制造工业部门(特别是电子工业部门)生产活动的下降,而这又是由于美国这个新加坡电子工业产品的最大市场的肖条状况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亚洲经济虽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下,增长率仍高于其他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但仍面临资源供求矛盾、贫富差距较大和自然灾害频繁三大挑战。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应对上述风险和挑战,亚洲经济仍将继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东盟各国的经济因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由于各国、各地区努力重建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又回到了成长轨道。2000年主要以出口为基础的经济有了稳步增长,就增长率来看,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各国、各地区平均达8.6%,东盟各国平均达5.4%。但到了2001年,受到信息通信产业泡沫崩溃和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长率又趋于下降,生产和出口对信息通信依赖程度很高的新加坡、台湾陷入了负增长。进入2002年后,仍处于恢复状态(表1),现在以印尼为首,各国、各地区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仍多多少少受到企业的过…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世界经济总体上增长缓慢且不稳定,但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亚洲仍是世界经济中的“亮点”地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和预测,2000、2001、2002和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7%、2.2%、2.8%和3.7%。  相似文献   

12.
四、经济调整的代价(一)宏观调整代价第4表将那些以1984年12月备用协定为前提的宏观经济的设想部份数据与实际数字作一对照。该宏观经济设想将1985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零,进口定为负增长,并假定贸易收支趋于顺差。这种设想要求本身就非常严格。尽管如此,关于货币供应量,公共部门赤字等的“实绩基准值”现在实际上已经达标,抑制迅速上涨的通货膨胀与缩小经常收支  相似文献   

13.
序言 一直取得顺利经济增长的亚洲经济开始出现了阴影。工资水平上涨、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增大、外资投资减退,等不良的经济发展趋势开始明显化,亚洲经济减速的危机趋势逐步增强。 亚洲经济在90年代上半期仍然持续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它的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亚洲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字,老挝的经济增长率从1984—87年期的年平均3.2%提高到1987—90年期间的6.5%;而同期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则从2.2%跃增到13.6%。 1990年期间,老挝的经济增长为9.1%,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分别为:农业部门6.3%、制造业部门19.2%、服务业部门8.8%。物价上涨率从1989年的68.1%下降到1990年的仅有18.6%。 1990年出口贸易额增长15%,达62.7百万美元,进口贸易额则增长10.4%,达185.1百万美元,该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为122.4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亚洲金融危机对拉美地区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拉美地区的经济大都保持着增长势头 ,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新兴市场之一 ,这是拉美国家经济调整、改革和开放取得成效的反映 ,但与它们大力发展国际贸易显然是分不开的。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快波及拉美 ,明显使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1997年拉美地区的GDP增长率为 5 .4% ,1998年下降为2 .1% ,1999年出现了近些年少见的零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中引起连锁反应 ,其中国际贸易受到的冲击大概最为严重。对于以促进贸易、尤其是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拉美地区来说 ,这无疑是 1999年出现零增长的主要因素。当今…  相似文献   

16.
前此8年的马来西亚经济迅速增长趋势一直延续到1996年,尽管1996年的经济增长率稍有下降。在前此十年期间内,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它的出口高度集中于出口迅速增长的电气机器与电子工业部门。但是1996年国际市场对电气机器、电子产品需求的疲软影响了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长。尽管巨额的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大部分为外资直接资本投资的强劲输入所填补,但人们仍对这种巨额的逆差感到担心。财政紧缩政策和坚定的货币紧缩政策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1996是菲律宾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较为宽松的第三个年头。物价上涨率在1995年9月突破了两位数字之后,已经在该年的第四季度得到了控制。出口贸易额的下降,加上进口贸易额的强劲增长,1996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创历史记录。但由于继续有商品贸易外的国际收入的活跃增长(特别是海外劳工汇款的增长),使菲律宾能将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置于可控制的水平下。尽管贸易收支逆差不断趋于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却未造成压力。 与它的东南亚邻国一样,菲律宾目前已拥有经济增长的潜能,这是自80年代初期出现国  相似文献   

18.
少数几个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成就,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显得犹如鹤立鸡群。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向来就高于整个第三世界的增长率,而“四小虎”,或日“东亚四小霸”的增长率则不仅与整个第三世界相对而言是极为高速的,即使是与该地区的其余国家相对而言也是很快的。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极高速的增长一直伴随有生产结构的迅速转变、工业劳动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被人们称为“亚洲太平洋的世纪”,据许多乐观论者的展望,东亚及东南亚各国将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而取得顺利的经济发展。的确,从第一表所示的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台湾)和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1970年以后的经济增长率来看,除了发生阿基诺遇刺事件、马科斯下台及阿基诺政权成立等重大政治变化的菲律宾之外,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均在5%以上,而且就1989—90年的预计数字(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的预计数字)看,其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也均为5%以上。这些数字是强硬乐观论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亚洲经济的恢复、变化过程与两种经济 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经济危机”已宣告结束,亚洲经济似乎已好转起来。最近,从日本各报所报道的专家们对2000年亚洲主要国家的国内总产值实际增长率预测来看,包括受到最严重影响的印尼在内,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将取得增长。例如,根据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