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加索地区自古是欧亚交汇之处,也是拜占庭、波斯、阿拉伯、俄罗斯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之处。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主要大国围绕势力范围争夺、能源获取和北约东扩等问题,在高加索地区展开大博弈。但是,大国在高加索除了利益竞争外,还存在利益契合点,在地区反恐、欧洲安全、能源市场等领域,仍维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8,(5):95-96,F0003
7月 1日俄方称杀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的凶手已潜逃至西欧。 阿塞拜疆能源部宣布,阿塞拜疆、土耳其、格鲁吉亚、伊朗和俄罗斯正就组建能源网问题进行磋商。  相似文献   

3.
中俄都是拥有众多穆斯林居民的国家,特别是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穆斯林群体,其大小穆斯林民族40余个,仅在北高加索达吉斯坦共和国就有30多个。主要穆斯林民族有:鞑靼族、车臣族、巴什基尔族、印古什族、卡巴尔达族、巴尔卡尔族、卡拉恰耶夫族、契尔克斯族等。据报道,...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高加索地区的历史积怨以及该地区内部的各种矛盾逐渐公开化,加之外部势力趁俄罗斯衰弱之机,加紧对高加索地区渗透、干涉和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成为世界热点地区.格鲁吉亚政权的变动有可能引发新的动荡,高加索地区局势仍难以稳定.  相似文献   

5.
南高加索地区作为一个资源、民族和历史文化都极为丰富的战略地区,在国际政治中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这种价值对俄罗斯而言尤为重要.苏联解体后,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俄罗斯对南高加索的战略也是几经变化.本文着重分析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演变的原因与实质,指出这种变化实质上是俄罗斯利益从边界安全到安全边界再到利益安全的层进.  相似文献   

6.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9,(1):135-136,F0003
11月 2H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总统发表联合声明,决议就纳卡地区问题展开持久、直接对话。俄罗斯将原油出口税降至$287/吨。  相似文献   

7.
南奥塞梯战事与俄罗斯-北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分歧是苏联解体、独联体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本地区内部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复杂。美国与北约的介入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北约向亚欧大陆腹地挺进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对俄罗斯来说,南高加索地区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北约在这一地区的扩展触动了俄罗斯忍受压力的底线,俄不能对局势的发展无动于衷。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在本地区关系的紧张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热点”的多发区在俄罗斯的西南边陲 ,大高加索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其间。它的北面是北高加索(亦称后高加索 ) ,南面是南高加索 (亦称外高加索 ) ,统称高加索地区。自古以来 ,高加索是贯穿东西和南北的商品和人员往来的大动脉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几个世纪来 ,这里始终是一个敏感的、各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 6世纪中叶 ,沙俄开始向外扩张 ,在吞并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鞑靼汗国后 ,接着就入侵高加索 ,先后与奥斯曼和波斯帝国进行了殊死的争斗 ,历经 30 0多年的兼并 ,于 1 9世纪 30年代完全控制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列…  相似文献   

