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建设》2020,(2):61-61
连日来,面对严峻的疫情,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逆行者,尽显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铁”一般的使命担当,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谱写出激荡人心的战斗曲。“党员就应该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儿子,这两天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妈妈。”他奔赴疫情防控阻击战前线时对儿子说。他是巷道派出所所长张学林,由于平时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陪伴重病卧床的妻子和今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春节期间,本想着除夕值完班后,在家尽尽丈夫、父亲之责。没想到刚回到家还没半天时间“战疫”就打响了。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把一位年届八旬,曾患有心、脑、肺、胃部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关节炎多年,2002年体检时又被诊断出肝癌的老病号。和一位28年来坚持长跑,经常参加各种大赛,频频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健将联系在一起呢?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就是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离休干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学员苏凤亭,老伙计们都爱叫他“铁老头儿”。  相似文献   

3.
报载:6年前,全国劳动模范、上海港务局包起帆从技术员成了国企当家人,但他不允许职工叫他“老板”。他说,当家人与职工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瓜,两者之间不是老板和伙计的关系,而是同事关系。如果当家人以“老板”自居,就会把职工丢在脑后,而职工叫惯了“老板”,也会把自己主人翁的意识抛弃掉,当家人和职工就成了雇佣关系。包起帆这段掏心窝子的话确实引人深思。社会在变,时代在变,利益关系也在变,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国企的当家人与职工的关系应是“鱼水关系”,而不该是“油水关系”和“水火关…  相似文献   

4.
报载,广东廉江市一名早在两年前辞世的某行业李老板,近日居然“有幸”被邀参加廉江市某单位干部的婚宴。当一些来宾得知早已辞世的李老板也在被邀之列,大惊失色,相互告诫:宴桌上千万别留空位,以免与死人同席。原来,这位干部早在婚礼前10天左右,即从其职权管辖范围各单位索来干部或个体老板名册,不管认识与否,均让理事人照册广发请帖,于是便发生了邀请死老板参加婚宴这等“千古奇闻荒唐事”! 这位干部所以弄出这种“阴差阳错”的笑话,说穿了,乃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也!他对职权所辖范围内的个体老板,不论认识与否,均“盛情…  相似文献   

5.
尹卫国 《奋斗》2006,(8):58-59
今年高考对四川省达州市“高五”学生王翔来说又是一次悲壮的命运抉择,他是连续三次参加高考的复读生了,前两次高考仅以3分、2分微弱之差未被北大录取,他断然放弃读其他重点大学,矢志不渝要上北大。小伙子表示“这次考不上北大,我宁愿第三次复读。”  相似文献   

6.
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老板选择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农村主事。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刘树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多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他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还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老板村官”顺应了农村改革的需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老板村官”的廉政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老板村官”决策不民主,违法违纪现象严重,村务公开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其原因有思想重视不够,监督机制失效,法律不健全等。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新的对策来加强“老板村官”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老板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英特尔公司董事长格罗夫对此体会最深。在计算机芯片“浮点事件”中,英特尔损失了4.75亿美元。当公司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媒体的责难铺天盖地袭来时,格罗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此时灾难已经发生,损失不可避免。英特尔曾试用一家软件公司的新软件,发现很多问题,格罗夫打电话告诉该公司总裁,对方仍坚持己见。格罗夫与信息技术部经理谈起这件事时,她说:“呃,他总是最晚得知。”对于身居高位的老板们来说,坏消息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传到他们耳朵里。对于那些好大喜功的老板们来说,坏消息可能永远…  相似文献   

9.
清洁工具     
一个中年人住进了一家私人旅馆,第一天进餐时,他发现碗碟上有些污渍,便询问老板。老板回答:“放心吧,矿泉水会让它变得干净。”听到如此应答,他便安  相似文献   

10.
这一位“老板”熊可,廖提双黄尊福,男性,共产党员,经济师。1952年生,1971年入党。1982年开始担任大竹县石油公司经理,现在书记、经理“一肩挑”。借用时下流行的说法,他够得上一位“老板”。话就从“老板”说起。来了几位职工代表。搓着手,不笑,气宇...  相似文献   

