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新建 《学习导报》2012,(18):40-40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目标和崇高的人生向往,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立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信仰是党员干部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立身做人的灯塔和方向,需要聚精会神、鞠躬尽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2.
坚守信仰     
正有人说过,能够激发灵感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信仰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但对党员干部来说,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灯塔和方向,是聚精会神、鞠躬尽瘁、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需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且是坚定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能够指引革命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主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国银 《探索》2000,24(1):64-6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是科学的、现实的、健全的、崇高的信仰。现在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信仰教育观,是高校青年教育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4.
信仰的力量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伟大的政党,最重要的力量,来自广大党员内心深处自觉而崇高的信仰。信仰是贯穿在人的言行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和高度自觉。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和自觉持有。危急时刻,信仰能激发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伟大与崇高,那种超乎寻常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现时代信仰问题为视角,从哲学的理性层面上提出:信仰选择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人在选择并确立信仰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有形成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两种可能,信仰选择的不同,决定了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危机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否认的社会现象,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走出信仰的误区,对信仰选择及时作出正确的价值评析,重建科学信仰的权威,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1周年之际,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与我们见面了。这是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为理想和信仰前赴后继、壮怀激烈的故事;这是中国产党人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社会公平奋勇前行风云涤荡的诗篇。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浮躁,耐心倾听于我们的信仰故事,追索共产党人信仰的源泉,探寻行并坚守信仰的高贵灵魂内在的生命力量。伟大的信仰吸引着伟大无私的灵魂,并使他们得  相似文献   

7.
理论文萃     
《新长征》1999,(9)
信仰的意义和作用冯天策在1999年7月22日在《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从而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信仰的思想内容一般以观念形态出现,却非一般的观念文化,它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态乃至社会心理的最高意识形式。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指南,信仰是时代文明的核心。人类历史上各时代的文明成就,可以视为是以不同的信仰为核心,由信奉者们贡献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从信仰角度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使用,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内涵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万理 《党史纵横》2008,(6):30-31
人们常说:母爱是天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从小细心的呵护,更是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悉心教导。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培养!作为深受全同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也不例外。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不辞辛劳,  相似文献   

10.
信仰与作风     
泰戈尔说,信仰是个报晓的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当人类仰望星空、憧憬未来、思考人生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决定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信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2):44-44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时,却出现了道德滑坡,腐败蔓延,社会风气不正等令人忧虑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缺少了信仰和高尚的人生追求。精神家园说到底是一个人生信仰问题。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精神家园,一是要处理好取其精华和去其糟粕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适应现代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保持民族性和体现时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锻造于人民实践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追求、历史重任、意志品质、政治品格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新世界的精神,闪耀着新世界的智慧和光芒,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信仰”一词,由于它本身的多义性,需要人们从多维视角,对它作进一步的辨析。信仰并不限于宗教,它应当包括人生的理想、信念、处世原则以及人生境界之类。因此,就有像爱因斯坦所说“宇宙宗教”那样的“无神论”的宗教。弄清信仰与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我们在讨论科学与信仰关系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是一部最丰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实现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科书。这部教科书凝聚了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要把它充分运用好。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11,(10):30-31
信仰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是对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的价值的追求,是对自己人身状态的一种精神超越。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不朽风范,完美地奏响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乐章,充分地体现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必将极为有力地激发起中国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高潮,在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中久久地传颂。邓小平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不朽风范,最有说服力地表明,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18岁起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了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信念。在此后75年的漫长岁月里,毫无保留地把毕生奉献给了他所深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虽然历尽艰难曲折,他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甚至在个人遭受迫害,…  相似文献   

19.
朱秀英 《求贤》2012,(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5):32-33
10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在欧洲悄然出现,并且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公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员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及其共产党公开向全世界发表的一种声明,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力量,它使其信仰者为了这个信仰,虔诚地献出自己的家庭、事业乃至生命。在中国,《共产党宣言》启蒙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