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小蕾 《法人》2011,(1):26-27
新信贷管理体制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更市场化的手段,调整银行因非市场导向信贷投放行为可能带来的过多信贷投放,遏制住过度投资、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以来,尤其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防止通胀控制信贷规模,众多中小企业缺少资金及信贷渠道不畅,转向民间借贷市场拆借资金。加上实体经济不景气,民间闲置资金增多,或为追逐更大利益,资金从实体经济退出转投到民间借贷市场,造成最近几年的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信贷理财新风暴席卷全球P2P(PersontoPerson)信贷理财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手中有闲钱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将资金贷给其他需要钱的人,并获得相应的贷款利息,中介机构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这种理财模式起源于欧美,业务雏形可追溯到最早的个人互助借贷模,  相似文献   

4.
生态银行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同爱  王虹 《时代法学》2010,8(3):50-55
绿色金融制度正在走入环境保护制度中。国外建立生态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进行了绿色信贷实践,但遇到诸多困境。必须建立系统的生态银行法律制度,设立政策性生态银行,通过资金配置引导产业追求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银行信贷管理实践中,针对不良信贷资产的诉讼时效问题,有两种现象较为突出: 1对借款人拒绝签收对帐单或停业、关闭等复杂情况,信贷人员不知如何依法中断诉讼时效; 2对已丧失诉讼时效的信贷资产,信贷人员错误认为债权已丧失,放弃追索。上述两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对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认识不够,对有效中断贷款诉讼时效和依法保全已丧失诉讼时效的贷款手段不多。笔者现就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以及在保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运用作一浅析。   一、有关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1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特征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消费信贷的基本情况 1.个人消费信贷的概念 个人消费信贷,简称消费信贷。目前,在理论上,对消费信贷的定义及内涵并无定论。在立法上,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法律。我们认为,狭义上的消费信贷就是由金融机构(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个人或家庭使用,用于特定的消费,比如购买住房、汽车或者电脑等耐用品,或者装修、留学、旅游等;广义上的消费信贷还包括信用卡贷记;更广义上的消费信贷还包括销售商作为贷方产生的租购、分期付款买卖等。  相似文献   

7.
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对于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提高信贷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围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级各金融机构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总体情况看,银行贷款管理工作有所加强,信贷资产质量逐步有所提高,不良贷款比例开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为主导的银行系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以中国证监会为主导的券商系企业资产证券化。本文着重对我国现阶段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绿色信贷目前仍然存在对于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规定较弱、各类条文共同构成的绿色信贷实现机制未成体系、银行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绿色信贷实施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促进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需建立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完成贷款审批与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信息公开的结合、实现绿色信贷的有效监管,解决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具体操作和长效机制问题.同时,通过《侵权责任法》和《金融法》两条路径尝试引入"潜在责任人"制度,在绿色信贷法律体系中强化商业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实施绿色信贷.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农场合作金融法制化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研究美国1987年《农业信贷法》和1971年《农场信贷法》与其农场信贷体系的法制化、农场合作金融法制的明晰与具体化过程,我们可以发现90年来美国农场信贷体系发展的经验农场合作金融体制建设必须有明确而连续的政策目标;要不断完善并规范农场合作金融制度,同时保证其合作性质;农场合作金融法律的修订和农场信贷体系运行机制的完善,应突出支持农场金融发展和农场经济发展的思想;强化农场信贷体系的经营稳健性,避免金融风险;强化农场信贷体系和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农场信贷体系的支农职能正常发挥,最终推动信贷流向农村。这些对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盛学军 《政法论丛》2021,(1):92-104
互联网信贷监管新规是对治理互联网信贷乱象的经验总结,更是规范和促进互联网信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客户渠道与风险定价的融于一体,显著地提升了互联网信贷的风险控制能力,而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式下对数据、场景、技术进步的依靠又向金融监管当局提出了如何应对信贷环节分工拆解的重大挑战.新规回应了互联网信贷的技...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专门向农村低收入农民提供的小额、无担保、短期贷款的信贷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存在着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严重影响着小额信贷项目的存在和发展。法律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决风险的有效方法应当以法律为手段,规范小额信贷市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小额信贷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伍治良 《法学》2006,(11):107-114
拟证券化信贷资产的信托移转,关乎资产证券化的成败。信托财产独立性以信托财产的公示为成立要件。拟证券化信贷资产信托移转程序承担保障信托财产独立性和风险隔离的双重功能,以特定目的信托的设立来实现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以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来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拟证券化信贷资产信托移转程序分两步走:依债权转让程序实现拟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对有效转让的拟证券化信贷资产予以信托登记。  相似文献   

14.
完善信贷内控机制的几点设想朱惠良1.明确各具体岗位的操作要求和职责权限,实行规范操作。一是合理设置岗位。依据贷款风险贯穿于信贷运作全过程的特点,设置“调查管理”、“审查核准”、“决策审批”、“检查辅导”四个业务操作岗位,赋予各具体岗位相应的岗位职责,...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长期之道在于完善银行信贷决策的法治环境,促进信贷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路径是信贷市场法治化,通过降低融资抵押成本、资金错配成本、贷款期限成本和信贷产品匹配成本,实现信贷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最终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金融信用体系和金融治理体系的法治化进程;构筑信贷供给侧的法治框架,实现信贷融资"降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主要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小部分用于直接出口信贷,即中国是由进出口银行实施官方出口信贷的。在WTO协议中,官方出口信贷由  相似文献   

17.
围场县信用联社把“农民富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作为经营理念,在信贷支农上早计划、早安排、早投放,积极为农民借贷构筑“绿色通道”。 该联社积极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到村、组、户了解农民的资金需求和信用状况,并针对个别经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将养牛等贷款的期限延长至了2至3年。信用联社还坚持小额信贷5分钟内办理完毕,万元以下需集体审批的贷款半小时内办理完。对5万元以下需到联社审批的大额贷款3天内办完,5万元以上的7天内办完.最长不超过十天。并在规避信贷风险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为农民敞开了放贷大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银行金融资产风险的主要来源是信贷资产。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法律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抵押贷款1.为什么要搞抵押贷款?因为抵押担保与信用担保比较,它是以物作为担保的基础,而不依赖于人的信用,比较可靠。在有几个抵押权或有几种担保存在的情况下,抵押权设立在先,就可以优先受偿,并且抵押物不论移转于何人之手,抵押权人都有权追索。正因为如此,国外不少银行发放的各类贷款中采用抵押担保方式的通常都占到70%以上。香港提供贷款的主要方式就是抵押担保。在我国,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为了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商务与法律》2005,(4):46-46
银监会2005年11月7日发布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共8章77条,从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入了最后实施阶段。该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界定了《监管办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了金融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活动、银监会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驰 《法人》2008,(1):52-54
加快绿色信贷、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是银行业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