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缅北民族冲突与中国西南边境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念亲 《亚非纵横》2013,(1):29-34,60,62
缅甸少数民族武装聚集地——缅北紧邻中国,该地区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与中国有着广泛的联系,缅北民族冲突对中国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对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带来新的挑战,对此,中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4年年底,缅甸克钦、果敢等地冲突再起,也使缅北地区引来众多关注。缅北持续不断的冲突与乱局由来已久,在国际地缘政治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民族矛盾、政治局势、变革进程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等都使缅北局势日益复杂,并对中国国家利益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以全局视野、主动态势协调处理好缅北问题,对中国与缅甸关系的发展和中国边境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刘稚  曲干年 《南亚研究季刊》2022,(4):114-133+159
印度作为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大国,其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关系密切。其中,东北边疆治理因其特殊的敏感性,直接关系到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与成效。总体上,近年来印度政府将东北边疆地区纳入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进行治理,采取了与民族国家建构相适应的治理措施,推进了政治整合、国家民族与国家认同建构及现代国家建设等有利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因此印度民族国家建构与其东北边疆治理有着深度关联的互动效应。从发展趋势上看,印度东北边疆治理将以确保稳定和发展为目标,寻求在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的良性互动中有效应对风险,探寻可行路径,为国家的崛起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周边地区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加人是中国周边民族,其聚居地区与中国西南边疆相邻,人口300余万。大多数那加人分布在印度,也有一部分那加人生活在缅甸。印度的那加人主要聚居在那加兰邦。从19世纪中期开始,绝大多数印度那加人的宗教信仰从泛灵论改为了基督教。印度那加人的改宗是由多种条件共同促成的,对其群体认同和国家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宗教因素与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的局势发展关系密切,并对中国的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当前,那加传统宗教文化的重新定位及其向基督教的渗入、基督教群体的分裂与冲突、印度教的渗透是宗教因素对印度东北边疆那加兰邦治理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边疆邻国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地缘政治与周边环境复杂。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相互镶嵌,安全互依互保。随着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复杂多元,互为关联,关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公共卫生等诸多领域,涵盖地缘、认同、利益与网络等不同安全场域,并融入周边安全、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之中。在新形势下,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及其治理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与新难题,只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促进国际与国内相涉行为体之间的协同共治,加强边疆跨境非传统安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性治理,才能有利于推进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6.
缅甸自独立以来,就存在地方民族武装。随着缅甸民族问题的演变,特别是缅北毒品问题的恶化,长期制毒贩毒的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不稳定因素。中国与其邻近,一旦问题加剧,势必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借口缅甸人权问题和缅北毒品问题,蓄意扩大事态并危及中国的可能性,我们应密切关注,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7.
2014年,缅甸政府的重点是准备2015年大选。缅甸大选委员会为2015年大选制定竞选规则,政府努力与各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停火协议,西方国家对缅甸投资也有所增加。缅甸面临着大选前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和缅北民族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民族问题、教派冲突等困扰着南亚国家发展。依民族问题类型来看,南亚民族问题主要可划分为教派冲突型、民族分离型、移民型、跨界民族型。南亚民族问题"痼疾"难除与宗教历史因素、主导型民族政策失当、经济发展失衡、外部势力的影响等密切相关。南亚毗邻中国西部,其民族和教派冲突直接影响我国国家安全。首先,民族、宗教矛盾所引发的南亚国家力量对抗,必然会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其次,南亚民族问题的"外溢"将影响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稳定。最后,部分外部势力还希冀利用南亚民族问题延缓、平衡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非传统安全一直不同程度地威胁和影响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关系的持续发展。主要问题有:缅北跨界民族武装控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毒品与艾滋病蔓延并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口生存安全;贩卖人口等犯罪活动猖獗;毒品等非法经济难以遏止。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如何应对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似应从优化边检机制、完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发挥次国家政府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民盟组成了缅甸新政府,推出"百日计划",召开21世纪彬龙会议,颁布新经济政策,加强对公职人员监督,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2016年年底缅北爆发了民地武联军与政府军的冲突,西部若开邦也遭遇了恐怖袭击,对整个地区安全形势造成了极大影响,新政府仍然面临着民族和解与教派冲突等关键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国情咨文提出"新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设想。哈向多种经济结构的市场体制转型,同时在能源、金融、电力、社会工作和企业改革等诸多领域面临困难和问题;咨文表示要加快中亚一体化和各国贸易开放,并构想将首都建设为欧亚中心城市;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在贸易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有利于在西北边疆地区形成周边国际资本市场空间,因此可在西北新疆着力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发展边疆贸易有利于各国民族文化交往认同而共同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2.
