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玉明 《世纪桥》2009,(2):29-33
周恩来的崇高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是我终生学习和追求的楷模。自他1976年1月逝世之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泛读周恩来生平有关书籍、文章之际,开始收集、整理周恩来生前的题词,从无心到有意,断断续续30年,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在离岗退休后.  相似文献   

3.
本刊曾经报道过的"收藏奇人"--张祖仁,是福州二中的一名体育老师。他在教书之余,醉心于收藏,被称为"红色收藏家"。他除了收藏有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文物外,秉着珍藏历史勿忘国耻之心,还收藏了不少抗战文物。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本刊记者又采访了他。在此,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藏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张谨  陈国民 《湘潮》2008,(4):4-6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唐利 《新湘评论》2010,(17):59-60
毛泽东的藏书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的收藏。他从延安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藏书库,藏书正式形成规模,是进入北京特别是中南海之后.毛泽东藏书如此之多并收藏得很好,与他有一位出色的图书管理员有关。  相似文献   

6.
1917年9月上旬,周恩来登轮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七绝一首,即世人所知的大江诗。周恩来的诗通篇意境壮阔,格调高昂,含蕴深刻。读之,一位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爱国青年形象便突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这首诗从1977年开始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首诗原件的收藏者张鸿诰。作为同学,他与周恩来有着很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7.
葛江洋 《党史纵横》2010,(11):48-49
从秋收起义开始,他就是我军第一个管理吃穿住行的“副官长”;红军长征时,他6天6夜没合眼,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死亡之海”;他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后勤部长;建国初期,他与经济学家薛暮桥一起成为周恩来管理经济和后勤的左膀右臂;他一生都管钱管物,18年中记了54本工作日记,被后人奉为“经典”……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贡献,他是——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四救陈明仁钟德灿陈明仁和周恩来是老相识。早在1924年,陈明仁怀着报国之心,投笔从戎,从湖南醴陵到广州投考军校,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时,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就很关心他。陈明仁除了随同学员一起听周恩来讲课和作报告外,周恩来还找他单独谈...  相似文献   

9.
薄一波是现在唯—健在的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深受党内外景仰。在革命战争的岁月,他就与周恩来有过交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他更是长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受益良多。 说起周恩来,薄一波充满了敬重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我是 1 981年在淮南市委党史办公室开始从事党史工作的 ,1 983年任主任 ,1 994年离休。1 982年 ,我偶然发现淮南化肥厂退休工程师范延禧是周恩来的远亲 (周恩来的表兄陈式周的外甥 ) ,了解一些周恩来家庭及早年的情况。我带人访问并陪同他到江苏进行过调查。范老 1 958年献交的周恩来 1 92 1年从巴黎写给表兄陈式周的两封信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 (见 1 982年 7月 6日《人民日报》) ;他对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编辑出版的《周恩来与故乡》一书中关于周恩来亲属情况的 4处错误…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一书是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写的周恩来传记。该书作者在周恩来生前曾多次采访他;在周恩来去世后满怀对他的崇敬之情,广泛搜集资料,并走访许多有关人士,经多年努力,写成该书。书中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向读者介绍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此  相似文献   

12.
齐霁  沈洁 《党史纵横》2010,(8):24-26
习仲勋与周恩来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相识,在此后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中,经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和伟大人格的熏陶,十分崇敬热爱周恩来。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工作期间,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他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称赞。在他遭受磨难时,周恩来同样对他悉心呵护,倾力相助。  相似文献   

13.
南山 《党史博览》2008,(3):4-10
以人民群众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他常说,没有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在周恩来的总理生涯中,他勤政爱民,倾注民生,老百姓没有洗澡的地方,他带头捐钱给群众建澡堂;修建密云水库,他批评水库指挥部“见物不见人”;延安人民生活穷困苦熬,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一切,使得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总理”。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采撷周恩来总理生涯中倾注民生的几个片断,以纪念这位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自幼聪颖好学,早在童年时代,就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写出来的字清新、秀丽、耐看。遵周家祖训,男孩子5岁起入家塾馆读书。蒙童入学起开始练习颜体,世代相袭。所以,周恩来很小时候就能写出一手不错的颜体字。1908年周恩来在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东门内表舅龚荫荪的龚家塾馆寄读时,塾馆周先生又让他在颜体的基础上再加练魏碑,使其写出来的字既有颜体的刚正不阿的气势,又具有魏碑的阳刚之锋,所以他后来写出的字娟秀、大方、柔中见刚,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月,江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区文联、区作家协会组织部分党史、文史作家到鹤山坪采风,收集地方党史、文史资料和文献。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100周年诞辰,在中国人民走向世纪之交新辉煌的历史时刻来到了作为本世纪的历史伟人之一,周恩来的一生,与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比克与抗争、曲折与月全利相伴随一周恩来的名字和他的实践活动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现代中国的历史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矢之于"中华之崛起".以"中华腾飞于世界"为己任。1919年,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接受了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在革命风暴中初露头角、为了寻找救国数民的道路,他远涉重洋,终于在工业无产阶级力量最强大的欧洲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从此,在…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好交友,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更与他救国家尽力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有关。大事业是群众的事业。有大志向者必须乐群、合群,绝不是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写的《爱国必先合群论》,初步表达了对合群的认识。他不仅有此认识,而且入学第二年,和张蓬仙、常策欧三人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这个会的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这个会的会员曾发展到28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3。周恩来又是“乐群”、“合群”的身体力行者。他在南开学校四年一直是住校生。…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周恩来在江西)的首发式,追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学习他伟大的人格风范,缅怀他不朽的革命业绩,表达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敬仰之情。由省委党史委组织编写的(周恩来在江西》一书,真实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江西战斗、工作的经历和光辉业绩,是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革命实践和伟大精神的宝贵资料,也是对周恩来同志的一个很好的纪念。在此,我向为这部著作付出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它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周恩来同志是伟大…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北伐战争期间的广州。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主编的《政治周报》第三期曾对第二次东征作了介绍,指出:“此次东征,组织了伟大的政治宣传队,设立东征军总政治部为之统率,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毛泽东曾在李富春家中讨论反击蒋介石的问题。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曾去作《农民运动与军事活动》的讲演。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最早认识到军事工作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交往的50多年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