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金油先生     
《唯实》2003,(1):89-89
万金油乃万金有先生之尊号,而非那种蚊叮虫咬、头昏眼花、晕车晕船抹之有效、居家旅行必备之油膏。万金有先生走南闯北,工作调动频繁,抓过工农业、管过文教卫、宣传部门称过长、组织部门当过头……由于他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因此百姓尊称他为“万金油”。  相似文献   

2.
马德 《共产党人》2008,(1):54-54
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层出不穷。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4-54
刘向是西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官至散骑谏大夫、光禄大夫,终至中垒校尉,著有《说苑》、《列女传》、《洪范》等著作。刘向为官之时,正值外戚专权、朝政腐败,因此他在奏疏和著作中一再强调从政应分清公私。他在《说苑·至公篇》中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意谓做人能够不偏私情,不结朋党,正道就又广又远。同篇中又说:“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意思是官吏为国家办理政务时,不应该借此去谋私利,应做到公私有别。在同书《君道篇》中,刘向又强调:为人立身行事要正直无私。  相似文献   

4.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7,(12):56-56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王长江在《北京日报》上撰文说。关于“和谐”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一种相对普遍的说法是,我们社会“四十年前比现在要和谐”。还有一种观点.则把“和谐”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的“和”相提并论,认为强调“和谐”就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物是人非     
蔡澜 《求贤》2011,(11):28-28
人的地位变了,说话的口气就变了。  相似文献   

6.
抽象是纲     
  相似文献   

7.
谁的声音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政治哲学角度看,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程在逻辑上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祖国颂歌     
一种声音宣告了一个节日,一声召唤站起了一个民族!当历史选择了十月,当十月选择了中国,共和国的声音宛若雄狮惊醒的怒吼,穿透深邃的时空,令人振奋,令人惊起……  相似文献   

9.
廉政名言     
《大特区党风》2001,(12):25-25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尚志市的大青山此时除了漫天皆白的风雪之外,已毫无“青”字可言。风像饿极了的老鼠,爬在你脸部乱抓乱咬。雪则像沾上了酒精的棉球,擦在受伤人脸部又麻又疼。然而,当第一眼看到位于林海雪原中的亚布力国际滑雪场后,我的心又倏地产生了一股热望。   我是在参加全国纪检监察期刊会议期间同各杂志社的头头们一道来到这滑雪场的。刚一下车,《明鉴》总编于佩琴大姐便将一副滑雪板和雪杖放在我面前说,从广州来的不体验一下滑雪是说不过去的。我赶紧说,不行不行,我这人从不喜欢冒险,再说年纪大了,伤胳膊断腿的事我可不干。于总…  相似文献   

11.
大学刚毕业那年,一位诗社的朋友约我到胶南铁山镇上沟村看樱桃,那时候我正在拿腔作势地玩些时尚的学问,鄙薄所谓的吟诗弄句,并且工作还未安定,哪里还有心情去赏景?况且一个山上的小村庄。想必非常贫穷,路况也不好,在家待业期间我休养的近乎肥头大耳,哪有体力爬山?但耐不住他几次催促,便权当是减肥,与朋友骑车上了路。  相似文献   

12.
郝钢 《理论与实践》2001,(12):38-38
一位老同学,在机关里是以勤于读书出名的:休息日来聊天时告诉我,他曾经为午休时看书的人少而嘟囔过,所以前些天看到几名新来的年轻人吃完午餐就端书本,真以为遇上了知音、,可是仔细瞧瞧,他诧异了——怎么他们竞是在看卡通书,这本来都是少年儿童看的嘛。  相似文献   

13.
魔方     
我常常感到生活是一块复杂的魔方,而对生活进行文学性的叙述则是各种旋转的方法———把一大堆零乱的哪面儿都有的小色块归置整齐。我知道拼出一个侧面的色彩比较容易,只要不去管其它色块的前途只专心地经营一种,很快就会拼出来。难的是各种颜色都能各得其所,那实在需要天赋的聪明,我知道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没有那么难的事情。可我在各个方面都是很笨拙很低能的人,因为深知自己的这个弱点,我从不猜别人给我出的谜语,也不做任何智力游戏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提问,因为我总是直接奔向“圈套”和“陷阱”。有时我却不过同事们的邀请和他们…  相似文献   

