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的规定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独守着老屋.我们兄妹四个都在异乡漂泊,终日陪伴父亲的只有他那孤独的影子. 半年前,父亲忽然把我们兄妹四个召集回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相似文献   

2.
回家的故事     
李冰 《新青年》2006,(12):59-61
我的家在黄河滩区,那时候除了父亲一个人在乡里工作外,家庭其他成员都是农民.黄河滩区连年受灾,本来不适宜居住,却偏偏人烟稠密,一个村子紧挨一个村子,人多地少,加上靠天吃饭,这里的农民日子过得很艰难.  相似文献   

3.
淡淡的乡愁     
在报上读到一则旅游广告“椰加达——广州——梅县正月二月的来回机票四百二十五美元。”多想抛下店务,找几位伙伴,去一趟父母的故乡。 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中国广东省梅县松口瓦窑崖人,瓦窑崖这个村可能是一个很多烧砖瓦的山地而得名。也从小就知道,父母的故乡是山多田少的穷地方;所以村里年轻力壮的男人,在南洋有亲戚的,就漂洋过海,坐七天七夜的船,到七洲洋外谋生,希望在异乡过更好  相似文献   

4.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5.
八大山人,一个王孙,一个和尚,一个疯子,一个画家,一个众说纷纭的人,一个扑朔诡谲的传奇,一个挑战智力的难题。350年来,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极模糊又极清晰、极卑微又极伟岸的身影。高小之前,父亲每到假日就拉着我去寻访地方名胜,这里有过唐朝的滕王阁和绳金塔,那里有过清朝的府学和衙门……。我们家当时在南昌东湖百花洲,父亲最遗憾的是找不到此间在明代有过的一座将军府的哪怕最细微的一点痕迹。这遗憾并非因为对权贵的艳羡,而是因为对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神往。  相似文献   

6.
夏日遐想     
我们家祖传的农场终于挂了“出售”的招牌了。父亲去世后,我已经两年没有来过这里了。这是我参加完葬礼后第一次重返故里。我内心很清楚,我永远不会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了,可是我对这里的一切好像还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情。父亲不在了,农场在这两年内先后有两次被盗,而且修缮房子里的上下水管道也让我破费了一大笔钱。我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这320公顷的番茄地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住得太远了,根本无法料理农场。农场已经传了七代人了,可是现在我却要把祖传的森林、小溪和土地卖给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签了合同,决定开车出…  相似文献   

7.
命根     
我们这里管伯父叫大爷。萧英姐来信说,她的父亲、我的大爷自进城后就精神恍惚,饭量锐减,形同僵木,他们姐弟想尽了办法,望接信后速来。  相似文献   

8.
以爱的名义     
我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生养了我们兄妹三人. 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父亲并没有融入其中,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我们丢下外出打工,他舍不得我们;他是一个做事过于谨慎的人,他复员之后,曾有人劝他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店铺,不用出钱只出力就可,可父亲并没有同意.这个决定使他错过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行路人因为太疲惫,躺在路边就睡着了。不久,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了那个沉睡的路人。毒蛇显然发现了前面的目标,昂头吐信。路人就要死在蛇吻之下。就在这时,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打死了那条毒蛇后,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行路人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他却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次熟睡时发生的一切。二这是在我上中学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的父亲突然焦急地来学校找到我,父亲说是来给我送学费的。我挺纳闷,因为我在前两天刚刚收到父亲寄来的500元钱呀(那个时代寄钱都是夹在信封里)。父亲说这不可能。父亲…  相似文献   

10.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2009,(9)
父亲是在他生命的第49个年头上去世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大学.父亲得的是肺气肿.父亲跑了一趟官厅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父亲说,那个地方,贵巴巴的,咱们住不起.  相似文献   

12.
第一封家书     
蒋平 《新青年》2006,(12):12-13
一 父亲和母亲因为性格不和,从我们懂事开始,家里的吵声就没有断过.一天深夜,我们又一次被父母的吵声惊醒了.父亲的大嗓门几乎满院子人都听得见:"既然合不来,那就好说好散吧,老大归我,你带着老二和小三明天就离开这个家,永远不要回来!"随后是母亲哭着收拾行李,天还没亮,我和小妹就给叫醒了.  相似文献   

1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2,(5)
如愿有一日,3个人在天涯边遇到一位神仙。神仙说每个人可以许—个愿并都能实现。但是许愿的同时,要跳崖。崖底是海水,并不会有危险。第一个人开始许愿,一边叫着“money!money!money!”一边跳崖,结果他真的满身钞票。第二个人见第一个人的愿望实现了,就马上一边跳崖,一边叫“gold! gold!gold!”结果第二个人和第—个人一样,满身是金子。第三个人一见到第一个、第二个人都如愿以偿,他就急不可待,马上跳崖。但是,当他跌下崖的半途中,竟然被树枝勾住,他便大骂:“Oh shit!”于是,他满身是屎地落到地下。  相似文献   

14.
有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父亲带我去逛街,走到花市,我们被一种奇异的花草吸引住了.那是一种我们在当地从来没有见过的花,花色娇艳、香气浓郁.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百花还在等待复苏的时候,它的出现,颇有一种令人惊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全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16.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  相似文献   

17.
爱到天尽头     
华静 《海内与海外》2005,(11):71-71
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驾车来到马赛东南面一个临海的山崖上。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真是一个“天涯海角”,像山东威海的“天尽头”三面环水,只有我们来时的一条路。那天风很大。海浪扑打着山崖下的石壁,浪花溅出白色的光。风从几个方向穿梭而来,让我禁不住裹紧了身上的风衣。我站在崖上,想像着自己是一块在猎猎风中岿然不动的碑,又想像自己是飞扬在风口的一面旗帜,那种感觉反正是很崇高。总之,那一刻,我把自己的凝视全部都深情地给了大海及周围的一切。在这种默默的凝视中,我的爱的情绪美丽生动起来。每次面对大海,我总是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和…  相似文献   

18.
时光像一只手,抚过的地方,就冉也回不去了. 我常常想起父亲唱歌的样子,父亲不是-个喜欢唱歌的人,半生之中只听到过有限的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在母亲生日的家宴上,父亲抱着麦,像-个孩子一样带着略微羞涩的笑,很响亮的唱了一首老歌.  相似文献   

19.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做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20.
父亲     
正丙戌岁元宵节,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印象中,父亲是那么的年轻、潇洒且风流倜傥。其时,全家人随父亲住在永定县湖雷三中。每年新春闹完元宵花灯后,欢喜雀跃的我们兄弟俩便随父母从老家高陂镇北山村步行前去坎市镇码头。途经高陂桥时,父亲便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陂桥的传说及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在坎市镇码头搭乘上篷篷船,小船一路绕着青山绿水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