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读书的朋友一般都晓得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三味书屋”、“书刊博览”、“读书会”……刊于这些栏目的一篇篇文章,极有味道,耐人咀嚼。而每期必有的“阿昌逛书市”,那夹着书籍,骑着自行车,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幅宽宽眼镜的阿昌,道出来的书界信息,真、假、美、丑;是、非、好、恶,常使人有拍手称  相似文献   

2.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3.
人遇顽疾而发“烈药何在”之天问,不过表明着情绪的存在,证明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但烈药并不能因此而冒出来,也是很显然的。假如拿到什么方子都称“烈药”,则未必不是乱投医,于病的去除无用,可能反倒迁延甚至加重了病势。 人们时常遇到一些老问题,久说之下已无新意,只是问题的重复给人“顽疾”的印象,引人对“烈药”的向往,照例也总会有人贡献出“单方”来,给人“必将好转”的希望。然而话题的一次次重提又分明在说“问题还很严重”。这不能不使人疑惑:那些方子是真的“烈药”么? “整顿公款吃喝”的办法有过多少呢,劝谕有过,禁令有过,“宴席税”有过,文件不知凡几矣。有没有管住,我想用不着“拿证据来”,人人有眼睛,谁都能见知。河北临漳县定1997年为“整治嘴巴年”,我想不是表明嘴巴问题仅临漳有之罢。他们还有再加整治的勇气,这倒是比别的地方可贵。  相似文献   

4.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可以类比其他理论)的神圣追求——能“抓住事物的根本”的理论通过“掌握群众”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5.
严秀 《瞭望》1992,(33)
承萧乾先生见赠由他主编的《新编文史笔记从书》样书数册,附信命我“评价”。翻读之后,确有一些观感,愿为一述。 乾老以中央文史馆长之尊,出而联合全国32个省市文史馆共同编辑此项从书,大作家做小事,令人钦佩,同时也可使很多作品不致于“头白可期,汗青无日”,即此项,就为功不小。 这套丛书看来略近于全国各地的“文史资料选辑”,但“选辑”文长,重在“资料”二字;萧编丛书,虽同样冠以“文史”,但重在“笔记”二字。按中国传统,“笔  相似文献   

6.
××贤友:来信收到。您让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谈谈阅读经验。您真把我考住了。书,是读过一些,经验却谈不上,从来没总结过,只能想到哪儿说哪儿。提起读书,不能不问:谁读书?为何读书?读什么书?读的后果怎样?先来个泛答:人活着要吃饭,也要求知;食色乃人之本性,求知欲也是人的本性。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也可以漫无目的地随便翻翻。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读的好不好,要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书”。  相似文献   

7.
三联书店一九八七年出的书,有不少是“叫座”的,不过这类书一定有不少人讲到过了,现在不必辞费。其余的书,凡自己所编,大概也都是自己欣赏的,那样,可介绍的就不免太多。这里不妨以自己欣赏而市场上未必有销路为标准,举出一本来,广而告之,不知能不能由此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Z1)
我的讲座能有这么多观众,我的书能卖这么多册,并不是因为我讲得好、写得好,而是一百年来五代人的需要。从1905年到现在,整整100年,观众里,最小的7 岁,最大的90岁,大约五代人。这一百年来,我们始终不能对清朝历史作出正确评价。 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提出“驱除鞑虏”,那时候能对清朝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金钱面前     
伏琛 《瞭望》1988,(31)
去年四川某县一女学生不慎落水,她的同学大呼“救命”,在旁的几个闲人视若无睹,其中一人懒洋洋地说:“救了起来,给多少钱?”这女学生就这样死了。 这大约可以算是“向钱看”声中拜金狂见钱忘义的特例。《钱神论》著者鲁褒早已说过,钱之为体,“无德而尊,无势而热”,它能做到“危可使安,死可使  相似文献   

10.
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竞争引入干部工作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我们高兴地看到,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发表一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能者”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志却因大批“能者”被重用而产生了一种错觉,片面认为只有“上者”才是“能”,没有“上”就算不上“能者”.因而,工作干出一些成绩,就想在仕途上更“上”一步.以显有“能”,如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以为组织上是认为自己“无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埋怨组织不识才,不辨能,有的甚至意志消沉,工作打不起精神来.有些地方为了稳定“书”心,只得对一些未“上”的“能者”加长凳、戴官帽,搞徒有虚名的职下“级”升,形成了干部职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平白 《瞭望》1999,(23)
钱有多大的力量?晋·鲁褒《钱神论》把钱的魔力说到了极处:钱,可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危可使安,死可使活”,“仇争非钱不解,幽滞非线不拔,怨仇非线不解,令问非钱不发”。——在钱面前,好像世间的是非曲直,正气邪恶,生死荣辱,德行气节俱失。但细想,此论对某些社会和社会中的某些人来说抑或有理;但并不适用于一切社会和一切人。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限制它的魔力。流行民间的俗谚,也有同《钱神论》相似的见解。一曰:“有钱有理,无法(指国民党统治时期发行的法币)无天”,又曰:“有钱能使鬼推磨”。林冲、宋江、武…  相似文献   

