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乡村医生怎样的经历,让他的发明成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24项发明专利、12项国际金奖、尤里卡一级骑士勋章,中国改革开放十大新闻人物、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国劳模……这些成就与荣誉是如何获得?为了他的专利不被泄密,国家安全部、公安部把他保护在钓鱼台,在钓鱼台住了整整一年时间。他多次为各国政要看病,其中就有日本首相、英国的威廉王子、沙特王子……年近古稀之际,为了新的创业梦想,他开始大面积种植稀有树种,筹划着新的跨越!这是一位怎样的传奇人物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向来有排榜的传统,爱把事情分个三六九等。比如文学作品中的《封神榜》,把商末周初的能人异士封了个遍; 《水浒传》也给一百单八条好汉排了个座次;《红楼梦》更是网罗了金陵美女,分为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排榜的好处主要是能造势,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障世界》2006,(6):12-13
43岁的赵孙立驾驶着宝马轿车疾驰在马路上时,经常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路边的环卫工人。他有时候也会问自己:如果当年没有放弃环卫工作下海创业.24年后的今天.自己正忙碌在这个城市的哪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他的个人资产就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亿万富翁。如今,与他同代的富豪要么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要么风光不再,已经淡出公众的视线,而他依然还是江西首富。这30多年,他所一手打造的企业依然屹立在时代的潮头。他就是张果喜。  相似文献   

5.
郭长军 《前沿》2010,(4):28-31
认识自我被认为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无论是卢梭还是马克思,都认为伴随文明进程的是人的自我的外化或异化,卢梭从自由是人的真实本性出发,认为文明的进步使人"看来是"和"实际是"变成了迥然不同的两回事,克服自我异化的前提是重新发现自我,即在人道层面返于自然状态。马克思从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人出发,认为人是一种有能力超越自我的存在,生活中的人对人的生活的辩证否定,人类终将消灭社会关系对个体人的异己构建,达到人之为人所应有的水准。  相似文献   

6.
《小康》2007,(11):15-15
中国蓬勃的股市创造了新的超级富人精英阶层,中国的亿万富翁如今比除了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都要多。中国股价的猛涨,加上房地产价格急升,助推中国过去一年亿万富翁数目呈七倍的增长。调查员胡润编汇的中国年度富人榜显示有106位亿万富翁,这些富翁们的年均财富翻了一番,达5.62亿美元。北京奥运距今还剩一年时间,中国顶级企业家的信心大大增长,他们的财富增长得比GDP还快。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每个人都不会否认自己奔跑在拥有财富的康庄大道上,人人都竭力让自己不落在这场财富盛宴之后,努力通晓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跑赢CPI,跑赢大盘,跑赢人民币升值,也跑赢人民币贬值——中国人的财富意识。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坚决:富有,更富有。  相似文献   

8.
出版的《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将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作为封面人物,这是中国内地服装界企业家首次登上这家著名财经杂志的封面。《福布斯》旨在“探寻中国服装业未来——配额取消,企业家如何面对市场竞争”,作为中国第二大服装企业的掌门人,这似乎意味着外界已将周海江视为中国服装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标志性人物。从一个丢下铁饭碗的大学教师到一个瞄准国际市场的民营企业家,周海江整整花费了17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中国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语丝"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解构,"论语"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以及海外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中国智慧观的最终建构等三个阶段。林语堂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中国文化成熟的标志为幽默智慧的产生;中国文化的最终标准是生活的艺术与近情精神。这种文化观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也使其跨文化传播中国智慧的理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均衡的物质前提.集权均衡式的发展模式不能实现"发展",因此,它必将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启动"发展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梯度发展战略.梯度发展战略是"短缺社会"必然选择,是以不平衡的发展对"贫穷社会主义"的否定,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真正开端.这个过程实际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下午4点,四川汶川。地震过后的灾区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壁残垣,尸横遍地,夹杂着幸存下来的人们凄厉惶恐的呼喊。同一时刻.在通往灾区的公路上,行进着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120名员工驾驶着60台吊车、推土车等大型机械,正在紧张地赶路。13日下午,这支队伍几乎和军队同时抵达北川,成为活跃在灾区的第一支大型民间救援队伍。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不是别人,正是在2008年4月26日揭晓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刚刚以1.81亿元的年度捐赠,获得了“中国首善”称号的陈光标。与他一掷上亿的举止不相称的是:他在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名并不靠前,连前40名也没有进入。一个并不算超级富有的人,为何却如此慷慨?在他不惜代价捐钱出力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创造》2008,(12):66-66
从铲煤工人到亿万富翁,他的奋斗经历是半个世纪香港史的缩影;从香港大亨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在内地的投资援助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从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到把市场机制引入内地:从捐建洛溪大桥,到重奖奥运冠军,再到遍布内地大学的“英东体育馆”……他的资本和理念深刻影响着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他是海外爱国者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开放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2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在上海揭晓。此前一天,“胡润富豪榜”也已公布。2011年“胡润富豪榜”上榜百亿富豪达到127位,比2010年增加了30位。比2009年增加了62位。  相似文献   

