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那可爱的蔚蓝色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啊!“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海洋以丰富的资源哺育了人类,海洋被誉为“地球的空气调节器“。于是,人类便潮涌般地奔向海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统计,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已居住着近60%的人口。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预测,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三分之  相似文献   

2.
张江汀 《红旗文稿》2012,(21):21-22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为烟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烟台坐拥黄、渤两海,有909公里海岸  相似文献   

3.
蓝色海洋交响曲──荐《建设海上中国纵横谈》文圣常资源和环境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世界,人们正怀着对海洋的期待进入二十一世纪,而对承受着巨大人口压力的中国,这种期待更为强烈。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海洋中蕴蓄的生物、油气、能源、航运、旅游、矿产等资源,数量上几乎...  相似文献   

4.
福州作为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对台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应紧紧把握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新机遇,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加快蓝色产业大项目‘‘三维对接”,引导政府及社会资本向蓝色产业聚集,推进滨海旅游深度开发,快速发展壮大蓝色产业,提升福州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海洋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条件评定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前提,结合海洋文化资源功能和特点,构建统一的资源价值及产业化开发条件评估体系和标准,是推进海洋文化资源普查、现状评估等工作,解决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碎片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海洋文化资源蕴藏价值参差不齐,开发条件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应加深群众的认知和认可,提升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意识,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促进海洋文化资源价值在市场中更充分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使福建成为继山东、浙江、广东之后第四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这对福建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但不是海洋强省,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福建实际,提出福建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蓝色产业经济带,应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发展亲环境现代海洋渔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做大三大港口群;突出对台特色,着力构建闽台海洋合作新格局;拓展周边省份经济腹地,做大货物吞吐总量.  相似文献   

7.
李群 《求是》2012,(20):48-49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政治、外交的重要舞台,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一再证明,向海而兴,开海而盛;背海而弱,封海而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发海洋、走向深蓝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09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举措,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当今世界蓝色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深刻理解讲话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的新变化,深刻理解讲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对于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日,就如何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记者专访了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1992年中共山东省委五届九次全体会议,将建设“海上山东”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个最重要的跨世纪工程。建设“海上山东”其战略指导思想是,把山东17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海洋资源及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把海洋开发与海岸带、沿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蓝色经济作为陆海一体化的新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园区集聚,联动内陆,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海陆统筹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海洋强国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以蓝色经济理论引领指导区域科学跨越实践,要求更加重视海陆统筹,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强化统筹海陆区域规划,统筹海陆产业发展,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陆资源开发,统筹海陆环境治理,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以海陆两方面资源优化换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换区位繁荣,努力培植沿海新的发展优势来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与大海的交汇,孕育了东营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 黄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了上千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出震天的轰响。  相似文献   

13.
统筹陆海资源、产业及空间发展是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关键,也是最终实现海峡蓝色经济区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海洋经济演进规律上,认识和梳理了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指向———蓝色经济区。阐述了陆海统筹的内在机理及发达国家经验对于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启示。同时客观地审视和前瞻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进而提出实施陆海统筹的战略重点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既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必须突破港口、产业集群、陆岛工程、综合交通设施和发展模式与物理栽体等关键点,必须在重大政策措施方面提供有效供给,包括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加强环保力度、建设人才工程、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管华诗院士是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从投身海藻提碘新工艺到研制出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从开创我国海洋药物学科到编纂海洋药物专著《中华海洋本草》,从创建我国高校最早的海洋药物研究室到筹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管华诗的毕生情感所系,都在"生命摇篮"的水域深处。半个世纪以来,他在浩瀚海洋中孜孜以求,不断地丰富着中国的"蓝色药库"。  相似文献   

16.
论江苏沿江地区开发及其跨江联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东涛 《唯实》2003,(6):28-31
江河湖泊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城市 ,都是滨江临海 ,沿河傍湖 ,充分利用水资源而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在江苏 ,浩瀚的长江穿越境内长约 41 8公里 ,流域面积达 3.9万平方公里 ,拥有1 1 1 0公里的长江岸线 ,其中主江岸线 80 3公里 ,洲岛岸线 30 7公里。随着长江口拦门沙整治工程的展开 ,江苏所拥有的长江下游岸线资源在全国得天独厚 ,别具优势。江苏土地面积狭小 ,矿产资源匮乏 ,动植物资源稀缺 ,长江就是江苏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因此 ,我们必须扬长避短 ,大打“长江牌” ,打好“长江牌” ,加快沿…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状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度、海域面积等资源条件都位居沿海省市前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化集团),是以山东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这两个大型企业为龙头,跨行业联合组成的具有全民法人资格的大型企业集团,固定资产20多亿元,职工15000余人,年销售额11亿元,利税3亿元,出口交货值1亿元。主要生产原盐、纯碱、小苏打、溴素及“1211”灭火剂等20多种海洋化工产品,技术装备具有90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大型国有企业跨行业联合在我国还不多,这是深化企业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国有企业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11,(2):14-19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该规划的批复实施,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意味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战略,蓝色畅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为全面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积累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蓝色的大潮涌动齐鲁,山东半岛必将成为新一年的热点区域、瞩目之地。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3,(33):63-63
世界分为两个部分:陆地和海洋。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陆地。面对海洋,感受更多是未知与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