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红 《行政与法》2003,(5):87-89
我国有行政处罚、价格决策和行政立法三种行政听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适用范围狭窄、形式单一、程序规定不具体等不足。应该在树立依程序行政的观念基础上,扩展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并完善其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的有关听证程序内容过于简略化、原则化,不易操作,需要加以完善。听证适用范围应扩大到各种具体行政行为,“较大数额罚款”需重新界定;听证申请权须延伸到所有利害关系人;听证告知制度要规定告知方式及告知书的内容;听证通知制度应规定将第三人和案件调查人员作为听证通知的对象;应明确规定案件调查人员享有质证权;尽快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应充实听证中证据制度的规定,丰富听证程序适用方式。条件成熟时可将听证制度专列于《行政程序法》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宪法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水 《行政与法》2005,(1):106-109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是一项保障行政许可相对人发表意见、了解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保护当事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制度。探讨行政听证制度的宪法依据和法理基础不仅是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立法要求,而且也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听证制度的现实需要。自然公正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和依法治国理论是西方国家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美国听证制度的依据源于宪法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确立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宪法依据,进一步完善我国听证制度就必须修正《宪法》第五十一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一切国家机关未经合法程序不得剥夺。”一款,并制订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18):59-59
出台办法禁止公务员当听证代表 2011年9月1日,《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规定,若公众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分歧较大,应该组织听证会,从公开报名人群内遴选的听证代表不得少于代表总数的2/3。听证代表应当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且不属于国家机关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的在职工作人员(含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合同制雇员)。  相似文献   

5.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而听证笔录及其在行政决定中的意义又是听证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唯一依据的结论,并对我国目前有关听证笔录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我国的听证制度应在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唯一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但目前我国行政听证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立足分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就如何建立高质量的行政听证制度提出了相应对策:更新观念;构建关于听证制度的立法体系;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完善听证代表制度;完善听证笔录制度;加强对行政听证程序的监督和救济。  相似文献   

7.
1996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税务行政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建设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的税务行政听证程序已经难以发挥保障行政处罚公正合理的功能。因此,必须从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正确看待听证制度的社会价值,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引入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概念,扩大税务行政处罚听证范围,明确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对象,进一步扩大听证申请人的具体范围,完善告知程序和审查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完善我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8.
行政听证代表是参与听证主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实践中,行政听证代表的作用并末得到体现,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有制度上的原因即立法的不完善,遴选机制的不健全,也与整个社会民众的参与意识有关。在规范行政听证代表的遴选,构建具体制度时应明确行政听证代表遴选的原则、听证代表的构成、听证代表的资格、听证代表的权利义务、听证代表的法律责任以及听证代表意见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听证制度是源自于英美法系中自然公正的听取两方面意见的法理,是现代社会民主的标志.所谓的听证,即是国家机关在做出某项决定前,组织召集特定对象,公开、公平地听取意见、建议的一种活动.可以分为立法听证、司法听证、行政听证.随着1996年我国的《行政处罚法》颁布,听证制度已经被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一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决定前,给与当事人就重要事实表述意见机会的程序性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听政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  相似文献   

10.
毕胜 《法制与社会》2010,(17):159-160
目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在适用范围、程序和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很难保证听证的客观、公正,甚至可能导致听证程序流于形式等。本文建议通过扩大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建立听证主持人制度、创立简易程序等办法来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秦俭 《法制与社会》2011,(19):165-165
《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了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在于赋予当事人了解行政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并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以促进行政活动的公正性。此文总结了相关学者们对适用范围、主持人制度、听证笔录的效力、听证程序及启动主体的规定、参加人的范围、听证期限等方面这些缺陷提出的完善方法,使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听证制度在行政程序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听证制度在法律上和实践中尚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制度,我们有必要以制定行政程序法为契机,对行政听证制度作出统一规定,以加紧完善我国的听证制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行政指导程序中适用听证制度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依法行政。行政指导代表着现代政府的主要功能和运作方向,必将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中心手段。将听证制度合理引入行政指导程序可以有效地推动行政指导的法制化进程。围绕着听证范围的确定、听证形式的选择、在听证程序中引入咨询制度、在听证中禁止单方面接触,适用案卷排他性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曾清 《法制与社会》2014,(14):33-34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特别是价格听证制度,是民主制度在我国行政领域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标志。当下关于价格听证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听证主体群体的单一和"逢听必涨"的怪圈、听证参加人缺乏民意代表性及其遴选机制不科学、听证记录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听证缺乏监督机制等成为了热点问题。建立和健全价格听证制度,对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政府价格决策的"透明度",确保价格决策机制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民主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价格听证制度的概念引入,然后分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当中听证代表遴选机制、听证主持人制度、听证笔录效力以及相应的价格听证监督和救济机制,以我国听证制度存在的不足为依据,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听证制度作为规范行政行为、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制度安排,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决策领域。在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中引入专家参与机制是这一制度应有之意,对于更好发挥听证制度的功能大有裨益。但目前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中的专家参与机制广受诟病,集中体现于:专家筛选标准未明确,地位身份未列明,权利义务未规定。针对专家参与机制中的上述问题,应从建立专家库、确立异地专家交流制度,明确身份定位,规定阶段职责与权利三方面入手,改进专家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引入和运用行政听证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重大决策的形成以及对学生的奖惩等事项都要经过听证程序的检验,同时要注意听证主持人和参加人的选定以及听证结果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瑾 《法制与经济》2008,(12):120-122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引入和运用行政听证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实践中,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重大决策的形成以及对学生的奖惩等事项都要经过听证程序的检验,同时要注意听证主持人和参加人的选定以及听证结果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听证制度是现代程序制度的核心。本文通过对行政处罚听证制度与行政许可听证制度价值之对比,反思《行政许可法》照搬《行政处罚法》有关听证制度的若干规定的不合理之处,指出两种听证制度的程序设计模式应不同。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正式听证与非正式听证的实质性区别在于行政立法主体受听证笔录拘束的程度。基于行政立法自身的特点,行政立法应当更多地采用非正式听证。任何行政程序都需要有具体程序制度的支持,因此,应当建立支持行政立法非正式听证的各项具体制度,包括公告制度、评议制度、相对案卷排他制度和效力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立法和实践中,行政听证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适用范围狭窄、听证形式单一、法律规定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是现阶段我国行政听证所表现出的主要缺陷.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听证表现出的前述缺陷提出了扩大其使用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