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不正当的区别对待。就业歧视行为不仅限制或剥夺了平等就业权,而且直接侵害了劳动者人权而成为现代法规制的对象,所以反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在就业领域贯彻平等原则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进程,但现有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李铁喜 《工会论坛》2010,16(2):18-20
文章以国际立法为视角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和危害,通过与国际立法的比较找出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差距,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设立专门机构、完善行政和法律救济机制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乙肝歧视”一案的宪法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第一起因“乙肝歧视”引发的行政诉讼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本文认为,报考公务员的行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就业权,对报考公务员的资格进行限制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对公民平等权的侵犯。作者试从权利和利益平衡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对劳动歧视的法律和经济学意义以及户藉歧视这一我国特有的劳动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限制外来工就业的政策法规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造成了社会整体福利的减少,所以必须修改或废除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法律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劳动歧视的法律和经济学意义以及户籍歧视这一我国特有的劳动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限制外来工就业的政策法规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造成了社会整体福利的减少,所以必须修改或废除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6.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有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比例不平衡等因素,更是因为法律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从立法上合理地界定就业歧视,明确歧视者的法律责任,完善被歧视者的救济途径是反就业歧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2014年北京市“211”高校教学科研岗应届毕业生(博士后)招聘公告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健康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阅历歧视普遍存在,还部分存在着社会身份歧视及其他制度性歧视.博士毕业生供求失衡,高校的自利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界定的不明确,高校行政权力泛化以及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高校招聘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可通过强调高校自律,完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消除高等学校的等级观念来克服招聘歧视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民根据宪法享有平等及不受歧视的权利,但由于反歧视立法的缺失,我国的反歧视诉讼未能发挥判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社会生活中各类歧视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我国宜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歧视法律制度,制定反歧视基本法以落实对公民平等权的法律保护,并在原告资格、举证责任、损害赔偿等领域进行制度革新以促进反歧视诉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在就业中面临就业权不平等,经济权益遭受不公正待遇,一些权益缺失及生活等方面的歧视,而这种歧视的产生既有制度性原因又有非制度性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就业歧视,就必须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并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群众性组织。  相似文献   

10.
对“乙肝歧视”案违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些学者就"乙肝歧视"案件提出其危害性在于侵害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政治权、劳动权及隐私权.文章反驳了这些观点,并指出"乙肝歧视"侵害的是公民的平等权,且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已经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学者们对就业歧视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思考探讨我国既有规范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际公约的内容及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抓紧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就业歧视行为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本世纪初以来 ,经济学界将倾销行为定性为价格歧视行为 ,但有关倾销的国内与国际立法是有别于限制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专门法。鉴于一些反对反倾销法的观点 ,本文认为 :反倾销立法的根本宗旨在于保护进口国国内产业、维护进口国国家利益。国家通过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削弱进口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迫使进口产品退出进口国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应利用《保障措施协定》 ,参照《反倾销守则》 ,制定出一部适合中国实际的、完备的反倾销法 ,以保护中国的国内产业免受进口倾销产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损害关注上,美国的《罗宾逊—帕特曼法》及其实践主要着眼于第二线损害,而欧盟法视野下考虑第二线损害而认定价格歧视的范围十分狭窄,其竞争损害分析往往寓于共同体统一市场建设这一基本目标之中.在行为模式的执法辨认上,价格歧视系剥削性滥用行为,第一线损害仅是其附带效果.而忠诚折扣、掠夺性定价、价格挤压均系排他性滥用行为.价格歧视与不公平定价可能混同,美国一般不规制不公平定价,中欧对后者有相对确定的执法路径.所以,价格歧视制度为滥用行为反垄断法调整的补充,应审慎适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似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多学者对此问题都非常关注,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只有查摆出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才能探询出解决对策,所以通过从劳动者自身、用人单位、法律制度等方面剖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对于解决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及就业过程中,由于某种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因素的影响,自己不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现象.用法律来防止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并加强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是消除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歧视一直困扰着人类,我国关于歧视的研究是普遍滞后于国外的。歧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就业歧视等等。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关注并研究反歧视问题,实务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反歧视案件等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反歧视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现今的关于歧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具体的歧视种类,而对歧视本身的系统性研究极少。因而,笔者拟从宪法学的角度研究歧视问题,期待给予学术界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性别、残障、年龄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但鉴于贫困涉及再分配问题,且有别于传统的歧视事由,其是否能被纳入反歧视法颇受争议。现有实践主要分为两种纳入路径,第一种是将贫困作为一项歧视事由,第二种则是作为综合考量中的一个情境因素。相较而言,后者虽然回避了歧视事由的问题,但更有助于全面分析女性面临的交叉歧视,对中国进一步加强贫困妇女的权益保障、改善此群体的不利地位具有现实意义。将贫困问题纳入反歧视法反映了通过法律干预和调整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对贫困女性特殊困境的识别和解决,并促进实质性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具有完善的反歧视法律体系。澳大利亚反歧视法律分为两个层次:联邦制定的反歧视法律和州或领地制定的反歧视法律。澳大利亚歧视纠纷解决方式为自行协商解决、调解和诉讼。其反歧视的主要法律原理涉及歧视的概念和种类、权利人和责任人、法律救济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劳动者就业率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现象日渐增多,就业歧视究其本质,是一种不合理的差别对待,也是对劳动者就业平等权的侵犯.规范厘定就业歧视中“合理差别”的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就业歧视概念和就业歧视直接和间接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借鉴欧盟对合理差别例外规定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有关“合理差别”判定标准存在的不足,对其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年龄歧视是就业歧视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型。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享有雇佣自由权,可以自由设定招聘的年龄条件。但是雇佣关系与普通契约关系不同,它是以"人"本身作为交易对象,其中潜藏着诸多人性贬损的风险,所以在歧视立法中,除了仅有的几类合理的年龄差别,用人单位不享有自主权。这类合理的年龄差别,美国《就业年龄歧视法》列举了七项,日本《雇用对策法施行规则》列举了六项。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年龄歧视立法中,也可以考虑设置六项具体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