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往人们在论及华侨史时较为重视华侨对侨居国的作用与贡献,而对华侨在中国与外国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有所忽略。本文仅就16—18世纪的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交往。经济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在政治交往中的地位与作用16—18世纪,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际上,西方国家经过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迅速发展。东方航线的开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急欲把东南亚纳入其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侵略的矛头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发动了将“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责任推给中国的舆论、外交攻势,说中国揪日本的“历史辫子”不放,打“历史牌”。国内也有部分人士主张为了发展中日关系应“搁置”历史认识问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问题似已集中在如何认识中日关系与历史问题的关系上。对此,仅提出以下两点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点,历史问题的根源和责任在日本。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侵略亚洲其他国家的太平洋战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能否重新崛起”虽然是现实的和前瞻的问题,但是答案却藏在俄罗斯历史的深处。本文尝试展开俄罗斯历史的视野,从俄罗斯文化对其民族性格和社会发展道路影响的视角,阐释俄罗斯民族发展呈现出“东方化一西方化一东方化”、“分一合一分”“钟摆性”的周期,以及这种周期与俄罗斯民族兴衰的联系。论文认为,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曲线来看,叶利钦/普京时代处于一个新的“西方化”的、“合”的兴衰周期的起点。当然,俄罗斯崛起的道路将崎岖曲折、荆棘丛生、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4.
在明末清初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既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同时也是一个强大的贸易竞争对手。他们彼此之间贸易关系的建立及其发展变化,与当时东方海上贸易格局的变迁以及双方各自在东方海上势力的消长息息相关,是构成这一时期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荷兰人于1596年首航驶抵爪哇开始了其从事东方海上贸易的行程,到1602年,先后有65艘荷兰船只分成15支舰队驶往东方①。然而,当时由荷兰商人们各自组成的十个从事东方贸易的小公司,与先期来到东方的葡萄牙、西班牙及美国人相比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5.
韩日领土与历史争端和韩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3月,韩日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之争和日本国内频发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事端在韩国内引发大规模抗议日本的浪潮。这一系列事件直接导致韩日关系的急剧变化,迫使韩国改变对日政策,进而调整对外战略,以致可能改变东北亚战略格局。韩国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是近些年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国家关系等各种因素]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过:“日本过去虽然能够掠夺东方各国,亚洲各国,但是,现在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日本的这种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回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同另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缔结军事同盟,经常是日本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在亚洲东方崛起。明治年间日本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9世纪末对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霸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从此走上了以武力侵略征服中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演变问题 ,现在中国学者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 ,即 10 0 0多年的历史 ,5次的社会—文化转型。这 5次“转型”是一种钟摆式的、在东西两大文化磁场中有规律地“摆动”。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演变趋势未必如此 ,俄罗斯接受基督教 ,未必是向西方的文化“摆动” ,因为拜占庭文化的实质并不是西方文化 ;蒙古—鞑靼文化的楔入 ,虽然大大加强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血液” ,但鞑靼文化实质上也代表不了真正的“东方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前两次“转型” ,实质上是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类型基础。但这只是俄罗斯一种特有的“东方型”文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最高级会议、部长会议和友好条约常常使用夸张法。因此,东南亚国家联盟秘欧洲共同体各国外交部长上星期在吉隆坡举行的会议引起了大量的宣传。这次会议签订了一个经济合作协定,并通过谴责对阿富汗和柬埔寨的侵略而轻而易举地显示出它们的团结一致,有许多新闻记者使用了“历史性”这个字眼。  相似文献   

14.
在美洲国家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思想和主张的斗争。一种是代表美国统治阶级利益的泛美主义(Panamerican-ismo)。它是美国以美洲各国有“共同利益”为借口、在拉丁美洲推行霸权主义,力图独霸美洲的思想和主张;它要求拉美各国在泛美体系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依赖美国,忍受美国的侵略、控制和掠夺。  相似文献   

15.
扶南是古代吉蔑人建立的国家,它于公元1世纪崛起于中南半岛,并称雄东南亚达数世纪之久,“是东南亚历史上第一个大国,像欧洲历史上的罗马一样,它的威望在亡国后还维持得很久”,①对东南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扶南的强盛是建立在发达的海上贸易基础之上,从扶南建国到6世纪走向衰落期间,它的商船东达中国,西抵阿拉伯海,海上贸易十分活跃,对促进东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一扶南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公元1世纪前后,西方兴起了强大的罗马帝国,而东方的汉帝国也极其繁荣昌盛。东…  相似文献   

16.
一最近期间,华盛顿方面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谈论,一时极为喧闹。什么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是一个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体系。肯尼迪的“新版”美国“全球战略”,除了总目标外,分为五个方面。总目标,肯尼迪承认,仍然不变,就是要独霸世界,奴役世界各国人民。肯尼迪善于伪装,称之为要建立一个所谓“由自由独立的国家组成一个和平的世界大家庭”。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争夺,是世界政治中的一个新的历史现象。苏美两国凭借它们比其他国家雄厚的实力,对别的国家进行侵略和干涉,彼此之间你争我夺,对国际局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世界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今后,在整个80年代,它们的力量对比如何发展,给80年代国际局势将会带来什么影响,是各国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1740年10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称巴达维亚)对华人进行过一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暴行持续一周,万余华人在公司屠刀下丧生,华人鲜血染红了雅加达河,史称“红溪惨案”。关于东印度公司(以下均简称公司)屠杀华人的原因,国内外史学界长期众说纷纭;或为殖民者开脱罪责,或为表面之说,或为片面之谈。韩振华教授在《南洋问题》(1983年第1期)发表的《1740年“红溪事件”原因诸说评述》一文,已对各说逐一评述。A.R.T.克玛森(Kemasang)在《东南亚研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二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对各国平民所犯下的罪行,虽然在形式和手段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属于反人类的暴行,是世界各国必须共同承载的惨痛历史。人类的正义不可被践踏,历史的良知不可被侮辱。面对当下日本国内出现日趋保守化的倾向,将德日两国二战中暴行和战后态度进行比较,我们揭露其侵略暴行以及民众受难的真相,开展积极有效的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斗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东方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最尖锐、最激烈的时期。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文化不仅对东方各国的文化结构、文化心理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给东方文学的革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缅甸文学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在西方文化文学及其民主思想的强烈影响下 ,在文学性质、内容、形式、语言的深刻变革和新旧交替中跨入了 2 0世纪 ,开始了民族新文学的历史进程。悠悠百年过去了 ,缅甸文学在经历了短暂的近代转型期后进入现代 ,并从现代文学的初创、探索阶段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