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二战以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总体上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极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新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垄断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的差距,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而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这种不平衡发展促使了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榕局的形成,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并最终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之一,只要资本主义存在,这种矛盾就不会消失。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趋于缓和,这只是一时的表面的现象。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源,而  相似文献   

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危机再次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凸显在人们面前。资本的本性是追求自身的增殖,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首要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商品与货币的矛盾,第四个矛盾是货币与资本的矛盾,第五个矛盾是利润与利润率之间的矛盾。除了这五大矛盾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存在其他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刺激和影响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了无论资本主义国家是否干预,都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只有摒弃已经过时了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摆脱给数十亿人带来灾难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国家干预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点1 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中,有一种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重要变化,这就是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2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3 资本主义国家的调节和干预,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4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对国家干预和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历来是一个存在着巨大思想分歧的领域:资本主义制度的代言人总是企图用国家干预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战后高速发展时期后面临新的一轮经济危机,长达28年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不平衡发展的加剧趋于崩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凭借经济实力,从发展中国家寻找新的市场和投资场所,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来建设本国经济。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往来日趋密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中国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加强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等单位编著的《2007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主编。)是一本引人向纵深思考的书。这本书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中逐步激化;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这些矛盾不仅不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而消失,反而会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等世界性难题,也将进一步趋向激化。《2007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引发我们思考很多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从历史和全球角度看,当代社会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八大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8.
颜永琦  刘金东 《求实》2007,(6):72-74
二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福利制度演变及特征,并总结这一制度的利弊得失,这对于我们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威胁下被迫作出的,它在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促进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新的社会要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但是,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发挥完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没有用尽其应对矛盾、缓解危机的能力,社会主义就将同资本主义在一个地球上并存下去,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长过程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一个原因。一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存在过关于在纯粹自由竞争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道路有一个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 1、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后劲。二战后资产阶级及其国家为了延续资本主义制度的寿命,在不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对现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良,如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了干预,实行了所谓“民主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缓解了资本与雇拥劳动者之间的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表现出思想意向和行为表征的种种矛盾状况。一、观念变化与认识上片面的矛盾。由于改革开放,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人们开始习惯放眼看世界的观察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纵向比较模式,在旧中国与新中国比较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国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比较。这个  相似文献   

12.
何津 《党建文汇》2001,(4):20-20
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世纪之交受到的挑战主要是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出现所提供的机遇.在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方面尽快缩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新科技带来的生产力的选种变化首先是爱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生产力要素构成上,  相似文献   

13.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主题,也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前提。与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哪些新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它的矛盾、异化和危机表现在哪里?其变革前景如何?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再认识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本文试图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4.
周文重 《党建》2010,(2):60-6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式资本主义虽在历史上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一定促进作用,但其存在一系列固有矛盾和问题,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了美式资本主义的弊端。我们应进一步深刻认识美式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主要论调,就是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如何“优越”,如何“万能”,鼓吹中国只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本文就二次大战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作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这些国家虽然搞的也是资本主义,但是绝大多数并未能摆脱贫困与落后,相反地,它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正越拉越大。这个事实本身,就是对于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的谬论的有力驳斥。特推荐一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30年前就说过: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30年过去了,“经济上赶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而“政治上创造”的难度似乎要大得多. 对此,不时有来自西方的批评、责难.有的表露了用其政治制度的模式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普适价值和绝对标准,来对中国照搬照套、削足适履的政治天真;有的则包藏着企图将“颜色革命”从苏东推到中亚、从中亚席卷非洲,再从非洲蔓延到中国,搞乱中国、颠覆中国的政治祸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共在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等党的建设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共把坚持创新的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组织原则,把扩大党员队伍与提高党员素质并举作为发展模式,把加强俱乐部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尽管美共党建工作的努力尚未改变其力量弱小的面貌,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生存和斗争状况.  相似文献   

18.
市场是吉尔平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于市场的界定和阐述是吉尔平国际政治经济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一、市场与资本主义 一般而言,由于市场与资本主义在历史时期上的机缘和巧合,人们总是将二者视为等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语。但吉尔平明确指出,市场与资本主义不是一回事,不能将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实际上,市场与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市场是从生产力或经济基础方面讲的,个人和公司是市场的载体:而资本主义是就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方面讲的,国家是资本主义模式的制定者或执行者。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几十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特点。其中有些现象似乎与我们以往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颇为矛盾,引起了不少议论。有必要对这些特点作一番具体分析,以求得较为全面的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曾经总结过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帝国主义的劳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与其他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调整,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职工参与管理等方式有效地缓和了劳资矛盾,使得近二十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参加比率明显下降,劳资双方的冲突也有所缓和。其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没有发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