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3年南海地区局势复杂多变,危机频发,南海问题依然是全球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和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南海维权维稳斗争的新形势与新问题、美国与小多边机制干涉南海的挑战与应对、南海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历史视角和法律斗争新态势与新挑战,以及增进南海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面对法律、认知、话语斗争等诸多形势变化,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证据链建设和话语权构建,结合具体条件重塑相关实践的规范性,增进南海合作和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形势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南海局势的管控、稳定和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和变数,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协办的2019"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2018-2019年南海局势评估""南海海洋权益法律风险盘点与评估""大国博弈与南海局势的未来走向""‘一带一路’与南海局势的发展""南海‘蓝色伙伴’关系--内容与前景"五个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与研讨。"南海论坛"旨在构建一个交流和研究平台,以激发前瞻性和创造力的研究和思维方向,推动南海问题综合研究,构建共同的学术网络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海洋局势的复杂化和世界格局的多元化,海洋问题在当今时代彰显出深刻的战略意义,相关问题亟需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21年度"南海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南海形势评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规则建设、中国周边涉海形势挑战与研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如何在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下应对亚太海洋安全新形势,如何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冷静思考和扎实作为。"南海论坛"旨在为相关涉海热点问题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对话和交流平台,积极促进南海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在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美博弈的广度、深度和烈度都在加剧,而作为具有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和地缘战略意义的南海,不可避免地成为中美博弈竞争的重要角逐场.美国为维持自己在地区的传统大国地位,以"维护在南海的航行和飞行自由"为借口,多次在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不但助推了南海军事化,更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此外,美国还极力介入和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除了组建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围堵中国之外,还积极发展同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关系,企图形成制衡中国的同盟,导致中美在南海的博弈竞争日益加剧,在影响地区安全的同时,也给地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选边站压力.在此背景下,泰国等地区中小国家,为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通过施行所谓的"大国平衡"外交策略,把自己塑造成调和地区各种矛盾问题的重要中间变量.在经贸、人文领域深化同中国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在南海、湄公河安全合作等地区安全议题上,泰国出现了"制衡中国"的态度倾斜,企图借助域外势力平抑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让中美等大国在地区形成竞争均势,以达到游离于域内外大国之间"两头讨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澳大利亚对南海局势亦开始予以密切关注,成为影响南海问题发展的新的外部因素.无论从经济、安全还是政治层面来看,南海及其邻近地区对澳大利亚都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因而南海问题对澳大利亚而言“非常重要”.澳大利亚的南海政策呈现出三个基本取向:与美国保持相近立场;防范中国“控制”南海;力倡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澳大利亚介入南海事务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并对地区安全格局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方面只要能够增进与澳大利亚、美国和南海有关声索国之间的互信,完全可以控制、减弱甚至消除澳大利亚介入南海问题对中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海问题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左右中越关系发展的关键变量。在南海和平稳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海上民兵是越南部署在非法占领岛礁和主张管辖海域的前沿机动力量,既从事渔业劳动获取经济效益,又执行官方海上行动指令,以图在复杂的南海局势斗争中夺取主动权。随着南海复杂局势的演变,越南积极支持西方关于中国在南海实施所谓“灰色地带”战略的炒作,加快本国海上民兵力量建设,以强化在南海攫取非法利益。新形势下越南加快海上民兵力量建设,既有追求现实经济利益的目的,也有抓紧时机维护所谓“南海主权”的深层动因,呈现出重视程度提升、专业化建设增强、军事色彩更趋浓厚等特点,对中国维护南海权益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执政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其执政团队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事风格与手段正日渐清晰。在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基础上,拜登治下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出现了诸多全新的形态,完全超越了传统概念中的介入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之争,出现了“泛国际化”的趋势。此举意在精准且全方位对中国实施海上围堵和挤压,并争夺地区安全秩序主导权。这些“泛国际化”的新形态,包括在南海不断升级与域内国家共同进行的军演、胁迫更多的盟友前来南海搅局以及精准施策拉拢域内国家等。南海问题“泛国际化”对东盟特别是对部分南海声索国,正在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导致南海局势及其未来走向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8.
