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公平是生存权意义上的公平,是底线公平、实体公平、消极权利的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机会公平是发展权意义上的公平,是程序公平、积极权利的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机制。规则公平是制度公平,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形式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分配公平是实体公平,是发达公平、矫正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公平观主要涉及历史公平、分配公平、政治权利公平、用人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学习邓小平公平观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现历史公平,要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分配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部分先富,防止两极分化,发挥中央调控作用;实现政治权利公平,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反对特权和腐败;实现用人公平,要推进干部年轻化,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实现教育公平,要恢复高考,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提高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产生都与不公平有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要求对我们化解当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界定了起点公平的内涵,设计了起点公平的评价指标,提出了起点公平的测度方法,构建了起点公平的预警机制。基于1985-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起点公平进行统计测度和监测预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以及东部、中部与西部三大地区)起点公平度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就业公平度、公共自然资源公平度与公共基础设施公平度依次处于比较不公平、相对公平和比较公平状态,教育公平度与公共医疗卫生公平度处于非常公平状态;(2)现阶段与未来几年我国及三大地区起点公平度(教育公平度、就业公平度、公共医疗卫生公平度、公共基础设施公平度与公共自然资源公平度)总体上均处于无警状态。这一研究结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平作为人类法律追求的永恒价值目标,其内涵却随时代发展而衍变,体现在经济法中,其显现为一种不同于民法的新型公平观.在充分肯定民法公平在市场经济流转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必须认识到,民商法的公平观仅仅是形式上的,停留在微观层面.社会的发展使民法无力克服由于自身缺陷而产生的难题.经济法采取一种更加务实的切入点,追求更接近正义的公平,其承认不同主体之间的禀赋差异,并不追求绝对和无差别的平等.经济法的公平是在承认社会成员个体差异,地区发展不绝对均衡,着眼于现实差异的公平.具体而言,经济法的公平观有以下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设计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中在资本所得方面存在着轻征税或不征税,而在劳动所得方面存在着重征税;免税额方面搞"一刀切";费用扣除不规范;税率复杂;这些都有违"公平"原则。为此,本文提出: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结构模式;拓宽征税范围;规范税前费用扣除制度;修改税率等改革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公平观提供了反思"性别公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视野下,妇女在家庭与公共双重领域所遭遇的一切不公平对待才能全面得到以"公平"为尺度的深刻反思。作为一种具体的、历史的公平,"性别公平"是一套从形式到内容、从载体到表现均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客观发展而不断产生新标准与新内涵的观念和准则。它不仅当然表现为公共领域的两性政治平等,同时也必然表现为包括私人领域的更为广泛的两性社会平等。以在公共领域赋予并保障妇女各项平等权利的获得与行使为基础,解决"性别公平"问题的核心之点还应当涉及现代父权在家庭私人领域的基本建制,应当涉及这一基本建制如何被现代社会保留、巩固,抑或如何被瓦解、摧毁。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既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也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更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交易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在商法中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交易公平原 则以平等为前提,以公平交易为内容,是以交易的可接受为形式的商法基本原则 交易公平原则与民法、经济法中的公平原则有异有同。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代社会公平观必须以人本身为出发点和目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主要原则包括:人格公平原则;机会公平原则;分配公平原则。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西方学界,199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尚未受到中国学者的充分重视。本文对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的介绍,并展示了它在法律、政治和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本文详细讨论的三个经验研究——桑赛恩和泰勒对公众对纽约警察的支持、张光等对中国农村居民选举行为、鲁宾对美国国防部人事管理——都表明,程序公平知觉是决定组织合法性及其绩效的主要决定因素。论文最后就程序公平社会心理学运用于中国个案的重要性做了简要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主要包括立法建设、执法建设和司法建设,研究法治建设中的公平必然要研究立法公平、执法公平和司法公平。立法中的公平强调良法之治,需要解决好谁立法、如何立、立什么的问题;执法中的公平强调实效之治,执法公平要做好执法主体的公平、执法对象的公平、执法程序的公平和执法内容的公平;司法中的公平强调正义之治,即司法要通过分配的正义实现分配的公平、通过补偿的正义实现救济的公平、通过协调的正义实现衡平的公平以及通过惩罚的正义实现心理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公平原则是薪酬管理中的首要原则,有效的薪酬制度必须建立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无论是对于员工个人、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来说,薪酬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实行有效的职位评价和薪酬调查,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等途径促进薪酬公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公平观主要涉及历史公平、分配公平、政治权利公平、用人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他认为,实现历史公平,要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分配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部分人先富,防止两极分化,发挥中央调控作用;实现政治权利公平,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反对特权和腐败;实现用人公平,要推进干部年轻化,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实现教育公平,要恢复高考,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提高教师待遇。邓小平的公平观,对于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公平意识不但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实现教育公平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文章从教师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态度、教育资源配置、对学生的评价四个方面剖析教师公平意识的内涵.通过具体阐释教师公平意识的核心价值:提升教育效果、树立教师威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出培养教师公平意识要采取加深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建设,提高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水平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公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公平观充分地体现在民法中 ,它追求起点的公平 ,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平。由于经济、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公平观的嬗变体现在经济法中 ,它注重结果的公平上 ,是一种实质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提法,主要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公平"的三大变化,可以看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当前我们仍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代内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问题。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既要实现代内公平,又要兼顾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加入对教育的关注度,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在促进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不公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育投入方面、高校招生制度、高校收费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公平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不论是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还是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二者都是互为前提、并行不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坚持以社会公平为主导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而且是考验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