10.
里海问题是苏联解体后围绕里海权限划分而出现的,并因“拥有国”的增加而日益凸显。目前,除阿塞拜疆、俄罗斯和伊朗外,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成为里海问题的直接相关国。在里海的划分问题上,目前沿岸五国还未达成共识。阿塞拜疆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立场不尽相同,阿哈两国较为接近,阿土两国分歧较大。里海由于其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缘战略位置,不仅成为里海相关国家的竞争对象,也成为外来大国的争夺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亚高加索成为大国争夺焦点冯玉军马香云一苏联解体后,里海周围的中亚高加索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各种国际势力都想插手该地区事务。特别是近来,随着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浪潮的不断升温和俄美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斗争的暂告平息,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和土耳其、伊...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对外政策探讨--三部东西方合作撰写的著作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纽约东西方研究所的组织下,从1997年初开始,包括俄、美等国在内的60多位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俄罗斯总体安全环境进行研究,并于1999年春出版了《俄罗斯和西方》、《俄罗斯和中亚高加索地区》以及《俄罗斯和东亚》三卷重头著作.作者们指出,俄对本国安全环境的认识与现实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虽……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1月北约和华约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设立了“侧翼区”,侧翼区国家部署在该区域内的武器装备要受到严格限制。俄罗斯欧洲的南北部分地区在侧翼区内。俄罗斯南部高加索地区受分裂势力严重影响,北约把武器装备部署在不是该条约缔约国的波罗的海三国,俄罗斯南北两个侧翼区都受到威胁和挑战。俄罗斯要求改变或取消侧翼机制,但北约只是部分满足了俄罗斯的要求。俄罗斯与北约国家在侧翼问题上存在很大矛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发生了两次车臣危机 (1994年 12月和 1999年 9月俄出兵车臣 ,以彻底解决危机 ) ,其根本原因是车臣民族激进分子进行的民族分裂和恐怖活动 ,而与它们交织在一起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对异民族和异教徒的逆反情绪和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车臣伊斯兰极端势力对俄国人数世纪的统治耿耿于怀是车臣危机的历史根源  在俄罗斯山峦起伏、丛林密布的北高加索 ,居住着车臣、印古什、阿瓦尔、奥塞梯、列兹金、卡巴尔达、达尔金、库梅克、阿迪盖等几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些山民自古就像在高加索山脉上空翱翔的苍鹰 ,习惯了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15.
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主要力量争夺的重要地区。自2008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以来,由于相继发生全球经济放缓、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地区政治、社会动荡。这些因素使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呈现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地区形势更趋复杂。第二,俄罗斯影响力上升,欧美影响力下降。第三,该地区在欧美战略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属东斯拉夫民族,基辅罗斯是它们共同的摇篮,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俄罗斯和乌克兰走上不同发展道路。通过《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并逐渐由俄国管辖下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变为普通行省。此后,俄国利用各种手段对乌克兰实行民族同化。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又经历了苏联大家庭的沧桑巨变。共同生活数百年的历史留给两个民族的不是兄弟般的手足之情,而是恩怨交织的复杂记忆。苏联解体后,这份解不开的历史情结使两国关系逐渐疏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直接产生于俄罗斯民族的特殊发展历程,形成了与西方的民族主义不同的道路和特点,长期以来扮演着与西方文化影响相抗衡的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角色。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两大支柱——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道路,为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正是在弥赛亚意识和俄罗斯的特殊发展道路的相互印证、相互作用下,俄罗斯民族主义才得以产生、发展和强化,并且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其中,苏联领导人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7月1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访美,做客老布什庄园,提出俄可使其在阿塞拜疆设立的加巴拉雷达站现代化,以替代美准备在波兰、捷克部署的反导系统,建议让更多的欧洲国家参与导弹防御合作,布什未同意。  相似文献   

19.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境内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与格鲁吉亚的争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当苏联发生剧变之际,亲俄罗斯的阿布哈兹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引发格当局与阿地方政府之间长达14个月的大规模战争。武力对抗并没有解决争端,双方被迫停战谈判,但在关键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始终处于“僵持”状态,成为困扰格鲁吉亚当局最棘手的难题。近期,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问题爆发的严重冲突重新激化了阿布哈兹问题。尽管目前俄格军事冲突暂时停息,但问题依旧未能解决,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这类“被冻结的冲突”的“解冻”无疑将使高加索地区陷入动荡之中。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能否重新崛起”虽然是现实的和前瞻的问题,但是答案却藏在俄罗斯历史的深处。本文尝试展开俄罗斯历史的视野,从俄罗斯文化对其民族性格和社会发展道路影响的视角,阐释俄罗斯民族发展呈现出“东方化一西方化一东方化”、“分一合一分”“钟摆性”的周期,以及这种周期与俄罗斯民族兴衰的联系。论文认为,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曲线来看,叶利钦/普京时代处于一个新的“西方化”的、“合”的兴衰周期的起点。当然,俄罗斯崛起的道路将崎岖曲折、荆棘丛生、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