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肩负着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任务。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不仅需要政治路线的正确,而且需要组织路线的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应该看到,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不走中国道路,就无法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能不能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渝追求。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确定历史任务,找准历史方位,明确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晓春 《创造》2003,(5):42-42
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阵地,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不能顺利实现,我们在未来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能不能始终强盛不衰,关键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全面提高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造就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中的本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联结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由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所决定的,事关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成败。为此,必须重视学习和研究领导科学、重视研究和解决领导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掌握科学的领导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5,(1):45-45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成立80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一方面不能脱离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还是其执政规律,都应基于中国政治境域的底色和逻辑。中国共产党依靠对群众的充分动员和有效领导,践行群众路线,最终完成了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背景,也是我们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前提。汲取、拓展、反思和提升既有的践行群众路线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执政并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8.
一、党外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  相似文献   

9.
唐咸仅 《当代广西》2004,(21):17-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既是我们党回顾过去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展望未来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们党50多年的执政实践表明: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宏大的干部队伍,党才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能否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关键要看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宋廷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进行了执政理论的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视阈下,在中共执政理论创新的逻辑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体系.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在创新发展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构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09,(8):1-1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为了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如果说过去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的一招,今后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同样决定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一个传统的党建话题在当下的中国承载着新的时代内容,具有当代价值。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永恒主题,群众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不变的主题,坚持群众路线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从执政实践面临的亡党危险认识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不是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问题,群众的不满意主要来自党的作风不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转变党风。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要内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转变党风的抓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看能不~g-l,J7实通过坚决反对“四风”,使党风得到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等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干部队伍,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完善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落实这一战略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关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又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7.
唐辉 《岭南学刊》2023,(1):12-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执政行为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探索聚焦于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目标要求和现实机制的统一,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和持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目标的深刻认同、对百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初心、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提炼经验,不断构建增强执政能力的长效机制;立足时代,积极锤炼党长期执政的各项本领,确保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枫 《前进论坛》2011,(8):31-33
日前,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会上宣布"中国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这不能被简单地解读为"中国不搞多党制"。事实上中国不是一党制,也不搞西方的多党制,而是实行一种独具特色的多党制。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这种政党体制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锐意进取,进行了执政理论的不断创新。改革开放视阈下。在中共执政理论创新的逻辑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是一个发展的体系。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要在创新发展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黄芳  ;石正义 《人民论坛》2014,(10):203-2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与提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出发,探寻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思想起源;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的基本价值诉求及其实践,从执政理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具体价值目标和价值诉求实现途径三个维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特色执政理念的形成、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