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祺 《新民周刊》2012,(36):24-29
在饭桌、在微博、在论坛,他们一边在热议、热评、热转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甚至较劲还该为孩子多报名哪个课外班,对所谓"减负"措施不屑一顾。城市里的家长们看上去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专家们说,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那么,这种恐慌从何而来?是谁制造了教育恐慌?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家对教育相当重视,松下幸之助可谓其中代表。他将企业首先当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然后才是生产经营场所,在重视"人"的基础上培养人的"才能",在强调经验型知识与反省型知识的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获得,在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同时兼顾教学。依据这种教育思想,松下幸之助对日本的"教育荒废""学历社会"等问题做出分析评判。这种分析和评判,对处于追赶阶段的中国教育改革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23-23
与中国学生相比,日本学生对读研十分慎重。"没有中国学生,整个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就难以为继。"早稻田大学一位教授如是说。事实也的确如此,中国学生,现已成为日本各大学研究生院中最大的主顾。不论东京还是偏远地区大学,来自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本土教育与海外名校"无缝接轨"的期冀,随着悉尼大学开闸成为现实。"无缝接轨"2月21日,悉尼大学在其官网上宣布今年起正式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中国高中毕业生可以凭高考成绩,以及雅思或托福等英语水平证明直接申请这所世界排名稳定在前50的名校。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古代教育对日本教育的思想、制度及方法给予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近代日本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日本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刘洪 《新民周刊》2012,(26):23-23
IME最近公开承认人民币被"适度低估"。这种巨大转折,形同向中国"认错"。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扮演着中国金融"教师爷"的角色,动辄指责中国金融政策,经常批评人民币"显著低估"。在某种意义上,在过去几轮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上,IMF是美国的助手兼帮凶。但颇值得关注的是,IMF立场最近似有新的变化,开始公开承认...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近年来随着自贸区合作机制的不断成熟,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教育服务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国际教育服务及合作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是今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又一大渠道。我们在充分认识到我国对东盟教育输出的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此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东盟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德两国在法治领域合作的加强,中国的德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何总结经验并加以扬弃和取舍,是所有有志于德国法学研究和学习的中国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二十多年来国内德国法学教育的情况,描述现状,进行反思,翘首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牧野笃《中国变动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该作品中关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学习日本教育的阶段划分、研究视角、主要观点进行了述评。通过对这一研究个案的分析,展现日本学者研究当代中外教育交流的视域与观点;反思当代中国吸收外国教育的工具理性及其失误;倡导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教育理论与经验的实事求是精神。  相似文献   

10.
金姬 《新民周刊》2013,(49):30-31
2010年,尹建莉以448万元的版税收入首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自此以后每年就靠这一本书上榜,今年的版税收入也高达390万元。靠处女作连续几年拿到高额版税,这在中国出版界可能是头一遭。无论工作有多忙,尹建莉每天都会打开自己的邮箱,花上一个多小时处理各地读者发来的邮件,这已成为她4年来的习惯。自从2009年1月出版处女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以来,尹建莉就成为中国家长追随的教育专家,她的一本书几乎影响了一代人的教育理念。第一本书的成功让尹建莉连续4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此书的责编。  相似文献   

11.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2):24-24
今天日本经济界,已认识到中日关系恶化的危害。某日本经济杂志报道称,最近居留上海的日企驻在人员每逢聚会,最大的话题就是"今后怎么办",他们的谈话中不乏对石原挑衅中国的批评。该杂志报道说,中国"反日游行"后,其中一些企业开始考虑缩小投资规模甚至撤资。不久前,不少日本媒体鼓吹"撤出中国",但企业的真实想法到底如何?日本读者...  相似文献   

12.
黄祺 《新民周刊》2012,(36):33-37
中国最有名的"在家上学"案例是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家教育他的儿子郑亚旗,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敢"让孩子远离学校,在家教育。面对现实的教育环境,有人迎战,有人则选择逃离。最近几年,"在家上学"从个别名人家庭蔓延到普通人家庭中,做出如此选择的家长自信,他们能够给孩子比学校教育更好的教育。"在家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攫取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同时开始了殖民统治。为了巩固殖民地的统治,使"关东州"彻底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根据地,殖民地当局开设了较为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殖民主义教育机构。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和对中国人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汉语教育的制度,鼓励学习汉语的政策,并在各个学校设置了汉语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借助翻译与被殖民者进行交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统治。通过剖析殖民当局对日本人进行汉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从本质上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应琛 《新民周刊》2012,(25):34-37
从什么时候开始,留学中国已悄然成为欧美青年的一种"时尚"?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愿意把他们的未来"赌在中国"?6月,又到期末考试季,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的考场上,插班就读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堂考试。十多名留学生坐在考场后排,对着考题一脸茫然,看起来,眼下这一门工科考试,对于他们来说太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丹青两代人     
小雨 《新民周刊》2012,(36):89-89
今年是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这座学校在上海还依稀找得到蛛丝马迹,但凭吊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民国肇始之时,中国有一批有识之士以教育兴国为口号,大办平民教育,尤其是从欧洲引进西方美术理论与冲击力极强的图像资料,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海美专凭借其  相似文献   

18.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柬埔寨、缅甸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多次出现关于中国劳工的争议与谣言,引起了这些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缅甸甚至发生打砸抢事件,损害了中国劳工的权益,也影响了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这类争议的核心在于中国是否大量输出了低技能工人,抢夺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损害了所在国的社会与经济秩序。以印尼为例,由于印尼的技术工人较少,时间观念淡薄,工作效率低下,为加快项目的推进,投资印尼的中企在用工问题上也有许多无奈。中国劳工的争议问题有其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等诸多因素,需要理性看待,综合解决。两国政府、企业和学界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中国劳工的争议问题,使中国与印尼等东南亚各国更好地对接与推进  相似文献   

19.
美国认为中国谋求实现"主宰"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弱化美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冲破美国布置的战略藩篱,精心构筑在东南亚的战略领地;东南亚国家普遍将中国看作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双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强烈关注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很快,但不会对美国有实质性威胁,而且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就像一位中介所介绍的,目前上海有50多个国际高中,但师资根本无法保证这么多学校开课,大部分注水严重,经过优胜劣汰数量浓缩在10个左右才会有质量保证。在海外大学,国际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鄙视规则"。初高中就到国外念书的学生早已习惯英语授课,但只经过一年预科学习的中国学生英语都比较吃亏,不认真学习就容易挂科,常常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