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序法与实体法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 ,二者之间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而且程序法在一定情况下亦可弥补实体法的不足。随着法制的完备 ,执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公正性备受重视 ,所以重新评价和认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重视程序法的价值、功能 ,确立程序法与实体法并重的执法观念 ,应引起法学界、法律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重塑程序意识——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提出程序法与实体法区别的相对性,程序正义包涵着无限的实体正义,程序法赋予实体法以现实的法律意义和现实的实体意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我国现有的理论观点有:认定犯罪的顺序;犯罪发生的顺序;系统论的逻辑顺序;不同诉讼阶段不同的逻辑顺序;阶层式的逻辑顺序;类型化的逻辑顺序等观点。这些观点虽然表面上各不相同,但是都存在共同的缺陷,即都没有明确研究犯罪构成要件逻辑顺序的功能,也没有认识到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程序法中的功能是查明事实,在刑事实体法中的功能是认定犯罪性质,根据不同的功能,犯罪构成要件具有不同的逻辑顺序。澄清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逻辑顺序,不但能促进理论的深化,而且能给予司法者正确的指导,有利于防止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4.
王夙 《河北法学》2015,33(2):184-190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合同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其立法目的是督促合同双方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发挥着既"避免授予信用"又"增施履行激励"的价值功能。目前,学界主要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理论基础和实体法角度展开研究,但在司法中如何适用及在程序法视角下的效力如何也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如举证责任、当事人如何主张、对法院判决的效力有何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于4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举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市律师协会承办。来自全国公、检、法、司实务部门以及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60多人与会,会议共收到64篇论文。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分别就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及民诉法修改与实体法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请求权基础思维被广泛运用于法学教育中实体法的解题,但它对于程序法的意义并未受到重视.实际上,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程序与实体交错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诉讼标的问题中,它有助于确定请求权基础从而识别前后诉是否同一;在证明责任问题中,它有助于确定权利形成规范与抗辩规范,从而得以恰当适用规范说.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的提出财产保全保证担保与民事实体法中的普通保证存在相似性,但在法律性质及规范适用上又有独特之处。认识财产保全保证担保的属性,确定其法律适用规则,是正确进行相关案件审判工作的前提。由于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财产保全保证担保未设置具体规范,加之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以来未能给予其应有关注,以至于在法律适用中出现不少困惑与争议。以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为例: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对被申请人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责令其提供担保。保证人  相似文献   

8.
9.
余寅同 《中国司法》2011,(12):23-23
崔永东教授新著《司法学原理》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人民法学文存”之中。该书的出版对构建“司法学”新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著名刑法学家陈光中先生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说:“‘司法学’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但该学科的建立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会进一步完善法学的学科体系,也会对司法文明的进步起重要的作用。”又说:“探索建立司法学学科体系,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窦玉珍 《政法论丛》2009,(2):F0003-F0003
中国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经过广大法律学人近30年的艰苦探索,已经成为中国法学体系中颇具生命力的一门学科。2006年,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法学核心课程重新进行了调整,除了原有的14门核心课程之外,新增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两门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一调整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