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16年以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军等国际力量的打击之下,"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正面战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并加紧向中东地区外渗透和扩张。进入2017年,ISIS在中东战场的败退态势仍难以逆转,向外谋求全球生存空间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成为ISIS向外扩张的重点地区。在此情形下,文章对当前ISIS渗透东南亚的态势及其对地区及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给出思考。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急需调整反恐战略以切实加强地区反恐合作,中国方面应高度重视同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采取积极对策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2.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地区击杀伊朗军事将领的行动及其反恐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担忧和激烈批评,拉高了对于特朗普政府反恐政策和战略的关注度.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的反恐战略突出了预防性和全面性,并在战略倾向、重点领域和具体政策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深化.受其影响,反恐战略正在从全球治理选项逐渐转变为国内治理选项,大国反恐合作的效力进一步降低,国际反恐的合法性和政治基础将遭到削弱.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反恐中对军事手段的选择性使用以及各种工具性的反恐举措有引发“以暴制暴”的暴力滥用之虞;其减少反恐援助、以高压姿态分摊反恐责任和借反恐之名打压特定国家如伊朗的做法,更使反恐日益偏离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的崛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的利益。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展开军事打击,同年9月底又把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叙利亚境内。一年后,俄罗斯也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保卫伊拉克的集体自卫行动的延伸;叙利亚政府无意愿或无能力有效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受到叙利亚政府的邀请;打击目标仅限于恐怖组织。同为入叙打击"伊斯兰国",美俄却选择了不同法律依据,其重要原因是两国围绕"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否是合法政府"而进行着国际话语权之争。这种话语权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何谓合法政府"这一国际规范层面问题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事关中国战略利益,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之春”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战略着力点,全面介入叙利亚事务,对中东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俄乌冲突引发中东国家粮食危机,俄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弱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使俄军事武器销售受阻,其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减弱等。一方面,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可增加对中东粮食出口,从而避免中东国家因粮食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维护俄罗斯既有的中东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协调能源供应,维持高油价。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加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与扩大俄在中东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战略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密切相关,其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外因,反恐利益则是其中东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反恐行动新的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世界剧变之后,土耳其深度介入以叙利亚问题为核心的新一轮中东地缘战略博弈。随着叙利亚问题的演进,冒进的外交策略让土耳其疲于应付,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库尔德、难民、反恐等一系列国内外问题接踵而至,叠加共振。与此同时,近两年土耳其与美国、欧盟的关系急剧恶化。基于此,在"后叙利亚危机"时代,土耳其开始大幅调整外交策略,并表现出"向东看"的趋势。土耳其改善了与俄罗斯的关系,并表现出对中国与亚太的浓厚兴趣。历史上,中土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目前,两国又同为新兴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中亚、欧洲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也使土耳其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其地缘战略优势,而中土合作也表现出由经济层面向政治、安全层面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和美国是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最为严重的两个大国,反恐战略在俄罗斯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美两国在反恐战略的形成、恐怖主义威胁判断、反恐目标、军事反恐战略实践和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随着俄美领导人的更换,两国反恐战略都在调整,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战略取向。反恐是俄美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但俄美反恐战略的分歧可能导致双方之间爆发摩擦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土耳其在美国欧亚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耳其地处欧亚要冲,是对中亚和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同时也是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棋子."9.11"事件后,土在外交、军事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在美反恐行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土美双方在安全、政治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歧.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支持美国反恐怖战争的措施,向美国和西方国家靠拢,企图以此为契机推动俄罗斯解决国内外的难题,并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美国反恐战争给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客观上改善了俄罗斯的安全态势;而美俄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并不能改变它们之间原本存在的战略利益冲突,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肖克 《西亚非洲》2003,(1):69-70
20 0 2年 1 1月 1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召开本年度中东形势研讨会 ,该所中东研究室和国际关系研究室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主要就下列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与会者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1 美国反恐战争对中东地区形势的影响中东地区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目前 ,美国正在准备的“倒萨”战争将对该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国家间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会因美国的战略调整而出现某些变化 ;其次是该地区国家间关系的调整 ;再次是该地区一些国家可能将根据…  相似文献   

15.
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  相似文献   

16.
2017年,中东地缘格局碎片化程度加深,新秩序遥不可期。"伊斯兰国"加速衰亡,地区治理难题再度凸显;边缘地带与真空区成为争夺焦点,冲突呈长期化趋势;现有同盟内部矛盾上升,频现分裂危机;非国家行为体力量壮大,要求分享主权。地区国家力量对比变化,新平衡尚未形成。伊朗稳步收割战果,巩固新月地带,以守代攻;沙特危机感上升,重组反伊同盟,攻守失措;土耳其回归中东,力保核心安全,以攻为守。域外力量博弈由"一家独大"转向"双雄对峙",加剧地区分化。美国新政府调整政策,重树遏伊反恐大旗,遏伊是战略重点;俄罗斯地区影响力上升,在叙利亚与美分庭抗礼,多方经营伙伴关系;"临时利益集团"冲击传统盟友体系,各方力量分化组合加快。  相似文献   

17.
自2010 年12 月突尼斯政局动荡开始、迅速波及北非和中东国家的动乱,深刻影响着 当前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此次北非中东动乱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经 济背景,它是美欧地缘战略诉求矛盾、争夺北非中东地区主导权的体现,是大国“货币权力”在世界 体系转型过程中的地缘冲突表现,是美国努力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体现。此次北非中东动 荡,一是使中小国家可能对美欧采取制衡战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可能恶化;二是导致产生了 “卡扎菲悖论”,破坏国际核安全态势;三是冲击国家主权理论,消极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准则。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变革与中东局势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上台以来,力图从整体上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弥合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借助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东盟友的策应和支持,带动中东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谋求与伊朗关系的可控发展或战略缓和,稳健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并加强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最终完成对布什政府时期中东战略的修正与变革,进一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奥巴马可能在一些方面取得成果、甚至突破,但在阿富汗"反恐",以及中东和谈问题上会面临强大阻力.  相似文献   

19.
在奥巴马2008年取得总统大选胜利之际,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即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被边缘化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奥巴马中东政策和反恐政策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基于当时的复杂局面,奥巴马政府并没有很快提出新的国家反恐战略,而是在整个中东战略之下进行反恐战略调整。伴随2011年6月美国《国家反恐战略》的出台,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战略正式成型。中东反恐虽占据奥巴马政府重要地位,但较之布什政府,美国中东反恐的总体战略、反恐重点区域和对象、反恐手段均发生重要变化。奥巴马中东反恐政策的效果可谓喜忧参半,表现为美国在具体的反恐收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依然严峻。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并未得到改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态度基本分为3种类型:对于突尼斯、埃及、也门、巴林等国,俄罗斯持观望立场,在也门问题上,俄罗斯充当了调解者的角色;对于爆发外国干涉利比亚而产生的冲突,俄罗斯持中立立场;对于叙利亚的国内战争,俄罗斯充当执政者的保护国,不惜与西方国家和一些有影响的阿拉伯国家对抗。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立场,是21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分歧的继续,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表达了俄罗斯对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体制转型的基本理念。在中东局势的发展前景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俄罗斯因受诸多国内和国际因素的牵制,难以制定出更加灵活有效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