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3):71-76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能力是进行富有成效的国际交往不可缺少的关键能力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大学的德语外语专业应进行相应的现代化改革,实现由传统的语言文学向文化和跨文化的拓展和转向。本文以跨文化日耳曼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诠释出发点和专业建构的阐述,确定跨文化日耳曼学特有的跨文化特征。不同于传统日耳曼学,跨文化日耳曼学强调“文化空间”和由此所致的“文化间距”,并试图从“时间间距”和“文化间距”这一交叉视角审视文学作品。基于这一诠释新视角,跨文化日耳曼学强调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主体性,并将学生特有的文化诠释多样性纳入教学和研究之中,在基础上奠定了跨文化日耳曼学的文化性和跨文化性。在这一认知框架下,本文对跨文化日耳曼学学科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来炯 《德国研究》2004,19(2):46-51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德语笑话常常不能让中国人发笑的原因,探讨怎样从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两方面出发更好地理解德语笑话,揭示出只有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充分认识语言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一、所谓借词 借词又称外来词,即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借用的词语。作为语言三大要素(即语音、语法、词汇)之一的词汇则对社会的反映最为敏感、最为活跃、最为突出,对文化的传播最快捷。而借词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权威和媒体是跨文化讨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民族志、文化殖民主义、人类或机器、电视的认知布局与跨文化性和超文化性来探讨"权威和媒体"这一重大题目.  相似文献   

6.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8,23(1):47-54
基于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文化认知假设,跨文化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我和他我辩证互动性的影响,本论文试图阐述跨文化接受的基本认知形式、跨文化理解的几种假设和由此所致的跨文化冲突形式,以此界定跨文化诠释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使用祝愿词进行交流中出现的失误及误会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中法祝愿词的特点和使用进行比较,学习语言不仅意味着获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学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使用祝愿词进行交流中出现的失误及误会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中法祝愿词的特点和使用进行比较,学习语言不仅意味着获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学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崔培玲 《德国研究》2000,15(3):48-53
异性间交往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领域。本文以在中 国和德国的几所高校里做的问卷调查为例,对中德大学生普通异性间的交往进 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得出两者主要在称呼方式、表达感情、礼貌原则、交往体 距、交际倾向、婚姻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目前大学校园里异性交往的看法等七个 方面存在着差异。之后,又进一步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三方面分 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由差异出发,本文又列举了中德大学生异性跨文化交际 中可能出现的七种冲突表现,并对解决冲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11,(3):64-71,80
迄今为止的跨文化沟通理论建构都基于跨文化沟通的正面性,但是综观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跨文化交往和跨文化实践,人们不难看到,各种文化间存在着彼此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在了解他我文化,并已具备文化认知前提和跨文化接受条件时,依然会遇到问题和困境。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特性出发,对由此所形成的跨文化理解困境进行探讨,确定三大困境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1.引言 1999年的夏天,笔者和研究生一道,开展了一项题为"中法跨文化管理"的研究项目.我们深入到法资企业或中法合资企业中,以深入访谈的形式,调查了15名法方人员和17名中方人员.在调查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涉及"书面语"和"口头语"在企业中的使用.我们发现,中国人和法国人尽管都使用"书面语"和"口头语",但对这两种交际方式赋予的文化含义不尽相同.然而,双方并不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方面的文化差异,因而常常互相埋怨.为了方便问题的提出,让我们先听听一位中方经理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刘迪 《法国研究》2012,(1):93-99
法国企业进驻中国已有三十个年头,从最初尝试性合作到如今生产销售的大融合,法企不断探索在华生存的最佳模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使市场环境产生差异。民族文化不同造成的矛盾与阻碍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中同时存在。人才成为科技之后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中国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帮助企业揽得更多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不同法企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调整的方式,探索法企在华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有着自身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人的所有道德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产物。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其道德的内容也不同。如一些错误行为、不良行为等,在各个国家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进行跨文化的比较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笔者还是希望通过比较分析,反映出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异同,为我国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力 《法国研究》2008,(1):83-90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高科技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外语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不同认识。纵观19世纪以来的外语教学史,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16.
谢詠 《法国研究》2004,(1):69-78
本文讨论了"文化定型"(le stéréotype culturel)的性质、作用、弊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定型"指人们对某一民族或国家所持有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看法,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这种看法受观察者特定文化视角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定型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知方式,是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和文化差异进行概括、分类时必定要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法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定型"的敏感性,创造条件和设置情景以帮助学生揭示隐藏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的"定型",进而分析它、超越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外语教学本身的职能和我国高科技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外语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文化定型”(le stéréotype culturel)的性质、作用、弊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文化定型”指人们对某一民族或国家所持有的一成不变的简单化看法,有“自定型”和“他定型”之分。这种看法受观察者特定文化视角的影响,主观色彩较浓,其最大弊端是容易导致对他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但定型同时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知方式,是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和文化差异进行概括、分类时必定要采用的一种基本认知策略。法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定型”的敏感性,创造条件和设置情景以帮助学生揭示隐藏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的“定型”,进而分析它、超越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9.
赵亘 《德国研究》2007,22(3):76-76
在2006年初首届培训班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第二届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于2007年7月16日至20日在同济大学举办.本次培训由教育部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组联手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主办,同济大学德语系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共29所高校的42名青年教师学员以及分别来自全国5所高校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6名培训教师汇聚盛夏中的上海,就教案设计,听力、会话和阅读三项技能训练以及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专题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曾静 《法国研究》2011,(4):94-94
2011年10月31日,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携手武汉大学法语系,中国法国工商会共同举办以中法跨文化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次活动为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创造会面的机会,对中法跨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和项目中的跨文化关系的管理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会于31日早上8点30分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报告厅开幕,中国驻法国前大使蔡方柏先生、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以及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兰博先生参加会议并致开幕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使得此次研讨会聚集研究者,专家,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及大学教授,他们在研讨会中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