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安徽建设中的公民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徽建设中公民应履行相应的道德责任,这具有深刻的现实依据。公民道德责任在生态安徽建设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生态安徽建设中,公民在生态领域道德责任的缺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有企业和政府行为方式的影响。在生态安徽建设实践中,提高公民履行道德责任的总体水平,我们必须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坚持科学发展模式、转变生活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既是公民基本道德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共同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是关键。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带有基础性的任务就是要普及道德知识,培育道德良知,弘扬民族精神,帮助广大公民加强道德修养。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职业良心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合作力,坚持行为引导与舆论扬抑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爱国主义是千…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公民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公民道德具有表率意义。社会主义民主激发公民道德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促进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制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有助于公民形成自主自律的主体精神和守法道德意识,促进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儒家诚信作为一种人格美德和社会道德规,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仍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有其积极价值与意义。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并且儒家"诚信"思想还具有现代价值。根据对当前我国诚信危机的根源分析,提出我们要合理运用儒家"诚信"思想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梳理和归纳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保证。这些研究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领域内道德建设的伦理困境,而公民自身道德结构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治理和改善是有效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道德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法治以其特有的程序机制预防人们的道德失范,它还能为公民道德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同时,法治所蕴涵的道德价值使得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可见,法治与健康、成熟的公民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要求从共存性的角度来建立公民道德的道德性。原子化个体组成的社会结构,具有外在的共存性,其基于道德义务与个人效益表现为具体的道德与形式的道德。关系中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结构,具有内在的共存性,其基于伦常责任、物质生产而表现为实践的道德。新时代的公民道德的共存性理论需要融合内外两种共存性,树立具有自由意识的道德主体,融合实践的道德、具体的道德、形式的道德,并在普及公民道德时鉴于道德层次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务诚信是指作为政务主体的政府及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履约践诺的状态和行为。既包括政府责、权、能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及政策的前后一致,具体体现为制度供给、履约、政务人员依法履职的诚信等,也包括社会公众对政务主体行为道德诚信的评价。公民道德素质是指公民在调整自己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质和行为。政务诚信是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表现,政务诚信对公民道德的素质提升具有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卫琴 《世纪桥》2007,(6):10-11,15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们对荣辱的感受形成动机、意图、目的,通过劝导、裘扬以及自我激励方式促使人去行善,通过羞耻感、罪恶感而阻止人作恶。荣辱观会使个人在每一道德境遇中进行反思,作出正确选择。荣辱感作为道德情感对于人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作用。荣辱观的产生是以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为前提,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千千万万个自觉的道德主体,提高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当前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所在、重点所在、成败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珍 《世纪桥》2008,(4):106-107
社会主义荣辱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大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知行统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公民的个体品德,抓住重点人群率先进行示范教育和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舆论氛围等。  相似文献   

11.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八荣八耻”提高了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并从法律、道德和信念三个层面对公民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规范。它的适时提出,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公民道德主体性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塑造人,更要强调把公民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把培养公民道德的主体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着力提高公民道德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其成为时代道德要求的倡导者、创造者和自觉遵从者。在以往,公民道德建设往往只是强调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人的影响、制约和改造,把个人置于消极被动、无所…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进行公民道德共识建设,是重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重要路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建设的内容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方公民道德教育原则优势互补、道德理论学习与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内在自我修养相融通等方式开展公民道德能力培育;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公民责任意识、公民主体意识、公民认同意识和万物和谐意识在内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在情感内化的基础上,以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主渠道来进行公民道德人格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的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对全体公民的道德教育,是全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否坚实和牢固,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败: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从而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保障和公民道德建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保障的良性发展能促使人们维护社会道德底线,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合理,往往会产生社会不公、道德失范、制度失效等问题,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是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道德水平要求,两者在表现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们既不能以官员道德替代公民道德,也不能以公民道德取换官员道德,公民道德是官员道德的基础,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延伸和发展。一、从性质上看,官员道德表现为群体性道德,公民道德表现为个体性道德所谓官员道德,即指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官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既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也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官员道德作为党和人民对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和引领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公益文化事业和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公民道德建设有赖于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只有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与道德权利,才能促使公民自觉地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能够为公民道德建设拓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要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处理好公民道德建设与共产主义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当前特别是应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和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张丽艳 《世纪桥》2013,(5):37-38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走向成熟,人类走向文明的必要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公民道德的建设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认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公民个体和外在环境这样两大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合力,以此提高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4,(4)
社会转型期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选择可以通过道德法制化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确定性,通过严格执法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性,通过公正司法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