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理论学习》2013,(9):I0001-I0002
沙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法院队伍,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单位”、“福建省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三明市第七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理论学习》2009,(4):I0002-I0003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全境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辖6镇4乡2个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25万人。沙县历史悠久.建县至今已有1600余年.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素有”金沙县”之美誉。近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把创建文明县城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在获得全省首批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之后,为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福建理论学习》2013,(10):I0002-I0002
沙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法院队伍,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单位”、“福建省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三明市第七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沙县是一座具有16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化古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目标,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历史文化打造魅力沙县,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荣获“省文化先进县”和“福建省繁荣农村文化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  相似文献   

5.
沙县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沙县小吃闻名遐迩,被誉为“国民美食”.沙县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之一.今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沙县老区苏区考察调研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近年来,沙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以实际行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动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1933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三军团便同红十九师、红三十六师组成东方军,向福建省中部地区挺进,以打击福建省的白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扩大革命根据地。东方军东征入闽以后,首战连城、朋口,消灭国民党之区寿年部,俘敌旅长以下3000余人:接着乘胜东进.占洋口,围顺昌,破沙县,围延平(今南平),战水口,直逼福州,消灭了大量的敌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真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这么多的胜利战斗中,打的时间最久、战斗发展经过最曲折、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是破沙县的那次战斗了。  相似文献   

7.
《福建理论学习》2007,(4):F0003-F0003
沙县一中创办于1923年,原名沙县县立初级中学,是三明市最早创办的中学。2006年4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学校校园面积66846.7平方米,其中29448.3平方米为红线规划用地,建筑面积24614.53平方米,绿化面积7459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377人,教职工178人,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78人,师资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配制齐全。  相似文献   

8.
《求是》2021,(1):57-63
沙县小吃名闻天下。沙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小吃是沙县的传统美食,有240多个品种。1999年3月和2000年8月,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两次到沙县调研,都对沙县小吃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人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如今,沙县小吃已发展成为遍布全球、全国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辐射带动30万人致富的大产业。“扁肉是砖,拌面是钢”,沙县人靠扁肉和拌面盖起高楼大厦,真可谓“小吃行天下,人民得幸福”。  相似文献   

9.
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临时中央进一步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决定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成东方军和中央军,从福建和江西两个不同方向出击敌人。7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建东方军人闽作战。随后,彭德怀、滕代远等两度率领东方军主力攻占、解放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央红军开展东方战局的战略要地。尤其是1934年1月的沙县县城攻坚战,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  相似文献   

10.
沙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夏,沙县就建立了地方党组织:1931年6月,沙县被毛泽东列为红四军活动区域;1933年、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东方军两度攻占解放沙县。使沙县成为中央红军开展东方战局的战略要地。成为中央主力红军东方军开辟的一块新苏区。全县红色政权区域占总面积75.1%.苏区人口占全县人口78.7%。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彭德怀、滕代远、  相似文献   

11.
闽中明珠——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沙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沙县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28年夏,沙县就率先在闽西北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中共沙县特别支部,这是福建省早期为数不多的党组织之一;1931年6月,沙县被毛泽东列为红四军"筹款区域",为红军筹集  相似文献   

12.
富口镇是沙县水北地区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自古物产丰富。故称富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富口镇作为中央苏区县——沙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红星闪烁.旌旗如虹,为沙县红色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被誉为中央红军村的荷山村,留有许多革命历史遗迹。近年来,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原则。富口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开发红色旅游为平台,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红军史迹群。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07,(8):F0002-F0002,I0001
沙县是一座具有1600多年悠久历史的闽中古邑,又是一座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现代山城。近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主动对接三明一沙县市县一体化。按照建设中等规模绿色工贸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建设海西中部新兴产业集中地、重要物流集散地和人口集聚地  相似文献   

14.
刘卫平 《求贤》2008,(9):6-7
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全体干部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领导水平方面,提高我们为民执政的能力.最基本的还是要解决“干事创业”的问题。增强“干事创业”的意识,并付诸行动.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观努力,也需要有个客观的环境和氛围。没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干事的“膀子”就甩不起来.“步子”也休想迈开。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沙县属于中央苏区县。中央党史研究室在给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回复中认为:根据国家民政部、财政部1979年6月24日下发的有关文件所规定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划分标准,同时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珍品柜里,有一颗直径6厘米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的圆形公章,这是我省12个闽赣苏区县仅存的一颗县苏维埃公章。这颗珍贵的印章怎么会完好地保存至今呢? 1933年秋,中央军委令彭德怀率领东方军东进福建,收复沦陷的闽西苏区和开辟扩大根据地。8月底,东方军解放了沙县境内的夏茂、高桥一带乡  相似文献   

17.
沙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偏西北,闽江支流沙溪下游,东邻南平,西近三明梅列区,南连尤溪县、大田县,西北与明溪县,将乐县交界,北接南平顺昌县。全境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辖6镇4乡2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1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5万人.是全国28个中央苏区县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夏茂是沙县的农业重镇和商贸重镇,是沙县的粮食主产区,自古即为沙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镇面积247.9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3.85万人。夏茂地处与沙县毗邻的将乐、顺昌、归化等县要冲,既是扼守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又是开展东线战局的战备要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夏茂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沙县苏区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连接闽西、闽北苏区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和战略要地,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49年6月16日下午2时,经过8小时的战斗,沙县城楼上升起了红旗。沙县成为闽西北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沙县是通向闽北、闽西和闽中的水陆交通枢纽,从战略地位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对将乐、沙县、顺昌等县的战略地位进行分析,指出:“……只有东方是好区域。地势偏僻不受威胁;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有款可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