自从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事件”以来。南海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既有中美在南海南沙、西沙海域的军事摩擦与对峙,又有中菲、中越围绕南沙、西沙岛礁权利和海上资源开采的冲突与对峙.同时还有中国同美、日等西方国家围绕包括南海在内的海洋问题所展开的外交博弈以及菲律宾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围绕南海问题诉中国案所引发的法律纠纷。总之,尽...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围绕南海问题中美博弈的加深,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相继介入南海问题进程.在南海问题上,德国总体保持战略审慎与克制,包括坚持多边主义,重视国际司法手段,秉持中立立场,且与英法两国的南海政策存在差异,是潜在的影响力量.然而,近年来德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呈逐渐加深态势.德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应对来自美国的联盟压力和法国的伙伴压力,以及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考虑.而中德密切的经贸关系、德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以及德国海洋战略等因素则限制德国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展望未来,默克尔之后的德国外交政策将迎来调整空间,不过默克尔时期"基于经济的非对抗主义"政策大概率继续主导中德关系,德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也难以超越现有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自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加大对中国政治干预和外交施压的同时,还日益强化其南海政策的军事化趋向,尤其是越来越多地直接派军舰和军机进入南海海域和空域,以加大军事威慑力度。从传统地缘政治学视角来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受多重地缘战略目标的驱动。首先,受美国全球地缘战略利益的驱动,以“航行自由”的旗号检验其海上霸权在南海地区的有效性,借以维护美国的全球海洋霸权。这是因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海上实力维系起来的。其次,由于欧亚大陆是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核心,因此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也受其欧亚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目的在于继续保持和巩固对欧亚大陆的战略“围堵”态势,借助“亚太再平衡”战略补齐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力量短板,继续维护美国主导下的欧亚地缘政治格局。最后,在美国继续推进战略东移计划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其南海政策中的军事化趋势还深受其亚太地缘战略目标的利益驱动,即通过把亚太战略扩展为“印太”战略,来巩固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存在,加强对东亚崛起大国的战略包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两国竞争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南海政策的军事化倾向尤为突出。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可以看出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提升了"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和烈度,增加了在南海内沿和外围的军事战略存在,还加强了与盟国的同盟关系。不过,美国国内有一部分人认为南海政策军事化目前并未达到其希望的效力,反而使美国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愈加难以保持平衡。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受到挑战的同时,中美关系也因此有所倒退,南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鉴于此,中国一方面要保持克制态度,增强危机意识,做好预案,通过高质量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与美国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谈判与磋商,与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葛淼 《东南亚研究》2024,(1):70-87+156-15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构建普遍性的全球海洋治理机制,但不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上位法。国际法是多层级的立体系统,全球性海洋公约和区域性海洋法构成国际海洋法的双层次结构。区域性海洋法可能形成新的习惯国际海洋法,为《公约》提供更新的动力。“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南海的区域海洋治理机制,是对《公约》的扬弃,只要其有利于建立符合各方利益的南海秩序,同时没有违背公认的习惯海洋法原则,可以做出不同于《公约》的规定。“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困局有三个主因:南海的不对称格局、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推定以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和介入。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区域海洋秩序应以搁置主权争议、规制当事方行为、反对第三方国家干预和介入、避免安全局势升级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航行自由"本是国际海洋法的一项基本准则,然而近年来"航行自由"却成为美国精心包装下用以渲染南海地区"中国威胁"并借机在周边海域实施军事寻衅的政治话语,沦为美国借以防范中国海上力量崛起、实现海洋霸权护持的舆论工具。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恶意炒作,不仅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及南海地区安全造成损害,由此凸显的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论争也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症结。在美国幕后台前都推动南海局势升温的过程中,中国在现实困境的倒逼下逐步形成了对"航行自由"话语较系统的认知理解,对从西方传来的"航行自由"话语经历了由谨慎怀疑到逐渐接纳的态度转变,在话语使用上也从被动反应开始向主动应对的姿态变化,体现出中国政府在话语表达上走向自信与成熟。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论争表面上是话语的比拼,其背后是海权和利益的角逐,中国应保持和加强与美国在各个层次上的战略对话以管控双方分歧,就"航行自由"话语拓展共识和寻求合作。中国或可考虑通过对"航行自由"话语内涵的再建构推动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并体现大国胸怀。  相似文献   

14.
