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新主题。巩固并推进我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全局的基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要完成的基本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需要有新思路。包括利用好新的技术成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视新机制的作用和清醒认识中国新的定位。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应注意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也应强调“韬光养晦”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作为国际关系的新课题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新的理念开始渗透到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当中。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化的进程中,把地球环境保护作为拓展大国外交的重要领域,积极推进环境外交。近年来日本同亚洲邻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而政治外交领域却一直处于较为紧张和日渐疏远的状态。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更企图抓住地球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3.
当前外交运行环境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外事务的纠缠性、外交事权的分散化和外交运行的透明化.在新的环境下,中国外交面临能力建设上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策略能力、协调能力和观念能力三个方面.这些挑战来自于中国需要面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能力建设需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第一是重新认识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重视能动性,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第二是重新认识过程和过程管理的概念,将管理大国关系的互动过程作为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核心;第三,重新认识功能主义,妥善处理好资源、能力和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组织外交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坚持多边主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传承性。近年来,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开始在国际组织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从建设性参与到引领性参与,标志着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转型。未来,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进程中,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还需要进一步开拓与创新,不仅要提高在国际组织中的议程设置能力,将中国的理念和主张转化为国际组织的议程和规范,而且还要加强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在当前的全球抗疫斗争中,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积极合作,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国际组织外交的传承、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是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是具有丰富资源、广阔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国际格局变化使发展中国家处境艰难,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拉大了它们经济上的差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重视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依托,中国同它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凭借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经验积极推进环境外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环境保护是日本开展对华援助和同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对华环境外交作为加强和改善两国关系及合作的重要领域和行动方式,成为日本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的基轴之一。但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其欲从环境问题入手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作为其大国化战略的一部分扩张日本文化,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对其形成依赖进而有控制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意图,对中日关系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化和国际经济政治化并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一度被西方许多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低政治”的环境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甚至有上升到与传统意义的“高政治”(如外交和安全 )地位相当的趋势。当前 ,围绕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与斗争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各国为追求自身更广泛的利益而开展的环境外交活动日益活跃。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对外关系中已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环境外交政策。一、环境问题国际化与环境外交的兴起  环境问题国际化是环境问题进入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前提 ,也与环境问题自身的…  相似文献   

8.
外交有两层内涵:一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强调外交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利益,即通过国家间外交博弈实现其经济利益.具体政策包括: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等等;二是指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即利用经济手段达到非经济的外交目的,如在政治或军事上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如: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改善,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应当从政治、安全领域转向经济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应当追求全球性经济大国的国际定位,以节省战略资源,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冲击力.与此相适应,中国外交的重心应当适度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据此,外交资源分布、外交人员构成和知识储备、外交服务对象和方式都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凭借资金、技术优势从多角度推进环境外交,现已形成以亚太为中心、重视非洲兼顾拉美的环境外交战略格局。从实践看,日本环境外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是日本实现国家利益目标的重要途径与平台。随着国际环境外交博弈的加剧和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环境外交战略,并将对日本外交战略和国际形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国的环境外交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是在70年代。近10年来,环境问题迅速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国尤其是大国间围绕环境问题频频展开外交攻势,这无疑将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一、大国积极推行环境外交的背景与原因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当今国际体系提出了三大挑战,这就是如何面对发展中大国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何解决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如何从根源上清除恐怖主义的威胁等.2005年,发展中国家的形势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真实写照,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应对发展中国家给国际社会提出的这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运业碳减排立法发展的主要成果是在2011年通过修订《国际防治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MARPOL Annex VI),对国际航运业碳减排规定了技术和营运的措施,并于2014年和2016年再次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扩大了技术措施的适用范围并规定了强制性的排放数据收集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方便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是否适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BDR原则)方面的利益对立。中国的基本立场是在航运业碳减排立法中适用CBDR原则,但中国面临发展中国家地位受质疑、国际话语权缺失、支持力量薄弱、观点缺乏法理支撑、不得不适用MARPOL Annex VI的矛盾态度等障碍;主要拉美国家与中国的基本立场相似,但也存在国力薄弱、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中拉双方在航运业碳减排立法领域的合作基础深厚,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发掘,应当在国际组织、区域及个别国家范围内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华环境外交: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新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日本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入常"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企图抓住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日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也存在需要共同面对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社会课题。环境外交正日益成为中日关系调整的平衡器,对促进相互理解与信赖,调整双边关系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也为构筑更高层次的战略互惠关系奠定了基础。日本政府着意改善中日关系、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外交新起点也正是从环境保护合作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轨迹与恢复联合国席位的过程密不可分,依次经过1971~1989年自主学习阶段,1990~1996年自主参与阶段,1997年至今的自主创新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路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自主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才能把握住国内外形势的重要变化,不惧压力与困难,适时进入创新实践阶段。在经历了国际竹藤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三个不同类型国际组织的创制后,中国国际组织外交在一贯坚持的自主性原则基础上完成了大国国际组织外交的创新实践过程,改变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主导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明显稀缺局面。这些实践既代表了二战后大国国际组织外交发展的新特征,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过程,概述了印度在联合国维和、裁军、环境和人权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分析了印度与主要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关系,探讨了印度国际组织外交的优势和局限。  相似文献   

17.
武斌 《现代国际关系》2023,(11):42-62+154-155
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白俄罗斯的安全环境造成严重冲击。为此,白俄罗斯及时调整外交优先方向和军事战略方针,在与美西方展开激烈斗争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加强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随着美西方对俄、白遏制打压力度的不断加大,白俄罗斯在扩军备战提升国防能力的同时,其外交安全战略中“联俄、倚中、抗美、拉欧”的特征将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法国外交政策及对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法国外交的主要特点自戴高乐时代以来,法国外交一直遵循“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以振兴其大国地位为主要目标。戴派传人希拉克上台后,在坚持基本原则基础上,对法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使之更适应冷战后世界发展的新现实。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法国外交凸显出新的特点:一、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法自身国际地位的认识更清醒,外交战略更趋务实。冷战结束后,法国不仅失去了在美苏间“玩平衡”、“以二等车票坐头等车厢”的资格,而且由于两德统一以及德国经济的强大,在欧洲的地位下降。法看到了世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多边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观和新型合作机制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变化,尤其是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也促使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等国为协调在国际社会的立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升新兴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加强了在国际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在国际多边机制下,中印两国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也更加广阔。中印关系也从双边逐渐向多边扩展。  相似文献   

20.
试析日本的环保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与"和平、发展"并重的国际外交课题。日本是最早明确提出将"环境外交"纳入国家对外政策范畴的国家。长期以来,它在全球环保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但日本的环保外交也存在诸多2多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