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办案遇到外界干扰怎么办?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在审理王滨不服治安管理处罚申诉裁决案过程中,面对外界舆论的轩然大波,又一次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独立行使审判权,依法办案。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鉴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 1.1 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 有的案件适用《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 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的案件则适 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法律适用上比较混乱。同一个 地区,同样的案情,在不同的法院判决结果差别很大,执法 尺度不统一。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 2003年元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中关于“医疗事故以外的 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这一观点没有明确的范围界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2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桩因参加全国性美展的美术作品被丢失而引发的诉讼案,原告是宣武区文化馆干部、中年画家钟国全,被告是北京市群众艺术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后来的案件审理过程中,被追加为共同被告。 原告钟国全在起诉状中称:我创作的国画《秋山图》,在1993年4月下旬经北京市群众艺术馆送交文化部群文司,参加群文司举办的“93全国群星美术大展”,该展于93年6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日趋增多。据统计,目前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加[1]。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全国法院1年审理的医疗纠纷案件共1万余起,医疗损害赔偿案件4万余起。北京市某个区级法院1999年只处理了9起医疗纠纷案件,2008年上升至200件,医  相似文献   

5.
工伤赔偿案件,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数量较多的案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目前此类案件审理的立法滞后,人民法院处理标准难以统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因此,为此类案件的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就此类案件审理中的几个相关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2005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人民法院报》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主办、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承办的“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人民法院报社副总编杨传春、理  相似文献   

7.
《电子知识产权》2005,(5):48-50,60
在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侵权纠纷占绝大多数,而其中被人民法院认定侵权成立并判令被告承担赔偿损失民事责任的案件又占相当比例。正确认定损害赔偿责任以及确定赔偿数额对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在认  相似文献   

8.
谭林  张伟 《中国检察官》2006,(10):69-69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检察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可以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刑事诉讼法》第158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这就产生了这样的司法问题: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建议,同意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在补充侦查期间,人民法院能否依照职权核实证据的法律适用问题。我们认为,人民法院在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期间,不宜、不应调查核实证据,理由如下:一、庭审阶段的补充侦查使案件回流于侦查…  相似文献   

9.
路兴 《人民司法》2005,(11):65-67
因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是当今多发的一种民事纠纷,在医疗纠纷案件中,患者认为医疗机构没有对医疗行为充分地告知、说明的情形非常多。如何理解告知、说明义务以及未进行告知、说明如何承担责任,是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通过对告知、说明本质的分析,阐述医疗行为本身的性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提出笔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权作引玉之砖,以期有助于解决这个困扰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问题。一、告知、说明义务的基本理论医疗行为以为患者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医疗行为具有高度专业性,所以医疗机构应当以足够的勤勉和高度的注意为患者治疗疾病。而医疗行为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身体,每一种  相似文献   

10.
案件一:李某,1980年生人,原系某基金会员工,其要求该基金会公司支付2016年、2017年冬季取暖费3600元。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不能证明被告单位存在报销取暖费一项福利,李某也未实际享受过,故本院不予支持。该判决作出后,李某不服判决结果,上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