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民意的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强。为顺应该趋势,政府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沟通平台回应民意诉求。但是新媒体技术对政府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旦网民的意见和诉求缺乏政府回应或政府回应不足、不当,极易激起民众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不满情绪在"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因建设邻避设施引起的邻避冲突频频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较大影响。邻避冲突实质上是公众为了自身的健康、安全、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诉求和维权抗争行为,因此在邻避冲突的应对方面,应大力加强诉求表达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包括加强公民理性的培育、畅通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提高政府科学回应民意能力以及提升良性诉求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晓玲 《学理论》2012,(12):29-3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然而然也会反映到政治生活中。由此,出现了网络政治沟通。政府在网络沟通方面常采取网上信息公开、微博问政、虚拟社区和网上论坛等方式。即使这样,政府也面临着公民的质疑。因此,需要采取明确政府与公民的责任、优化信息、完善沟通的渠道网络等措施来保障沟通的畅通。  相似文献   

4.
政治信任是一国民众对政府实现其利益所持的一种积极心理预期,制度型政治信任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主导性的政治信任模式,民众对政府清晰的政治认知是其构建的基础。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在民众政治认知保障中的核心地位愈加凸显。在制度型政治信任构建中,大力加强网络政治沟通以开诚布公、积极回应网络政治质疑以变堵为疏、有效治理网络政治谣言以去伪存真是实现网络政治认知保障功能的三重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增强政府机构政务公开,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自1994年我国成为互联网的一员起,逐渐衍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政治沟通,并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广泛性,很快成为公民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之一。2007年中国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诞生,成为中国进入微博时代的开端。接踵而来的便是"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等新兴的政治沟通方式,立足于政治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微博"来探讨微博对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群体利益表达是群体利益协调的前提和条件。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发生与发展,是围绕行为主体权益的得失、整合和协调逐步展开的,反映利益诉求群体的共同期待。地方政府的回应方式、回应态势影响群体利益诉求行为的演进,失公、失策、失察和失时的地方政府回应是群体利益表达失范的推进因素。有效预防群体利益表达失范,地方政府应追求公平正义、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公民权;知民情,解民意,聚民智,拓展回应渠道;健全应急机制,提高回应效率,增强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泄愤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愈来愈热的研究话题.从政治学尤其是政治参与的角度来审视社会泄愤事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表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体制性迟钝"导致怨恨的累积,公民社会稚嫩致使公民对公权力监督的弱化,盲从心态诱发集体的无意识,政府信息传播不顺畅导致信息传播失衡.因此,应增强体制吸纳民意的能力,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防范和疏导民众的盲从心态,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从而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减少社会泄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人大质询是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是保障民意沟通的有效渠道,地方政府必须对此予以尊重配合。基于发展的眼光,地方政府要主动回应人大质询,维护程序公平、鼓励民众参与、推动政务公开、构建责任政府,让质询回应进一步程序化、公开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传统政治参与存在着有效政治参与的不足、政治系统与民众的政治沟通不畅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民众缺乏参与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有效沟通的渠道有限,制度化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缺乏上下互动性.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政治参与要求与体制之间矛盾,提供了多样的参与渠道,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弥补了传统政治沟通的不足.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但作为政府主导的民意表达渠道,由于其组织化动员的参与方式和精英垄断的参与者格局,人民建议征集是一种漏斗型公民参与。相信和尊重民智,避免精英垄断,畅通公民与政府的零距离接触渠道,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建立多中心的直接参与格局,是克服漏斗型参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政治诉求,形成了较强的反腐威力,并逐步成为国家反腐机关的反腐行动路径之一。但缺乏制度规范的网络反腐,在促进反腐败斗争的同时,也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也可能与网下反腐脱节,影响反腐成效。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进程,用制度来保障公民网络监督权的实现和参与政治生活渠道的畅通,大力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要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机制,正确引导舆论,最终促进网络反腐的有效、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政府回应既产生积极影响,如培养了政府回应理念,创新了政府回应手段,扩大了政府回应范围;同时,也对政府回应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表现为网络民主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政府回应内容,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发展问题束缚着政府回应能力,政治和政策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制约着政府回应效率,数字鸿沟现象的长期存在阻碍着政府回应的公平性等。因此,必须提高网络民主加强政府回应,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素质;加强政府治理,畅通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渠道;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民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影响下,公民参政议政方式、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社会监督手段等呈现多元化特性,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网络时代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应该坚持尊重网络民意、保证沟通互动及时性以及恪守信息真实性等原则.此外,在具体实施上,要注重搭建网络时代警民沟通的新平台、与公共传媒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涉警舆情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意表达是公众利用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评价来表达愿望与诉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活动。从评价论的角度看,网络民意表达具有对社会存在的认知内容,体现着众多不同的网络群体的利益和要求,是以网络为载体反映网民与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件和基本问题之间价值关系的一种社会评价活动。网络民意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自由、平等、理性和公共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现阶段推行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对于转型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其体制性症结除了地方基层政府不依法行政外,主要是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要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此外,在一些特定领域,普通民众的合法权益被侵害后,找不到利益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要从体制上解决群体性事件,必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健全引导公民参与法制建设的合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的司法接近正义理论,完善公民利益诉求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民意作为社会时势的晴雨表,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而有效的民意表达机制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实现政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我国民意表达机制重构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双向表达与沟通机制,形成民众有求必应的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和真实世界是网络政治兴起的两个维度。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要求培育网民公民意识、整合公共网站资源、破解信息利益割据,规范、净化和平衡网络政治信息流;同时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治理,发挥政府、网络媒体、非政府组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网络政治的真实性要求从预警力、判断力、处理力、反思力入手全面提升政府的网络政治回应力,并注重提升政府官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创新政府网络政治回应机制,建立政府网络政治回应评价系统和网络政治回应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军鹏 《行政论坛》2011,18(3):86-91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建设回应型政府,大体形成了以电话热线为主的民声快递模式、以民众参与为主的开放式决策模式和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网络问政模式等三种模式。江西省九江市政府以完善"民声直通车"为抓手,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在打造回应型政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应贯彻公民导向、顾客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在突出特色、解决问题、体现实效、赢得民心上狠下工夫,建立电话热线、网上问政双平台,融合民声快递、参与式决策、网络问政三种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