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学政 《学习导报》2012,(17):59-60
楚渔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于2010年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年度巨献推出后,所产生的影响令人惊叹:先后有数百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参与宣传报道:有中科院、十多个省市和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几十所知名高校座谈研讨;社会各界一大批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湖南省委将其列为向党员干部推荐的学习书目。有人认为这是自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30多年来社会影响较大的一部书。楚渔并非职业的理论工作者,凭一本不足8万字的“小书”,竟然引起社会如此的关注,我们不妨将其名为“楚渔现象”,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梁衡 《党建》2009,(9):31-31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相似文献   

3.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还谈到了另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论断。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邓韵 《学习月刊》2010,(18):4-4
价值观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绝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作为理论形态的价值观,看似柔弱如水。实则无坚不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目的:一是批判中国共产党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二是倡导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元”论     
弓克 《新长征》2007,(4):4-8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吉林省孔子学院院长弓克教授,长期以一,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适应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一元、六本、十德”论。其中“十德”论和“五本”论部分已先后在2005年第24期、2006年第6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分别被《新华文摘》和《光明日报》转发。本期刊登的是“一元”论,供读者在研究传统文化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后期,电视中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得到迅速发展。就我省而言,电视频道中先后出现了《十频道新闻》、《成视新闻》、《每日报道》、《早间新闻》等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栏目;以及《都市扫描》、《今晚10分》、《今晚8:00》、《每日写真》等社会新闻评论性栏目...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但对其评论一直众说纷纭。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自己认为,其在材料上全面爬梳与悉心整理,在基本观点上持“以人民为本位”,在研究方法上“向社会还原”与“判定价值”。这正是《十批判书》的特色,也是对先秦思想史研究的新意所在,但其材料与方法和指导思想则影响到研究结论的价值取向,成为容易出现争议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指认它停留于社会表象,无法达至现实的本质。为此,卢卡奇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科学的批判认识论,重建历史主体的批判理性,激活唯物史观的批判精神并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重建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从而为革命指明道路。然而,由于没能真正把握住《资本论》中认识论的科学内涵,卢卡奇最终重陷他所批判的认识和实践相分离的形而上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南明河畔,观风山下,28位“当代贵州人”因缘际会,立志要办好一份党刊.十年白驹过隙,十年坚守超越.一“党刊‘姓’党”.坚守政治高地,塑造“政治高度”,这是《当代贵州》创刊伊始便树立的办刊理念,这是党刊的天然属性,也是党刊的神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总揽全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党刊对“政治家办刊”的追求和践行:《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兴黔梦何时圆》、《优化政治生态》、《做民营经济“清道夫”》、《新“贵州现象”》、《“十破十立”》、《反腐倡廉:零容忍》  相似文献   

12.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阐明无产阶级国家作用和演变、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等问题的文献,是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哥达纲领批判》的汉译文在《先驱》创刊号上部分问世,译者为重远(邓中夏),是《哥达纲领批判》百年汉译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通过文本考释,旨在探析邓中夏译文的译介动因、传播特色及其与2012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中《哥达纲领批判》译本的对比,以此深入理解该译文在《哥达纲领批判》汉译传播史中的重要价值,并对新的时代背景下溯源《哥达纲领批判》百年译介传播脉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4.
林琳 《世纪桥》2010,(21):39-40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成果,《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凡的理论意义。而其中马克思对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更应该得到关注,这是因为马克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本文将重新审视《神圣家族》一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其在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本”论     
弓克 《新长征》2006,(6):8-12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学会执行会长弓克教授。经过长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国学的研究和思考,紧密结合现实社会需要,总结、概括、提炼、创新,批判、继承、发展传统“纲常”理论。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纲常”新论——元论(“一元、五本、十德”论)。“十德”论已经在2005年第24期《新长征》杂志上发表。发表后。社会反响热烈,并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本期刊登的是“五本”论。供读者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集中表达。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讨论了两种前后相继的平等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平等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需分配的平等,宣示了平等具有高低不同的位阶,即平等不是共时态静止不变的,而是历时态不断演进的。通过批评按劳分配平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阐明了他对平等的根本信念,认为平等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并最终消灭阶级;平等必须超越自我所有原则并反对天赋的应得;等等。马克思相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所能拥有的平等将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最终达到人类平等的理想范型和完满状态,即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7.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看毛泽东的理论创新,应该是理解哲人毛泽东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毛泽东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选择的引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合格的哲人;他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写下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创新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性文献,如《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毛泽东的创新观点和实践探索是符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贡献,是我们党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他的经典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成为指导人们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终身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他所发展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也给今天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书架     
《当代贵州》2013,(32):61-61
《政府质量:执政能力与腐败、社会信任和不平等》;《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当代十贤访谈录》;《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中国史》  相似文献   

19.
1941年9月11日,陈云在延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言说:过去十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刘晓同志到白区工作后才开始改变,现在检查起来,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十年来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陈云还郑重提出:有关于部位置摆得不适当,要正位,如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任弼时在第二天的发言中也说:我党的毛主席、刘少奇同志能根据实际情形来工作,所以犯主观主义少些。会议后,毛泽东写了《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和《关于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的长篇文章,里面多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媒体观察     
《当代贵州》2008,(19):33-33
《人民日报》:从试验的角度说,毕节做出了大文章;《求是》:不同的发展观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新华社:中国最穷改革试验区的20年;《光明日报》:毕节模式,统筹协调的辩证思维;《经济日报》:再造乌蒙秀美山川;《中华工商时报》:期待新一轮乌蒙开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