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5,(4):30
2014年,全国广大人民调解组织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93.7万余件,化解纠纷933万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6万余件,防止群体性上访6.8万余件,防止群体性械斗1.5万余件。全国81万个人民调解组织、近400万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化解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在总结各地开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群体性矛盾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纠纷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民间纠纷与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造成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群体性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成因,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类矛盾纠纷,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调解》2012,(5):28-29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司法行政机关围绕厦门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全力提升基层调解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去年,全市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094件,成功调处6883件,成功率99.6%,防止群体性上访101件3093人。其中成功调处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巴州司法局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原则,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排查走在化解前,化解走在激化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坚持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落实纠纷案件汇总分流制度、应急处理制度、限时包案制度,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以“四防”为重点,确保实现“四不”目标,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的湖南,处处荡漾着和谐的春风。据省司法厅提供的矛盾纠纷统计数据表明,全省矛盾纠纷发生总数每年以七至八个百分点的比例递减,90%以上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大量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省信访局进京非正常上访登记薄也显示,全省有近60%的县市区为“零登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江介绍说:“这都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即三调联动),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司法行政主办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这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机制带来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
"和好屋"调解组织在当前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调解工作的成功同一支出色的"老娘舅"队伍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密切相关。这种新型纠纷调解模式,既是基层矛盾纠纷处理中司法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也保证了当事人纠纷自决意识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丁聪 《法制与社会》2010,(27):186-187
群体性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表现,其成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指出预防和解决群体性纠纷必须建立和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法治化机制,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才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劳资双方法律意识的提高,劳动争议案件正在不断增多,而尤为需要关注的是群体性劳动纠纷的逐年上升趋势。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难点所在。本文对笔者所在法院近四年审理的群体性劳动纠纷案件作了专门的调查,分析了这类案件的特点、成因,并结合具体的审判实践,提出审理此类纠纷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检察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做好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基层检察信访工作的现状是信访数量处于高位、工作程序趋于规范、矛盾化解更加多元,但同时也面临着信访接待效果差、办理效率低、矛盾息诉难、工作要求高等挑战。基层检察机关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机制、亲民解访,构建法治化标准化的信访工作体系,既是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的有力举措,也是检察机关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去年6月.在全国政法工作专题研讨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强调:着力把调解优先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在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予盾纠纷。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重庆市巴南区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加强村(居)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新路。去年以来,该区村(居)调委会共调解纠纷10584件,调解成功10266件,成功率97%。  相似文献   

11.
对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地要争取将问题尽快解决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实现重点案件重点突破。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将各种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防止矛盾激化。探索建立重大社情报告制度、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防止因纠纷处理不及时而转化为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纠纷具有当事人多、涉及面广、矛盾复杂激烈的特点,处置不妥当,容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纠纷的调处与化解,为人民调解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律师①作为熟悉法律的社会中介群体,参与群体性纠纷的调处具有特殊的优势,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对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总是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和利益的冲突。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正在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在突飞猛进的经济奇迹背后,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急剧地上升,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多,尖锐和对立的程度加剧,而且纠纷与冲突涉及范围扩大,带有明显的多元性和发散性。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种类和特点,对于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情况和特点我国劳动法实施10多年了。劳动法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不仅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中新的重要的类型,数量大幅度增加,群体性纠纷也不断出现;劳资矛盾不仅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也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案件数量上升趋势明显,群体性争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杨冬冬 《中国公证》2012,(11):21-25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也在不断上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不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多,尖锐和对立的程度加剧,且纠纷与冲突涉及范围扩大,带有明显的多元性、发散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主要特点和存在根源,并建立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机制,对于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群体性的纠纷大量出现,已使单个人的私益问题变成了一定范围的公共问题。同时,群体性诉讼案件多为复杂、敏感案件,法院对这类案件不能单纯解决法律问题,而应更多地考虑案件解决后的社会效果。面对大量复杂、疑难纠纷的不断出现,面对社会纠纷解决的需求,司法必须对这种需求作出回应,尤其是对群体性纠纷案件,选择调解方式既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又可以妥善地解决纠纷,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冉宏 《人民调解》2023,(2):20-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川省南充市房地产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充房调委)自成立之初,便一直把学习践行“枫桥经验”,有效治理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作为工作目标,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防控、纠纷化解工作上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受利益多元化因素的影响,社会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激化率在急剧上升,为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需要建立相应纠纷化解机制。本文通过对民间劝导有关理论的研究,拟建立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也经得起理论、法律和实践检验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林金铿 《人民调解》2008,(12):28-29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基层司法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立足于“主动靠前、主动作为、主动介入”,创新工作方式,发挥职能优势,在参与信访案件调处、重大群体性事件处置、疑难矛盾纠纷化解中。“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化解得了、处置得好”.成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20.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更高更新的角度去审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充分认识基层检察机关完善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妥善化解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关键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方法,通过完善执法办案矛盾化解机制、外部配合机制、涉检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