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包绍棠  张培楠 《黄埔》2012,(6):56-56
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黄埔老人淡起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杨钢时,一个个都赞不绝口,都说他是做黄埔工作的热心人,关爱黄埔老人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黄埔后代联工委自成立后,把关心黄埔老人的生活,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为黄埔老人服务,为黄埔老人排忧解难。2007年,青羊区黄埔后代联工委深入到区内59位黄埔老人家中,逐一走访和登记老人的家庭经济、子女工作、生活来源、医保情况和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正在宁夏有一位黄埔老人,名叫苏赓泉,如今已是百岁之龄,他最爱称自己是"黄埔一兵"。苏赓泉,民革党员,生于1917年8月17日,1939年11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15期步兵科。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也是宁夏健在的黄埔同学中的最长者。老人百岁生日前夕,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行人,驱车来到中卫市,为他送去祝福。苏老家住在中卫市区临街的一栋楼上,当我们敲门时,屋里早早应  相似文献   

4.
李大庆 《黄埔》2013,(3):13-14
初识黄埔老人,觉得他们普通平凡。但随着了解的加深,发现他们是一群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仰视的人,尤其是他们身上体现的黄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颂扬。黄埔精神是一种纯粹的中华民族精神,她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我深知自己的学识无法精准地定义和概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各地飞鸿     
《黄埔》2007,(4):61-61
广州市拨专款帮助解决黄埔同学生活困难;一位黄埔老人的肺腑感言;华东地区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相似文献   

6.
京埔 《黄埔》2010,(6):29-29
九九重阳节前夕,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响应首都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活动的号召,结合本市黄埔同学的特点,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九九重阳黄埔老人谈养生"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6,(3)
正长春岳氏万全堂中医院院长岳天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坚持常年免费为黄埔老人送医送药,在黄埔老人中口碑极好,社会各界也赞誉有加。怀着对黄埔前辈的崇敬、对岳天生院长的感佩心情,笔者与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郭士健相约,一同去走访岳天生院长和被他关爱、救治过的黄埔老人。路上,郭士健秘书长首先向我讲起了——岳天生院长的故事岳天生,1953年5月15日出生。在这个中医世家,蜚声海内外的岳  相似文献   

8.
无悔的追求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在黄埔,秘书长就是个“大管家”,但管的却是一个无钱、无权的“清贫家”。会务工作、会员生活、机关建设样样离不开钱,这是秘书长的第一“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9.
《黄埔》2009,(1):10-11
2008年10月24日,深受广大黄埔同学爱戴的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李运昌离开了我们。李运昌会长是一位经历了中国百年风云的老人,一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浴血沙场的老将军,一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的老共产党员,一位把自己的晚年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祖国统一事业的老黄埔学长,最后他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研究事业,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佩。  相似文献   

10.
1997年4月,为充分表达广大黄埔同学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四川省黄埔同学会成立了黄埔艺术团。艺术团有京剧、话剧、杂技、小品、歌咏、舞蹈,以及美术、书法、摄影、根雕等门类。当年6月在成都军区剧场举行首次演出。台上的黄埔老人个个精神抖擞,台下的黄埔同学更被那熟悉的抗日歌曲所激动。他们说,“我们好像回到军校、回到了抗日前线那些令人难忘的年代”。不少领导和观众都惊奇地称赞:这真是一个独特而有朝气的群众性艺术团体。 1998年元月,艺术团在几次演出及书画、摄影、根雕先后展览的基础上,在组织上作了调…  相似文献   

11.
王振林 《黄埔》2010,(5):55-55
浙江永康的二十二期黄埔同学金志伟老人心系国家统一大业,不顾年迈,赴台与岛内黄埔同学交流,共叙黄埔同窗深情,同盼中华民族复兴、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07,(1):62-62
在中国传统的老年人节——一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山东省黄埔同学会开展了为黄埔老人祝寿和走访慰问活动。省黄埔同学会会长陈镇中(左)带领机关全体同志先后走访慰问了多位90多岁高龄的黄埔老人。  相似文献   

13.
1月初,金湖县政协召开六届一次会议。魏津梁先生的老伴有病,自己的右足麻痹,行动不便,需要有人照顾,可魏津梁先生克服了这些困难,不顾年高体弱,坚持参加会议,善始善终听取报告,并积极发言,书写提案。他的《重视中小学生视力保护》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会议结束后,我们走访了这位80岁的黄埔老人,被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工作精神所感动。60年来,他以孙中山先生"亲爱精诚"黄埔校训勉励自己,并身体力行。退休迄今16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奔波,被人们誉为"退而不休的黄埔老人"。情系教育事业魏津梁1936年春考入南京陆军工兵学校。1938年10月在汉中  相似文献   

14.
好干部陈东     
彭习斌 《黄埔》2007,(4):58-59
2001年,陈东同志任武汉市黄埔同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这是市黄埔同学会成立以来配备的首位机关负责人。军人出生的陈东年富力强,几年来的朝夕相处,让我们这些黄埔老人逐渐喜欢上了这位中年人,他也与黄埔结下了一段情缘。  相似文献   

15.
丁开明 《黄埔》2014,(5):75-77
正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在徐州市委统战部、民革徐州市委会举办的座谈会上,家住泉山区翟山街道的97岁老人田茂华介绍黄埔军校生活、重温抗战经历、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让人看到一位黄埔女生76年来弘扬"爱国革命"黄埔精神的情怀。爱国革命结缘黄埔田茂华出生于徐州一基督教家庭,母亲是西关教堂的传教人员。她在教会培心中学学完初中课程后,  相似文献   

16.
史兰 《黄埔》2014,(6):117-120
正"黄埔",位于广东珠江下游咽喉要道的一座小岛;"黄埔",社会各界赞誉业内顶级水平的一个称号;"黄埔",两岸同胞珍藏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人们关于"黄埔"的种种憧憬和感动,无不来自于"黄埔军校",这个家喻户晓、驰名中外的名字。黄埔军校书写着我们不能忘却的辉煌历史,也寄托着我们必须坚守的光荣梦想。一只摇篮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0,(3):23-23
春满南粤,花香羊城。在一个周末的早上,一对老年夫妻沐浴着晨光,携手相扶,去餐馆吃早茶。这是记者所见的、黄埔同学何季元老人的一个普通而典型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8.
《黄埔》2016,(5)
正2016年3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符丕盛先生寓所——位于温州市中心信河街的一幢公寓大楼,访问了这位颇为儒雅的黄埔老人。符先生不仅和蔼可亲,而且十分健谈,我们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仍觉意犹未尽。以下就是符先生的讲述。  相似文献   

19.
无悔的追求     
刘汉林 《黄埔》2006,(3):28-29
1990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来到省黄埔同学会,在自己人生的黄金季节开始了这份全新的工作,时至今日已度过了17个年头。在这并不短暂的人生路途上,我与黄埔、黄埔老人相识相知相随,与黄埔同学会一路走过,书写并见证着新的一段黄埔历史。在这17年里,作为黄埔同学会机关的负责人,我凭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的信念,把黄埔当作人生的舞台,尽一份心、献一份情,始终为之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20.
各地飞鸿     
《黄埔》2006,(4)
校庆活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委统战部为黄埔同学排忧解难兰州市城关区委统战部在去年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非常重视黄埔同学提出的《关于请求提高黄埔同学退休金待遇的建议》提案,并进行了处理落实。这不仅解决了全区困难黄埔同学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且也为今后老人们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