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强烈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具体对策有:突出重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良好思想文化氛围;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在高校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育当代大学生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抵制西方颜色革命、塑造大学生精神家园、承载历史责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已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产生重要影响。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进而从社会大环境、学校小环境和高职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状况、意义,以及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信仰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了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进行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价值诉求上呈现出多维的表现形式,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影响。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指导价值,但在个人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上缺乏认同感,因而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方式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凸显,存在着知行背离、多元、注重自我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等倾向。因而,必须采取综合举措以提高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是否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发展。通过进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的现状,并从年级、学科、是否学生干部、是否经过党课培训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对今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污染影响了大学生对有用信息的甄别和利用,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传播,危害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其身心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信息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者的因素、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正视信息污染现象存在的客观性、危害性,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通过提升教育者和大学生的素质,提高信息竞争力以及净化信息环境等措施,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学生信仰的缺乏和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确保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坚持、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角度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始终把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其神圣职责。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高校可以从客观认识宗教、教育者观念的更新、教育目标的重塑、改进信仰教育的内容及形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3.
信仰教育是当前思想理论教育的迫切任务;正确坚定的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好学风建设,引导他们在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实际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思想与信仰多元化碰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薄弱。对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信仰构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究,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与影响规律很有必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包括对大学生信仰的塑造。基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能够承担构建大学生信仰的责任。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特质与大学生自身的特质与需求相一致,在大学生信仰构建过程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信心、信念、信仰和理想,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兴趣增加、趋于认同。这既是宗教感染效应使然,也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与价值迷茫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和谐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其灵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然而,目前部分“90后”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存在着理解偏差、理性不足、宗教情结蔓延、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习行为功利性、理论认知错位性、价值判断片面性。增强“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效性的基本策略在于:坚持“理论性”与“现实性”互渗,更加强调“实效性”性;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统一,更加强调课外教育:坚持“传统教育手段”与“新兴教育手段”兼顾,更加突出新媒体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更加注重整合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社会的发展日趋多元化,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的扩散化等趋势日渐显现。随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的增多,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冲击和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科学的共产主义无神论信仰的建立。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问题在社会环境、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宗教传播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文化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我国学生党员人数占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的5.05%,面对3699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这无疑是微小的,也意味着我国非党大学生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么庞大的群体存在着信仰缺失、信仰迷茫、信仰多元等不同程度的信仰差异,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破解非党大学生信仰差异要遵循立德树人、创新培养、层次渗透、协同育人的原则,通过对就业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质解读,本文对就业创业教育破解非党大学生信仰差异化危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课程体系优化、坚持多方力量协同的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宗教文化热背景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信仰教育研究》课题组在山东省七所高校进行调研,深入探讨宗教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影响,并提出以下对策:面对宗教等非马克思主义的挑战,要精心规划应对路径和对策;完善领导格局,明确定位和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信仰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功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生活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导信仰,是共产党员的唯一信仰。但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在受到冲击,而这种冲击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基层领导干部,导致部分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仰教育,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是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保证,正确认识加强信仰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