14.
感动     
王玉芬 《党课》2007,(3):106-107
从小到大,曾经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过。第一次独自一人离家外出;第一次过年时穿上自己挣钱买来的新衣服;第一次感受到母亲那双满是裂口的手传递过来的浓浓爱意……许多被感动的第一次至今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每与人谈起这些事来,还未感动别人,却先感动了自己。而在我40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生涯里,最让我感动的既不是那一张张奖状、一只只奖杯,也不是那成百上千的追随者的仰慕与关爱,而是这样—段往事。  相似文献   

15.
态度和力度这两个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很吃香,好多讲话、报告,多是先讲端正态度,再说加大力度,好多事这么一弄,便出活出彩出成绩,显魄力威力号召力.因此,态度和力度,成了一些人开展工作的口头禅,推动工作的关键措施,做好工作的经验之谈.既然态度和力度与我们如此悉悉相关,就大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世界之大,无处不圆,无时不圆。年轮是成长的圆;餐桌是团聚的圆;世故是庸俗的圆;陷阱是欺骗的圆;诡辩是表象的圆;法轮是邪恶的圆。美梦成真会有时,黄粱梦破枕边空,这是梦的辩证之圆。花好月圆两相依,破镜重圆悲复喜,这是情的爱恨之圆。抛弃井蛙短视之小圆,可还我一片广阔明净的朗空;摒弃西方“人权”之假圆,可扬我一腔爱国强民的信念。圆因无极而美丽,圆因包容而大度。方中含圆是枷锁;圆中嵌方是铜臭;圆颅方趾的人类却常干方榫圆卯的蠢事;历史的经验警示人们,攫取不义之财,无异于自套枷锁。圆在数是零。思零则廉,只有一…  相似文献   

17.
龙眼     
龙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宋人罗愿的“九似说”有两个版本,一言龙“眼似鬼”,一言龙“眼似兔”。我倾向于后者,觉得那个“鬼”字,很可能是“兔”字的笔误。因为龙的其它“八似”,似的都是驼啊鹿啊蛇啊鱼啊鹰啊等等,总之是自然界中活生生的动物,怎么惟独眼睛要似一个谁也没见过的鬼呢 ?鬼眼是什么样子 ?谁能讲出个一二三 ?兔眼就不同了,比较圆,也亮一点,还汪着一包水。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还不够大,光波中的柔顺多了些,威猛几乎看不到。   于是,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虎,虎眼不小,威严有王者之气;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  相似文献   

18.
鲜花献给谁     
五月的春风吹来了又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季节,21世纪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也已经如期而至。我们编辑出一篇篇新的文字,犹如手捧着一束束鲜花,守候在节日的门口,献出我们的崇敬,献出我们的真挚,献出我们的热爱。 鲜花献给谁? 鲜花献给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是在今年这个美丽的春天里,党和国家给了这位科学家以最高的奖赏,他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同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向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作为拓朴学的泰斗,他在  相似文献   

19.
埋头苦干     
“埋头苦干”是一个多么通俗、多么易懂的词汇,然而要把它转化为行动又是多么艰难、多么困苦的事情啊! 埋头苦干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敬。鲁迅曾赞誉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习勤劳以尽职,克轻浮以效力”,默默奉献,奋斗不已,用自己的血汁与智慧,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震惊于世的许多奇迹! 埋头苦干者,总是目标专一而不东张西望。成就总是偏受那些目标专一的奋斗者。埋头者,心中定有志向,奋斗者,心中定有目标。当然,目标不可定得过高,要度德量力而为之。千万人的实践证明,在美好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鼓舞下,只要是不停地埋头苦干,即使走得慢一些也能达到目标,即使天赋差一些亦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马国良 《世纪桥》2005,(4):108-113
中国是世界上丹顶鹤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约2400多只丹顶鹤中,按越冬地统计,仅在江苏省盐城市越冬的就达1200多只,占了一半以上:按繁殖地统计,仅在黑龙江省各湿地繁殖的就有500多只,占五分之一以上。中国也是鹤文化最丰富,最久远的国家。在有实物和文字可以证明的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民俗体育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灿烂的鹤文化。有的学者甚至把丹顶鹤称为“文化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