12.
培根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广为人知,但知识这个力量是没有方向性的。它可以使人奋发向上,造福于人类;也可以使人沉沦堕落,危害国家、民族。所以我们中国古人云:“书,既可以兴邦;亦可以乱世。”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如此,即使对那些具有  相似文献   

13.
人之别于动物,很重要一点,就是人会感动。 面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人会感动;聆听“怒发冲冠”、“苏武牧羊”,人会感动。登泰山绝项,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人会感动;乘一叶扁舟,沿三峡而下,叹鬼斧神工,人会感动。即使读到一篇佳作,看到一幅名画,人也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动情者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谓之不孝。近人读林觉民《与妻书》,读吉鸿昌《绝命词》,读“保尔名言”,读“雷锋日记”,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4.
唐双宁 《党政论坛》2011,(12):44-45
十一是多点爱好。我有个体会,比如多读点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上可生调整情绪之功效。人的物质生命总是要结束的,活100岁最后也得结束,但精神生命是可以“万岁”的,如李白,如杜甫,如苏东坡。所以,多点爱好,特别是积累些精神生命,可使物质生命更快活。  相似文献   

15.
本栏叫做“文化人写文化人”。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社会科学界、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等均可包括进去。于光远是位学者,当然也在“文化人”之列。 于光远若干年来曾写文著书,辟“特异功能”之说。于是,有些本来对他印象不错的人,从此对他也有微词了,说他在这点上缺乏“科学精神”,主要理由是他拒绝观看“特异功能”表演。我对这一批评不大能理解,但我为于光远庆幸,被一切人称颂岂不是一件倒楣的  相似文献   

16.
书满为患     
六祖慧能是位很通达的和尚,他曾经说过,如果人“皆往西天,西天将人满为患。但他何曾料到,在当今之世,笔者常有书满为患之忧。谁说出书难?某些人东抄西凑就是一本,言之无物甚至错讹满篇也都能印出来,故有人说,今天不少写书人是“著书而不立说”,大千世界将书满为患。别的不谈,就连慧能开创的不立文字的禅宗,现在的研究鉴赏文字,也动輒数十万言不能自休。六祖复生,对这种“教外别传”,也只有自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部10年前就由甘肃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书。书名如果译作《丝绸之路上的洋鬼子》,或许更符合原意及汉语的习惯。 此书出版之后,很少看见评介,但它实在值得一读,因为书中记叙的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知道并铭记不忘的一段惨痛的史实。 彼得·霍普科克,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想谈一下,在本世纪第一个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外国人进入中亚细亚遥远的角落里,在考古学上所进行的长时间的劫掠行为。”霍普科克用“劫掠行为”一词是准确的,而我们今天有的人却在“探险”、“考  相似文献   

18.
“他用蓝铅笔一挥,光秃秃的岩石也能冒出香槟酒来。”这是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对美国著名图书编辑萨克斯·康明斯的赞誉。人们说,编辑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萨克斯·康明斯作为一名普通编辑,却以他对事业和作者的忠诚、热忱和献身精神,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他的妻子多萝西·康明斯撰写的《编者与作者之间》一书,记述了萨克斯的编辑生涯,勾勒出了这位勤恳耕耘者的画像。  相似文献   

19.
对于那些嗜书成癖的人,古人有“书痴”、“书淫”之称;而对于周叔弢先生来说,绝不仅仅是爱书如命而已。他终其一生,汲汲于图书文物的收藏,既不图一时之快,更“不为一已之私”;他孜孜以求的,是为抢救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使其“浪迹海外”。从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图书文物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怎样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啊!  相似文献   

20.
新新 《侨园》2005,(4):37
负笈海外留学,有人选择“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完成学业;有人选择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也有人选择“专心赚钱”。在这众多的选择中,哪种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假期来临,又是打工高峰期,这里来谈谈打工的利弊。打工的必要性留学生打工,无疑是件好事,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能力,而且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现在的留学生,大多数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出国留学为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这期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度的打工更是大有裨益。打工是接触外国社会、外国人,融入所在国文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且可使留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自己的品格和毅力,从而懂得珍视劳动创造,同时也可以体味靠自身能力生存的那份“成就感”;另外对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亦是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