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改革后俄国土地问题和农民福利问题仍然严峻,这是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革命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2.
黄亚丽 《东北亚论坛》2006,15(3):119-123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维特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并将自己的经济思想和主张付诸实践,成为沙皇末期经济改革主要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是俄国政府内部启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维特所实施的经济改革政策,对俄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货币改革和强化保护关税政策等,以此来推动俄国经济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对俄国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哥萨克是斯拉夫世界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俄国哥萨克自15世纪形成后,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俄大草原这一统治薄弱、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域为哥萨克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俄国农奴制的扩展则是哥萨克兴起的独特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民粹派是俄国近代史上一个代表农民小生产者利益的政治团体。 186 1年农奴制改革后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世纪末期 ,民粹派基本消亡。民粹派的革命思想十分丰富 ,革命活动非常广泛 ,对俄国社会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825年12月14日起义的失败宣告了十二月党人悲剧的开始,而沙皇尼古拉一世长达30年的反动统治更是意味着作为"弑君者"的十二月党人无可逃避命运的灰暗。充满东西方矛盾和存在上下层鸿沟的俄国独特历史,又赋予这群贵族革命家们更为特殊的悲剧性。作为19世纪初俄国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勇于背负起推翻沙皇专制和封建农奴制的俄国革命的"十字架",唤醒了后继者,奠定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期俄国专制制度逐渐削弱,逐渐失去了主导性。政府轻视社会和民众的需求导致了危机;政府农业政策收效甚微使农业问题积重难返;上层统治者不能全面和及时地掌握民情,难以正确解决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和履行国家职能,一再信奉强权政治证明专制制度僵化和无能,无力化解所面临的重重危机,一再坐失和贻误良机;流血星期日成为当局拒绝使用和平方法缓和社会紧张状态的典型,专制制度令俄国民众绝望,革命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7.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程,迈入近代社会的路径并非只资本主义一条,俄国也没有注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如俄国没有历经古典奴隶制而直入封建社会一样。民粹派主张俄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俄国革命运动的主流。在马克思主义登上俄国历史舞台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让位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但民粹派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消失,还在俄国社会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①还有学者认为,民粹派对…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人口状况方面,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农奴制废除之后,它同全国一样,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它的历史发展是由与整个俄国相一致的主要规律性决定的。这便决定了国家欧洲部分和西伯利亚在农业进步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与此同时,确定这些区域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差别的一些因素也在起作用。俄国欧洲部分早已人烟稠密,是经济上较为发达的中心,西伯利亚则与此不同,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叶乃是边陲之地,也就是说,是个人烟稀少,尚未完全进入农业种植的区域。作为一个正在垦殖的边陲地区,西伯利…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俄国的国民教育改革是亚历山大一世系列重要自由主义改革成果之一。在国民教育改革过程中,俄国于1802年建立了国民教育部,制定的教育分级制度直到1917年革命前都没有发生变化。此外,亚历山大一世颁布了《国民教育初步规章》和1804年大学章程等系列改革政策,发挥了极其特殊的作用。瑞士人Ф.Ц.拉阿尔普、沙皇的"青年朋友"以及M.M.斯佩兰斯基伯爵对亚历山大一世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直接并积极地参加了国民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协助亚历山大一世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方针。俄国国内外对19世纪初的俄国教育改革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教育改革对俄国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推动了俄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俄国的保护关税政策大致经历了禁止性保护关税、温和保护关税和强制保护关税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是复杂的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世纪下半期里,政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围绕关税政策而展开的互动过程从一个重要方面揭示了政策的成因。整体上,此项政策促进了俄国的社会进步,同时也使国内民众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1.
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赫尔岑创办《钟声》杂志,宣传农民解放。在农民解放方式上,他主张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及地主与农民和平协商的方式来废除农奴制。赫尔岑挣扎、摇摆于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但是自由主义在他的思想中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研究俄国工商业政策的方法论问题,指出了经济政策这一概念的内容及社会实质,国家机关和政策的制定、工商业政策的目的、动力和性质。同时论述了19世纪俄国的三大工商业政策:保护关税、引进外资、兴修铁路。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中期以前 ,苏联史学界关于俄国资本主义起源早的观点占上风 ,先是潘克拉托娃和鲁宾斯泰因分别提出 1 8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经济成份产生和农民社会分化开始的观点 ,继之乌斯丘戈提出 1 7世纪俄国国有农村社会分化的观点 ,英多娃、普烈奥勃拉任斯基等人进一步发展乌氏观点 ,科瓦里钦科等人对这种观点不断提出修正 ,他们提出 1 9世纪上半期封建农奴制才出现真正危机的观点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俄国社会酝酿深刻变革的 1 9世纪上半期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主张以革命和暴力方式改造社会的激进思想流派。农奴制改革前后 ,激进倾向超出了思想活动的范围 ,发展成为反抗现实的社会运动。 70年代 ,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革命激进主义的主要标志。在俄国革命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中 ,既有当时西方政治文化的因素 ,也有俄国思想传统和东正教精神的成分。而其社会根源则主要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俄国政治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1 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革命激进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揭开了 2 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由于连续多年遭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不断滑坡,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朝鲜政府采取了一些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改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利条件。但由于其经济长期不景气,无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之,出台的农业相关政策不到位或不够完善,目前取得的效果还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农业产值自经济转轨以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尽管粮食产量在最近两年内略有上升,但农业发展中仍存在着大型农业企业负担过重、农业生产技术潜力下降、私人农业生产形式不完善、农业产品市场发育不良、市场调节机制低效等诸多问题。其中,农业贫困和由此引起的劳动力危机对农业生产恢复来说,是最直接的一个威胁。文章分析了私有化和土地自由买卖问题以及农村贫因问题对俄罗斯农业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中,民粹派提出了一条既不同于斯拉夫派也不同于西方派的探索路向.民粹派思想家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主张在消灭封建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以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目标,以村社为依托的理想政治图景.民粹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独特探索,成为日后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俄国现代化出路探索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俄国,承继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继续遵循俄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自上而下调节经济的政策。每一次的皇权更迭都伴随着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发生,对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俄国货币制度的演变,更是历经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历代沙皇拯救国家经济危机的策略以及治国安邦的既定方针和传统。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起俄国就开始制定普及初等教育计划,但直到90年代由于经济的发展才引起社会对普及初等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学校的发展。俄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学校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学校,影响了俄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民主制改革,俄国农村学校迅速发展,并且产生了一种新型学校——地方自治学校,并逐渐成为农民最理想的学校类型。此外,农村职业学校和校外教育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直到1917年俄国也未普及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试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日本农业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农业政策从最初的以价格政策结合边境的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都一贯重视境内粮食自给、农业的发展和生产者的收入稳定.其此后的改革也强化了农业环境欠佳地区的农业政策,并导入了直接支付政策.WTO新一轮谈判中欧盟意图通过农业改革实现直接支付政策向绿箱政策的转换.日本在多边谈判中主张联合欧盟,国内农业改革也着力构建以"山间地区农业直接支付"和"跨品目农业经营安定对策"为主的直接支付体系,但农业政策重点仍然放在结构调整上.因此,要实现日本提高粮食自给率这一最重要目标仍须结合针对单一农产品的支付政策.同时,日本今后有必要加强同东亚地区国家的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