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我国专家学者多年的精心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应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测试仪和测试方法。近年来,在刑事侦查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协助侦破了多宗大要案,帮助查清了一些疑难案件的事实真相,是刑事技术的又一支生力军。本人利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借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制、公安部审定的心理测试仪,  相似文献   

3.
心理痕迹属于广义痕迹的一种。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心理上留下的印象或迹象。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具有客观存在性,同时又有表现形式上的依附性,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当中。如果我们在心理测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开发犯罪心理痕迹,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编制测试问题,正确地分析测试结果,从而减小测试误差。1犯罪心理痕迹的特征(1)犯罪心理痕迹的客观性。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是内在的、隐蔽的,而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的,犯罪行为必然破坏和改变客观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论,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利用心理测试系统,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生物反应测试,以帮助甄别嫌疑人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其在犯罪案件侦查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久侦未破的疑难案件有独特、突出的作用.正确认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要在遵循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理论方法研究和应用技巧的开发研究,正确地应用于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测试发展到今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刑侦和审判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犯罪心理测试的起源、理论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测试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产物应与先进的生产工具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对其中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在我国犯罪案件的侦查和调查中,已经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也使得这项技术的应用褒贬不一,因此如何规范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从业人员素质,是推广好利用好这项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孔得婷 《法制与社会》2014,(11):175-17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测试主题是心理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呈现给被测人的相关心理刺激所体现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能否找出案件的测试主题,编制出恰当的测试题目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和核心。在确定测试主题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性、关联性、感知性、系统性等原则,并在全面掌握、分析案件相关信息和被测人的"污染"与"漂白"的基础上确定测试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犯罪心理、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的去分析和探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实践与应用。审理案件的心理实验技术,是依据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和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生物电子学、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综合的考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实践中带来的便利以及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梅传强 《现代法学》2003,25(2):72-77
在“刑事一体化”背景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应以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为核心。对故意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对法律的蔑视态度 ;就过失犯罪而言 ,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人格的缺陷和对法律的轻视态度。因此 ,犯罪动机和犯罪人格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要主观依据 ,也是犯罪心理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付翠 《政法学刊》2006,23(4):125-128
心理测试(俗称测谎)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被测人记忆中是否存在有关测试主题的心理信息,而心理信息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注意,所以说注意是心理信息形成的重要源泉,也是心理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因此对注意心理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测试题目的编制和结果的分析,从而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心理信息污染案件的检测纠偏.方法 综合分析了心理信息污染的产生来源,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并针对各类污染制定详实的测试纠偏编题方法及测试图谱评判原则.结果 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对污染案件心理信息案件的检测起到了良好的纠偏效果.结论 使用正确的方法可对心理信息污染案件进行纠偏.  相似文献   

14.
赵万祥  肖丹 《行政与法》2005,(5):124-125
刑释解教人员犯罪问题突出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刑释解教人员犯罪问题,探究刑释解教人员犯罪的心理机制,有益于实施针对性打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剥离重叠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行为的侦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犯罪现场,历来是侦查人员认识和分析犯罪现场的根本。但犯罪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存储场所及空间。侦查人员应用不同的认识及方法,力从犯罪现场发现与犯罪有关的线索及证据,这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但犯罪现场的复杂性是难以预料的。有的现场既存有犯罪行为,也还遗留着其他与犯罪行为有关的其他行为,即本文所述的非犯罪行为。将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剥离,从中发现证实犯罪有关的证物及线索,是新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刑事政策与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政策可表述为:国家或政党基于犯罪态势而制定的控制(预防)犯罪的方略,可分为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指导刑法立法的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影响刑法司法的刑事政策是具体刑事政策。只有在较长时期内涉及全过程的主要的刑事政策才是基本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它相对于基本刑事政策而言,指在犯罪控制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中起作用的刑事政策。就刑事政策与刑法立法来讲,刑事政策即基本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高于刑法;就刑事政策与刑法司法来讲,刑法则高于刑事政策即具体刑事政策,具体的刑事政策只能在刑法的框架内运作,但可以影响定罪与量刑。  相似文献   

17.
刑事一体化倡导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对于促进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用刑事一体化的大视角来审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须进一步阐释和完善。面对刑事一体化的思路,犯罪心理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创新才能促进发展,才能使犯罪心理学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风 《政法学刊》2007,24(4):55-58
研究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有助于全面、系统的揭示职务犯罪和提供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对策。职务犯罪心理要素有动力性要素、认知性要素和调节性要素。职务犯罪的心理预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塑造健全、协调的人格,建立心理调节机构,进行心理监测与心理干预,健全自我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法应体现法律之公平善良的特质 ,刑法关怀是指刑法对自然人、社会组织及社会所给予的刑法关注、刑法抵御和刑法保护 ,刑法解释即有权解释 ,是指有权机关依据一定原则使用法定方法对法律文本所作的阐释 ,是连结刑事立法与刑法适用的纽带和中介 ,是折射和反映刑法关怀的最佳视角。欠缺刑法关怀的刑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说可能是合法的但未必是合理的。从刑法关怀的维度审视我国现有的刑法解释 ,一方面在于把刑法关怀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在于反思刑法解释的真正科学的定位 ,由此建立合法合理的刑法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许维安 《政法学刊》2003,20(1):85-87
目前影响较大的犯罪心理成因的综合动因论,既有科学、合理之处,又存在有待研究、探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结合法律实践,予以哲学的解构,这将有利于惩罚和预防犯罪,这将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