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媒体是新型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新媒体既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具有积极影响,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探索在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往和发展方式,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下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路径,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广阔平台和良好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树立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构建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打造一支新媒体条件下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活动进行的动力,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基于一定的利益因素形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阐明了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利益的深刻关系,面临当前多元利益下的价值诉求,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使其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具有满足个人利益诉求的价值目标。面对多元利益环境的干扰、利益供给与利益诉求的隔膜以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脱节的现实问题,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利益观的教育培养;构建完善大学生行为动机的利益奖惩机制;并营造提高大学生价值信仰的良好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新媒体逐渐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新媒体不仅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积极探寻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对策,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转变育人理念和教学方式,认识到它对大学生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产生的利弊影响,扬利抑弊,确保媒体传播正能量,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大力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近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在2012年两会答记者问时,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三大问题:贪污腐败、分配不公、诚信缺失。将诚信缺失与贪污腐败和分配不公两大问题并列,可见诚信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开启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大众化传播的新阵地。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多元传播主体致使异质社会思潮和网络谣言肆意泛滥、娱乐化传播特点冲击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等。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注重用活细小叙事话语,增强先进典型事迹的网络传播内容转换;加强微监管,净化价值观传播的网络环境;开展素养教育,激发青年成长成才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破窗效应理论认为,不良现象未被及时制止,就会对人产生暗示性的纵容,引发人效仿,使其升级并泛滥开来。从该理论出发,剖析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破窗效应:事物无序和不良行为、名实不符和道德人格虚伪、制度漏洞和制度公正缺失、真实信息匮乏和网络化风险。通过对一切不良现象实施零容忍策略,夯实道德的公平本质和确立利己与利他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推进核心价值观与制度的互化,推进话语民主建设与扩大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力等举措,把消除破窗效应与构建培育核心价值观机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是高校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课程化效果的迫切要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培育日常化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对主流政治意识的认同和对社会伦理规范的认可。以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为载体,以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为依托,以崇高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引领,以典型的校园行为文化为示范,以清新的校园网络文化为保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日常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我国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网络时代的开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无选择性、快捷性、粗糙性,而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思潮也在此大潮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因此,以网络社会思潮传播为视角,研究当代大学生被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了解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分析现状的原因,最后得出有效、可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和途径,作为共青团工作者,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待进一步强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益。为此,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造就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契合点,要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传统文化视域出发,构建适合沈阳地域特点的实现路径。我们要从文化传承中凝练沈阳精神,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现实多元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消解、生动素材和有效路径的缺乏、实施推进的薄弱等。我们要从沈阳特色文化中汲取丰富养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路径选择和制度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正步入移动网络时代,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正视挑战,正本溯源,探究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造就浓厚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价值多元和价值抉择困惑,较之普通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兼具导向性和封闭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紧迫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项系统工程,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人伦日用"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引入民族专家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战略契合。大数据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落后、方式落伍等问题。大数据时代,用整体和部分兼顾的眼光看待和分析数据将成为现实,人们还将多样化地看待数据之间的联系,运动变化地对待数据。因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可以动态、跟踪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并作出科学预测,提高培育方案和手段的前瞻性,以期全方位、多手段、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孟子探讨了义与利的关系,提出了以利养义、舍生取义与义利统一等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孟子义利观的时代价值,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动性,实现价值观健康全面发展,又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20.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境。因此,自媒体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搭建自媒体教育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影响力;其次,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信息辨识能力;最后,进一步夯实育人基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