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8,(12):116-117
方志敏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主张,为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今年8月对日,是他诞辰ito周年。我们在庆祝新中国诞生50周年之际,更加怀念他曾为创建新中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缅怀他为开辟“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武装革命道路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毛泽东曾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视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  相似文献   

4.
上饶,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在这块热土上,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浇铸了一道道历史丰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江西上饶及其周边地区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毛泽东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上饶集中营,曾经发生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堪称暴动成功的典范。当年的诸多革命历史旧址成为当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观光的旅游景点。1996年,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江西…  相似文献   

5.
想从我身上发洋 财,你们想错了。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对汪东兴说过;“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由于方针路线正确,曾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而加以肯定。 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江皖南进军。同年12月10日,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十三块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评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获得“苏维埃模范省”荣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群众和先进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7.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创造性地开创"方志敏式"根据地模式"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这三种革命根据地模式,是毛泽东在1930年1月给林彪的信中提出来的。"方志敏式"是以弋阳、横峰两县边界的磨盘山为中心,在没有正规军队帮助的情况下,先依靠农民革命武装发动起义,然后再创建正式  相似文献   

9.
<正>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善于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走出了一条“巩固的向前发展”“波浪式向前扩大”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对我党的武装斗争思想及其理论的创立、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蒋丽华 《党建》2023,(6):45-46
<正>江西省上饶市是方志敏的故乡,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近年来,上饶市依托“可爱的中国”宣讲团、“唱支山歌给党听”系列活动等地方特色宣教品牌,组织实施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氛围,激励和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开拓进取,为打造制造强市、建设区域中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正处于激烈斗争时期。蒋介石在第一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失败后,又纠集几十万军队向我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更大规模的二、三、四次“围剿”。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处于艰难时刻。方志敏、周建屏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采取“集中兵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两次挺进闽北,既保存了  相似文献   

12.
1929年10月,闽北第一支红军在武夷山岚谷黄龙岩诞生。这支红军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而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支坚强劲旅。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11,(23):5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赣东北省委、省苏成立80周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伟大的方志敏精神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横峰县委、县政府于11月29日在横峰联合召开"方志敏精神与执政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4.
傅艺 《理论导报》2006,(12):34-35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学习方志敏,缅怀方志敏,就是要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信捷 《党课》2014,(20):102-106
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许多抱负和才华都来不及施展,但他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却是不容忽视和难以磨灭的。据史料记载,方志敏在中共党史上有四大贡献——他是党内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的红军队伍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坚定的信仰与忠诚是能为长征作出贡献的政治基础。一、他们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创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分别属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一南一北。如果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辉煌的一页,那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就是以充满血性的刚毅为这辉煌的一页拉开序幕,为长征悄然注入强大的策应与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25):71-7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党史文苑》2012,(17):58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编辑出版了《方志敏全集》一书。该书在两次出版《方志敏文集》的基础上,汇集方志敏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共收入方志敏文稿67篇,较《方志敏文集》新增文稿23篇,约5万余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方志敏狱中文稿以及其他文艺作品;下编主要是方志敏关于农民运动和创建革命根据地斗争及苏区建设方面的著述、文告。《方志敏全集》真实记录了方志敏立志报国、革命救国、以身殉国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崇高精神和丰富思想,是一部凝聚着方志敏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文献和史书。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该书的出版,对于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原崇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既是闻名中外的国家级旅游风景胜地,又是“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崇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创建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其间,在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中,闽北兵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方志敏关心闽北兵工厂发展的动人事迹,在闽浙赣根据地的红军队伍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