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创制。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使"一国两制"成为未来中国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日益成为两岸人民的最大共识。这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以及后续具体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国两制"的深入贯彻遇到一些难题和阻力,影响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要实现中华民族自身的强大,只有提高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增进社会和谐,打造美丽生态环境,提升国人文化素养,才能赢得台港澳地区的民心,才能增强其对中华民族、中国国家的自觉认同、真心认同、骄傲认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被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中华民族主体性建设,也随之频见于顶层战略部署。"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中华民族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在中西古今视域下对"中华民族"进行语义分析,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如何继承既有话语并进行内涵拓展。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并展望其前途,进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3.
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引领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组织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服务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只有精准把握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高校才能高质量回答如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时代之问”与“实践之问”,不断开创新时代统战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向心力体现为作为分支的各个民族及其成员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自觉的认同上。透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及其发展新态势,从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历史格局的深远影响,民族制度政策保障与现实局面的不如人意,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态势,民族文化承认强化与文化冲突的现实呈现,民族冲突隐患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向心力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现实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培养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国族身份认同,其理论旨归直指对国家的认同与忠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包容性、灵活可塑性、人民性的理论特质决定了其在处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和社会安定和睦问题中的广适性。香港同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蕴出发,剖析“香港之困”形成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根源,对在香港民众中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在香港民众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加强对公共领域的管理和导控、完善治港管港的法律法规、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至上权威、构建香港地区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利益关联和命运关联等举措,将“香港之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破解“香港之困”。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其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自汉代以来,中华民族就与世界上许多民族、国家有了正式的往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官方的交往,也有民间的往来,既有和平友好相处,也出现过敌对状态和战争。因此,对外关系及其政策就成为制约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促进、或阻碍民族凝聚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发生主要体现在领土主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三个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实现了结构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法理确认;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正确看待内外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其内涵的双向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浸润。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由低到高的理论化进阶和由虚入实的社会化进阶,从而在理论上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并在现实中符合国情、有益国家。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关系到维护祖国统一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到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和平演变斗争的成败。本文就新形势下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应坚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奠定了增强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向心力的坚实基础。但是,要达成这样一种政治上高度认同的向心力,我们仍面对着艰巨、复杂和繁重的任务。实践证明,增强各民族成员一种高度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各成员强大向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中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从历史必然性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从内涵体系出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生生不息的赓续性文明,是团结奋进的民族性文明,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性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从路径选择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凸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民主体;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命脉;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文明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武器;要通过学习提高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其运动的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十六大报告的各项要求,搞好党的建设,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费孝通先生当初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格局。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必然性,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逻辑基础四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基础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内在联系,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基础的牢固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与统一战线工作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与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卿 《工会论坛》2004,10(6):106-10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丰富内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 ,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它可以为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建立可靠的社会基础,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确立牢固的社会关系基础,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遗存与自然物、历史事件及杰出人物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动力,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法宝?文章概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作用,即:爱国主义精神是创造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近代“先知先觉”者为救国救民献身的宗旨;爱国主义精神是促成中华民族彻底解放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