11.
依靠党的惠民政策,他发家致富,成为拥有两家企业的“老板”;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带领群众同奔富裕路,他毅然丢下自己的企业,参加村“两委”竞选,被群众、党员公推直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2.
日,去某镇党委办公室为一份新闻稿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属实”,执掌公章者问我这稿件“老板”看过么?我莫名其妙至极,“老板”?老板是谁?他见我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仿佛见到了外星来客,随即客气地说:“是咱书记嘛,你先请他看一下我再给你办”。我方才明白,“老板”者书记也,心里咯噔一下,若骨鲠在喉,既无法下咽又无法吐出。我们伟大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解放天下无产者为己任,凡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切仁人志士,不论国家与肤色皆视为“同志”,“同志”者,志同道合者也。在战火纷飞、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许多人为获得…  相似文献   

13.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14.
<正>遭遇索贿,有些矿企老板不堪重负“,肉疼心更疼”,却也不敢不给。“地矿里面是石头,石头里面有宝贝。”青海省一名矿企老板回忆一名地矿官员暗示他“上贡”时曾说,“矿里自有黄金屋,矿里自有颜如玉,矿里车马多簇簇。”因该矿企老板“装作听不懂”,所以始终没拿到某个矿山的竞标权。后来,该地矿官员因贪腐落马。这名矿企老板的昔日竞争对手不禁叫苦不迭:“虽说拿到了竞标权,但为了将那标收入囊中,不知花费了多少成本”。在他看来,地矿系统的贪腐官员“要起东西来”真是花样多。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师.在他的口里时常说出两个不同的答案,比如.他对学习棒的学生说:“这一学期你考了第一.没什么了不起.下一学期你不一定还是第一.即使你下学期仍然考了第一。也没什么了不起,高考你不一定是第一.即使高考你得了第一,那还是没什么了不起.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你不一定就是第一。”而他对学习差的同学说的则是另一番话:“这一学期你没考好,没有什么。还有下学期呢,  相似文献   

16.
碧浪 《廉政瞭望》2005,(3):20-20
春节前后,在四川出现了一件颇为新鲜的事儿。全川的老百姓在茶余饭后对“84444444”这个电话号码津津乐道。这是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正式启用的新举报电话。笔者在老家过年时,听到镇上一饭馆老板讲,春节前,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吃饭后又说“拿单来签”。因长期只签单不给钱,该老板已不堪重负。他说:“年头岁尾了,你们再不给点现钱,我就拨打一个8七个4”。结果,不仅该顿饭钱结了,一年来的欠账也收回来了。老板喜笑颜开:“一个电话号码,还真管用。”这个电话号码为什么管用?关键在于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设计制作新  相似文献   

17.
龙平平  张曙 《湘潮》2014,(1):6-10
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N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李传模,中等个,微黑,相貌平平,但健谈。两次采访,两个半天,差不多都是他在说。我每挑起一个新话题,他立马接过去就是一番滔滔不绝。而且他说话时很少喝水,甚至几乎不喝水,因此他说话少有停顿,不给听的人走神的机会。好在听他说事不累,因为他讲的事情有趣。发生在李传模身上的一些事,有的真的让人喷饭。李传模出生在山区,听人讲了大城市的斑斓,区上看医生,他自告奋勇抬人,借机到了区上,然后浑身是汗乘车去了重庆城区。他东张西望还没看够呢,有人通知他赶快回去,说是公社(那时还未改乡)推荐他去读书,要他参加体检。那时尚未恢复高考,得一个推荐指标极不容易,耽误不得。他急忙往回赶,到县里已是掌灯时分,一位管事的人听了他来意,连声叹气,原来就想去看看,一次村里有人生病要到社他该在本区(县属区)体检,而且这是最后一天,更何况体检工作人员已经下班。自从看了重庆城,李传模就特别想往外走,那些年机会少,农村青年时兴参军,李传模就想当兵。有年他在地区师范学校读书,听说家乡在征兵,他请个假就赶回家,管征兵登记的人认识他,圆瞪着眼问:“你的户口在学校噻?”他答“是噻。”人家说:“哪你啷个回原籍应征呢?”他这才知道应该在户籍所在地报名,而且政策规定在校...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高潮,是毛泽东发动和指导的。在高潮兴起时,毛泽东一方面为自己的创造——农村合作化高潮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着“左”倾偏向的出现,他在大力反右的同时,在一些场合也提出了防“左”纠“左”的问题。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防“左”和纠“左”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廉政瞭望》2010,(4):40-40
谁的场子 我曾经的一位老板非常重视“这是谁的场子”这种小事。当主人的时候,他会想尽办法确定所有的灯光都打在他的身上;但如果是别人的场子,他一定保持非常低调,生怕一不小心,就抢了别人的风采。他在扮演配角时的称职,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