自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在南海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外交活动。总体来看,由于特朗普不太重视东南亚和南海问题,其任内的美国南海政策收效甚微,而受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也没有在南海投入太多资源,其南海政策的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随着南海仲裁案热度的消退,南海局势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美国智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迅速下降,相关成果数量急遽减少。通过总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关于南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可以看出,尽管涉及南海研究的智库学者出现了“新老交替”和“老带新”的局面,但各主要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共同性的趋势是建议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灰色地带”研究是美国智库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重点,已引起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通过文本分析和总统个人倾向分析基本可以判断:智库更容易影响政治和哲学理念相近的政府,即保守派智库对共和党有较大影响力,自由派智库对民主党有较大影响力。同时,政府的外交战略和总统个人的喜好也会对智库研究形成反向影响。具体而言,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南海问题上对拜...  相似文献   

15.
"大国平衡外交"是指不排除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利用各大国的优势、它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对权力的追求,主动与其发展政治、经济、安全等全方位关系;同时,防止任何大国的势力过于强大,以实现大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均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南海争议业已成为中国与某些东盟成员国乃至整个东盟组织之间政治和安全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成为东盟成员国对中国加大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的重点平台之一。东盟组织与其成员国对于大国平衡外交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目前,南海问题中呈现出的关注力量国际化、解决方法复杂化和权利诉求法理化,都对中国一向秉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轮"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部分源于中美南海战略竞争加剧的状况,也是近年来中美南海博弈的重要议题。中美两国对"准则"的认知受其议题身份、利益关切和政策偏好的影响而存在诸多差异,并在基于本国认知向东盟各国施加影响,展开一系列政策互动,以塑造协商进程。两国政策互动呈现出以竞争性互动为基本属性、非直接与非对称互动为主要模式、主导议题为核心目标、身份认同为互动效果的基本特点。历经三个阶段的互动与博弈,中国极大程度上排除了域外干扰并掌握"准则"磋商的主动权。特朗普政府对"准则"问题的干预以舆论唱衰、串联域外大国为主要趋势,中国应在"准则"协商中进一步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身份,推动南海走向海上良序,并合理管控中美南海分歧与竞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域外大国在遏制中国、谋求实利的战略驱动下,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深度和广度,使南海问题呈现复杂化、国际化趋势,中国与域外大国直接对抗风险加大,南海问题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加。中国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最大限度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在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以及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与外部化政策的影响下,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日趋增强,主要南海权益争端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趋向强硬。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表明,南海争端矛盾的尖锐化、问题解决机制的多边化、区域外强国介入的常态化已经成为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不得不面对的国际环境。而美国与东盟提出的多边谈判和尽早协商通过《南海地区行为准则》的建议短期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从容易解决的争端下手,通过双边谈判首先解决某些具体争端,逐渐消解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是中国应对当前南海问题复杂国际因素、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及其一系列影响使得南海周边部分国家的海岸线倒退,岛礁面临被淹没的威胁,这将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南海海域已存在海洋权益矛盾和海权争端,加之气候变化这一变量因素,局势将会更为复杂与严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共同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应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实现共赢。本文将阐述气候变化对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的影响,梳理该区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海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区域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合作刚刚起步,还很薄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特别是南海地区大国,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向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与服务。这将成为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内容。中国应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一东盟海洋伙伴关系的目标为指导.以耐心、坦诚、自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