14.
蒋卫武 《小康》2007,(12):66-68
他们曾在商界呼风唤雨,对资本运作得心应手。他们也曾被前呼后拥,恍若财神爷一掷千金。他们在商业运筹时气势如宏。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任其调遣。因为腰缠数亿的身家,他们曾位居《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但是,当公众的目光探究他们的致富历程时,那些财富大厦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15.
神圣与世俗、超越与临在的二重性是宗教现象内含的两对矛盾与张力。随着西方启蒙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俗化趋势日益加强,宗教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另一方面是代表宗教复兴的非世俗化或后世俗化潮流也在强劲增长。宗教的二重化被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下一步任务就是如马克思指出的:在理论上揭示这种自我分裂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6,(11):14-19
200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1月2日揭晓,黄光裕以180.90亿元人民币荣登榜首。 许荣茂排名第二,第三荣智健家族,第四朱孟依家族,在胡润榜中排名第一的女首富张茵位列第五。 中国最富有的女性是49岁的张茵,其总资产达到115.8亿元;其今年38岁的弟弟张成飞以70.5亿元排名17。根据公司上市公告和年报等公开资料,张茵与她的丈夫和弟弟都分别是玖龙纸业的独立股东,因此被分开计算。 今年中国富豪榜前40名企业家的净资产总和增长了46%,从去年的2072.8亿上升到3003.14亿。前40位富豪中超过1/4不满40岁。而本次入选富豪榜的门坎也从2005年的5亿上升到8亿元人民币。 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中国富豪榜制榜人范鲁贤先生表示:“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是中国领先企业家们的财富大幅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各地股票市场上市,也正是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体现。” 今年的榜单中出现了23张新面孔。其中仁恒集团刚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其创始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钟声坚以86.31亿元的资产排名14。 去年的首富、中信泰富集团63岁的荣智健今年下跌两位。以158亿资产排名第三。他已经将中信泰富的发展重心从香港转向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7.
申毅 《传承》2010,(22):26-27
他曾是卖冰棍的农民,后来以18亿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他挣的每一分钱都由汗水凝结而成。他把言而有信视作做人经商的最高信条,依靠诚信赢得人心。他将自己的公司拉出生死边缘,继而推向世界的舞台。他并不为过冬焦虑,反而  相似文献   

18.
李谋超 《前沿》2014,(11):227-229
日本浮世绘版画以其题材的生活世俗化、构图的平面截断化、色彩的艳丽块状化、造型的抽象装饰性等独具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境界,为梵高从写实主义传统转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资源。梵高通过对日本浮世绘版画在色彩、线条、造型等方面艺术特点的摹仿习得和自我主体精神的转换生成,用变形抽象的造型、强烈铺张的色调实现了对个人心性的抒写和表现,开辟了通往现代艺术的新路径。这些都为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3,(3):61-61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祖先养蚕种桑从新石器晚期就开始,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对于紫酒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8年)。位于今天新疆境内的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就曾经用皇室秘制的紫酒作为宴请来自中原地区晋国使团的专用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中形成的后现代流动社会,“自有永有的我”何以可能.私人世界在苦苦抵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入侵中,不断重新塑造“先验自我”,不断孕育和抛弃新的文化和价值世界.“好生活”的绝对化永恒和相对化虚无取向的合理性都已终结.“实践的唯物主义”所内蕴的辩证的否定的实践理性精神及其“中间偏左”的致思路经和价值选择,要求把美当作目的,把美德当作生活,把正当作为策略.这就是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