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解决方式,不仅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各地检察机关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刑事和解是对传统罪刑法定、罪行均衡、程序正义等侧重犯罪惩罚、  相似文献   

2.
张序 《天津检察》2007,(3):31-32
对于自诉案件,自诉人可以不经过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直接向法院起诉。法律不仅赋予了自诉人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权利,还赋予了他终止刑事诉讼的权利,即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的“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是有的自诉案件,由于自诉人取证能力不足,致使案件证据不充分,而转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处理的,就使公民的私权利与国家的公权力有所融合。在这种诉讼方式中,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并存。  相似文献   

3.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实施,是司法人文化新的进程。在新规则的实践工作中。如何做好刑事和解工作,对于每一个检察人来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多个方面时该问题进行论述,希望能以此推动检察机关今后的工作,充分发挥新规则赋予的新职能。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专门增加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正式为刑事和解制度正名。如何找准检察机关在此项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是当前检察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中的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为视角,提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主要充当主持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并着重阐述了在主持和监督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和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现实土壤和悠久的文化渊源,也契合了国际现代法治的潮流。适用刑事和解,是刑事司法实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体现。适用刑事和解要坚持双方自愿原则、合法守德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双向保护原则。刑事和解制度的要素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启动程序、成立条件以及案后处理。实践证明,在检察环节适用刑事和解处理刑事案件具有积极的意义,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介绍刑事和解的概念和价值为起点,阐述了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并对目前国内三种模式的概况及问题进行重点剖析,指出我国存在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有效衔接的问题,提出可借鉴法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经验解决问题,最后作者初探检察机关构建本土化刑事和解制度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议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中的监督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刑事和解,是一种在刑事诉讼程序之外以调解形式结案的方式,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轻微犯罪的宽缓处理。最近高检院出台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2条,列举了可以进行刑事和解的三种轻微刑事案件,即: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因亲友、邻里及同学同事之间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属于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提请批捕、移送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过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谅解以后,促使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各地司法部门都争相践行刑事和解制度,将其较广泛的应用于轻微的刑事案件,并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也日益深化,这给检察机关参与综合治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意味着诸多挑战。综合治理要求打击和防范并举,而检察机关是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重要部门,但同样要注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检察建议具有了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综合治理的双重性质,既能充分利用在打击犯罪中获得大量信息等资源,又能符合检察机关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期待,因而是检察机关参与深化社会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臧锐 《江淮法治》2010,(21):57-58
刑事和解制度提出并在一些地方探索实践以来,得到了法律界、司法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有效地防止了再犯罪,较好地保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徐军 《中国司法》2007,(12):90-92
刑事和解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司法理念,它所体现的恢复性司法理念是西方新兴的一种刑事处理方式,目的是恢复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它是在司法工作者的主持下,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求得被害人谅解,从而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在全球法律文化交流加速和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也开始进入我国刑事法学者和立法者、司法者的视野。但是现阶段对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对刑事和解的主体、定义、具体程序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争论,本文拟对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吉林市刑事抗诉工作在吉林省名列前茅,成就显著.但也集中反映出刑事案件判决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从法律适用的视角分析抗诉案件反映出的违背公正执法的现状、原因,研究解决途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周其华 《法学杂志》2003,24(1):17-19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国家赋予其检察权是为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职权配置的是否得当 ,是关系到依法治国方针能否实现的关键。关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分类和配置问题应进一步完善 ,进而修改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方式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刑事诉讼监督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具有种类法定性、内容程序性和行使单向性的特征,包括提出违法纠正意见、检察建议、刑事抗诉、建议更换办案人。从历史传承的视角进行考察,当前我国刑事诉讼监督方式尚有不足,如种类无法满足实践需求、监督缺乏有效力度、违法信息收集和纠正违法的反馈机制尚不完善。为实现法律监督方式的超越对我国司法现状进行探析可知:坚持有效监督和权力谦抑性原则、建构合理的诉讼监督方式种类体系、刚柔并济的法律效力体系和完善程序机制,方可彰显《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保障人权的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实践窘境及其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在构建法治社会的时代环境下,如何对关乎基本人权的刑事诉讼特别是法院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有力地维护司法公正,其意义举足轻重。但不容置疑的是,当前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抗的少,抗的难。抗不赢”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仅就全国检察机关近年来对法院生效的错误刑事判决裁定进行事后监督——再审抗诉的案件数量变化来看,问题就差不多很清楚了。  相似文献   

16.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与公益诉讼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检察机关刑事诉讼公诉权的产生和行使特点来看,检察机关是公共利益代表人,其公诉权的行使体现了司法程序中的权力制约和公共利益保护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检察机关的这种特殊公共利益代表人身份在现代社会已经扩展为更广泛的对一般公共利益的代表,由此,从检察机关的一般公共利益代表人身份可以延伸出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权,检察机关行使的公诉权与公益诉讼权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监督权,必须准确把握其异同点.  相似文献   

17.
唐子艳  董邦俊 《法学杂志》2012,33(10):155-159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独特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保护涉案双方权益,促进加害人回归社会,修复受损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分三个条文对刑事和解作出原则规定。要准确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就必须结合中国现实,反思其观念分歧,探寻刑事和解的中国化路径。刑事和解在我国适用过程中存在着观念分歧以及实践"困境",只有把握好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条件以及阶段,并加强监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以人为本及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裁量权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刑事和解是刑事裁量权的产物.各个国家的刑事和解尝试都是在法律尚未规定的时候,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产生的权力基础在于刑事司法领域中的裁量权,如果没有一定的裁量权,刑事和解制度不可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大张旗鼓地产生.由于刑事和解本身属于裁量性制度,尤其在中国的现阶段,是否运用刑事和解、达到什么程度才适用和解等各种情况都由办案机关或具体办案人员来把握,因此,其制度本身,更加贯穿着裁量权,所以涉及刑事和解的裁量权可以简称为"刑事和解裁量权".也可以说,刑事和解裁量权是刑事裁量权在刑事和解中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两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下,刑事二审程序是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救济程序,具有纠错和权利救济两大基本功能,同时,刑事二审又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二审程序的修改内容比较多,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检察机关办理刑事二审案件的司法实践,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刑事二审的修改内容及给检察机关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洪坤  汪媛 《政法学刊》2007,24(6):31-35
在国家既定的法律体制框架下,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博弈,他们理性地作出自己的策略选择。从动态角度运用博弈理论分析被害人与犯罪人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策略空间及理性选择,进而得出刑事和解博弈的均衡性实际上是一种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之间达成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