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安行政复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回顾公安行政复议工作的各种情况,探究其中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完善公安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是行政复议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部法律的理解,更好地贯彻执行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规范行政复议活动的法律。基于我国行政复议规范中存在的问题,该法在第42 条确认了本法优先适用的原则。然而,这种规定确与《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围绕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和效率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但同时也存在若干立法缺陷,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一是与《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二是行政复议和解制度存在若干缺陷;三是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尚不完善;四是直接将批准机关列为被申请人不妥.  相似文献   

5.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实施条例》的实施,以追求行政复议的公正性为目的,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从便民制度、听证制度、指导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6.
《行政复议法》实施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复议法》为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但在其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行政复议机关建设、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素质及对行政复议机关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颁布以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行政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共识大于争议。通过以行政复议功能定位、分析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复议体制、范围、程序、决定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将有效地促进我国依法行政的进程。力图构建一个真正和谐、公正、高效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在实践运作中存在行政机关对行政复议制度的性质认识不明,行政复议机构独立性欠缺,行政复议审理模式过于书面化,决定过程行政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不畅通等问题。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公正的行政复议机构和高素质的复议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采用行政化和司法化相结合的审查方式,完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链接,保证行政救济制度的畅通。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税务检查机关需要准确把握实际工作中引发税务行政复议的案件,维护税务检查机关机执法的力度和权威性,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同时,要加强税务检查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创设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方式,而《行政复议法修改专家建议稿(讨论稿)》作了进一步完善。本文以二者为素材,分析了行政复议驳回决定制度的立法演进、现存问题及其完善等方面,认为,将理由不成立情形下的不作为案件决定方式由驳回行政复议申请改为驳回行政复议请求,不作为案件决定方式更趋逻辑性;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专门适用于不当受理问题处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适用范围设定更趋合理性;只为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设置行政监督路径,驳回决定监督路径设计更趋现实性;不当驳回后"恢复审理"违背程序法治原理,改"恢复审理"为"重新审理"凸显立法修正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行政复议法创设了许多新的内容.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内容,并在实践中予以特别的注意,对于正确实施行政复议法,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行政复议的监督职能.行政复议具有双重职能,一是对管理相对人的权利救济职能,二是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监督职能.行政复议条例虽然也在其第一条中对两者进行了强调,但是,它更注重行政复议的权利救济职能.监督职能只居于次要地位,行政复议首先要“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监督”只能在“维护”的前提下进行.行政复议法对此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法》颁布10周年以来,公安行政复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有针对的整改,以促进公安行政复议制度长期健康地开展。为此,一要总结10年来公安行政复议工作的基本情况,二要找出问题,三要探求改进措施,完善公安行政复议制度,以实现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13.
从行政复议法实施的情况来看,建立健全了行政复议机构与工作制度,案件数量基本稳定,行政复议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但也存在公正性不足、公信力不彰、制度优势与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等问题,应从制约法律实施效果的制度因素、主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反思,剖析制约因素对行政复议法实施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回应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随着《行政复议法》的实施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从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内容瑕疵入手 ,进而对其法律效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对现行行政复议制度有许多新发展,尤其在受案范围方面,对行政诉讼制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上如何衔接,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复议条例》到《行政复议法》,我国的复议制度历经演进和完善的过程,行政复议的宗旨已从强调维护、监督行政权的实施,转到着重监督行政机关和重点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上来。本文通过对比,着重分析、论述行政复议制度在强化监督、方便复议和保障人权等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是对行政法制建设的一大贡献,它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注重了对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行政相对人权益的维护。本文从三方面作以论述:首先,《行政复议法》增加了行政复议的范围,不仅规定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申请复查,而且对原有的行政复议范围也规定得更为具体。其次,在行政复议的程序上,从申请复议的期限、方式、手续等方面都作了对行政复议申请人较为宽松的规定。最后,在复议机关审查过程中,允许复议申请人查阅被申请人的有关材料,从而避免了书面复议的弊端,使行政复议趋于公开化,确保了行政复议结果的公正性。此外,复议机关在复议决定中可以依职权责令作出行政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给予复议申请人赔偿,能有效地维护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3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起七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这里所说的“书面答复”,即行政复议答辩书。本文就行政复议答辩书的制作与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要求,《行政复议法》已经到了要修改的阶段。完善复议制度、真正发挥行政复议的独特优势是这次修法的重中之重。再结合日韩两国的制度改革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和山东、浙江两省在机构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探索和成效,未来的《行政复议法》要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集中行使复议权;设置独立的行政复议机关、专业的行政复议人员,以及完善的复议信息公开制度来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10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实行“不告不理”原则 ,即行政复议的开始必须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为前提。行政复议申请书是行政复议申请人提交的据以引起复议程序发生的法律文书。准确、规范地拟写行政复议申请书 ,既是保护复议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要求 ,也是行政复议申请受理机关查明复议案件事实真相 ,正确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