近代百余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逐步形成朝鲜族聚居区域与民族群体,为开拓东北边疆经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朝鲜移民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调停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调停者的公正和中立有利于冲突的解决。然而近期学界有新的观点,认为若调停者偏向冲突中的某一方,将更有利于缓解冲突。对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说法,作者认为调停者的偏向会影响冲突双方的心理预期,进而影响最终结果。若冲突双方中一方有极度不安全感,且处于收益框架,认为谈判会有收获,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效果要比不偏不倚的调停效果好。若弱势一方处于损失框架,担心参与调停会危害国家生存,此时调停者偏向不安全感强的一方的调停效果未必更好。在朝核危机六方会谈中,中国偏向朝鲜的立场可以使朝鲜信任中国,进而参与六方会谈,显然中国对六方会谈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的偏向立场虽然使朝鲜乐意参与谈判,但对朝核危机的彻底解决却难以取得成效,由于中国偏向朝鲜,朝鲜认为中国的支持是不会改变的,反而使朝鲜有恃无恐,美朝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终致使六方会谈难有进展。因此,调停者的偏向立场有利于推动冲突双方参与谈判,但不一定有利于冲突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4.
泰国傈僳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泰国傈僳族的由来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两省、缅甸北部和中部地区、泰国北部山区。在中国,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共634912人。缅甸傈僳族约有38万人,主要分布在缅北高原的克钦邦及迈立开江、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葡萄地区至八莫一带,有些散居在萨尔温江流域的掸邦高原等地。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初,2000余名国民党军先后败退撤至缅甸北部。随后,在台湾、美国中情局支持下,实力逐渐壮大,成为台湾试图“反攻大陆”的一支“偏师”。但是缅北蒋军不仅未能完成其使命,反而因其带来的诸多影响导致美国改变对蒋军的态度,迫使台湾两次从缅北撤军。缅北蒋军问题反映了台湾与美国的不对称依附关系、以及冷战时期美台关系中的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ethnicconflict)的数量明显增多,已成为国际社会面对的一大突出问题,并对一些国家的政局稳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同期,国际武器交易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冲突的烈度。美国罗曼与利特菲尔德出版公司2 0 0 1年出版由长期研究冲突管理及和平与冲突等问题的专家约翰·西斯林和弗雷德里克·皮尔逊所著的《武器与民族冲突》①一书,对读者了解当代国际武器交易与民族冲突之间的关系颇有裨益。首先,该书较深入地剖析了民族冲突的起因、发展过程、产生的影响。这两位专家认为,民族(ethn…  相似文献   

17.
曹兴 《西亚非洲》2008,(1):54-57
以是否整体对抗、主体民族的对抗、民族量能三大因素的综合性标准,可把民族冲突划分为下列4种类型:主体民族的冲突、跨界性民族冲突、移民性民族冲突及文化传播性民族冲突.巴以冲突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民族冲突之一,属于具有整体对抗性的主体民族的冲突.据此,未来巴以冲突的解决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对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不应持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态度.但"仇必仇到底"决不是出路,"仇必和而解"才能使巴以双方最终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8.
宗教矛盾与民族冲突有时是交叉的,处理好宗教矛盾同时也就缓解了民族纠纷和隔阂,有利于民族和解。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与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相联系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已经引起许多存在相关问题国家的严重关注。妥当处理不同文明之间、同种文明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大限度地抵消其负面影响,团结社会各阶层和派别力量促进而不是阻滞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是摆在面临宗教与民族问题的国家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凸显着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冲突层出不穷的现实,在这此起彼伏的国际地缘冲突与动乱中,跨国民族问题成为世界民族问题背后的主要深层原因之一,跨国民族问题日益上升为影响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许多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在远离政治中心的边疆地区,不仅与周边的一些国家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黄光成 《东南亚》2012,(2):68-73
德昂族是典型的人口主体在外的跨界民族,通过分析其典型性,我们可以对缅甸德昂族与中国境内德昂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与缅甸境内的德昂族进行调查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西南边疆跨界民族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和问题。从民族对应关系上看,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与缅甸境内的德昂族并不存在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存在复杂的对应关系。德昂族的民族认同方式对我们研究民族对应关系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